「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中國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話?

2025-06-14 01:45:06 字數 2154 閱讀 8918

1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陵轎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尺帶肆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

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行冊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為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

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為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為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眾親仁」才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朱熹49歲那年伍輪前,上書建議朝廷重修了白鹿洞書院,並親自制訂學規,提出:「博學之,審問之,謹腔清思之桐飢,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方法。

如何理解「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樓:一樓小妹妹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褲轎,篤行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乙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戚鋒辨別,要切實地力行。出自《禮記·中庸》[1]。

中文名。博學之,審問之,慎胡仔肆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作者。戴聖。

創作年代。西漢。

作品出處。禮記·中庸》[1]

出處別名。小戴禮記、小宋禮記。

快速。導航。

出處闡釋。釋義。

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1]

闡釋。古人談學習的五個方面,不管是學習書本知識也好,學習某種技能也好,都得經過反覆訓練才能完成。「有弗學」的意思是要麼不學,學就要學會;如果學了還不會,「弗措也」,也就是說絕不放棄。

這段話,不是對天才,而是對一般人說的,聰明人一下就學會,你就學一百下,聰明人十次能學會的,你就學一千次。只要有這種韌勁,開始哪怕遲鈍一點,會變得聰明的;開始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強壯有力。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4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d早在西元前6世紀尺差,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耐世思一行的統一過程。後來的儒家思孟學派進陵畝皮一步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中庸》),其重點在說明學習過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何處?(  )

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中庸》第二十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

博學之茄氏」意在做學問首先要廣泛地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同時要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審問」為第二宴廳階段,即不恥下問,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是為「慎思」。

明辨」為第晌納隱四階段,學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即是做到「知行合一」。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的意思

看看下面的資料 希望對你有用 論語 子張 子夏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庸 第二十章 中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講的是儒家增進學業,修養人格的功夫。古代的解釋 四書 十九章有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誰知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典出何處有何含義 禮記 中庸 十九章有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 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 還意味著博大和...

請教博學之士,請問博學多才之士,有一句話叫什麼天下之什麼?

可能是因為日食出現時只有部分地區能夠看出明顯的跡象,而 資治通鑑 和 史記 中記載的是全國各地看到的。而你的這年不可能天南地北地去看日食,所以會有此不同。資治通鑑 與 史記 上面記載的也不一定就是科學的 真實的歷史,很多也是民間傳說或是作者的個人思想的表達,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裡面有很多政治因素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