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諷刺的是誰?史記的作者是誰?他發憤寫了什麼?

2025-06-02 02:10:17 字數 1894 閱讀 9533

1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悉高旅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西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睜凳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念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2樓:匿名使用者

題名: 沐猴而冠。

所屬朝代: 秦代。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解釋。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秦王朝滅亡後,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佔著優勢,於是就自冊肆睜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因為在他看來,乙個人公升官或發財以後,如果不回故鄉誇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綾羅綢緞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氣憤地說:

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 」結果,由於項羽的州歲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司馬遷自己跟當時的黑暗社會!皇帝永遠只能做傀儡!

史記的作者是誰?他發憤寫了什麼?

4樓:練繡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運肢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裡十分激動。

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蒐集來的資料。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想到這裡,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梁悄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旁渣世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5樓:絕帶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他本是宮中的藏書官吏,以此他博覽群書,發心撰寫《史記》。

《史記》被迫稱為什麼?

6樓:漫閱科技

此書其記錄時代之久遠,描寫範圍之廣襪燃搏都是空前的,其創新姿薯的紀傳體告冊虛例,考信實錄的風格,優美渾厚的文筆,堪稱中國古史著作的典範。

《史記》的作者是誰其生平經歷是怎樣的

史記 是中國第一抄部紀傳體通史bai 鉅著,其作者 du是司馬遷 公元前 zhi145 約公元前90年 字子長,夏dao陽 今陝西韓城縣南 人,西漢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其父司馬談精通百家,有志於論著 天下之史文 未能如願。司馬遷少年時,隨父並師從董仲舒 孔安國學習經史。二十歲時,司馬遷開始漫遊全...

史記的大概內容和史記作者的簡介,史記裡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史記 最初稱為 太史公 或 太史公記 太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 前145年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西漢史學家 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

史記中的故事,史記中的故事50字

破釜沉舟 項羽率所有軍隊 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無退路的大軍最終大破秦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完壁歸趙,大禹治水,田忌賽馬 這些是非在家也不是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