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地質作用!高二地理 地質構造

2025-06-01 06:10:18 字數 4057 閱讀 6550

1樓:匿名使用者

地表形態:受內外力作用共同影響。如平原、高原羨運、盆地等。

地質構造:受地球內力影響。如褶皺(背斜、向斜)斷層。

在中國分佈的山嶽地貌景觀資源,以花崗岩地貌、變質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純派陵貌構成的風景區最多。

2樓:匿名使用者

地表形態: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狀態,有稱地形或地貌,是我們可寬伍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徵。

地貌分陸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陸地地貌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海洋地貌有:海嶺、海溝、海盆。

地質構造分褶皺和斷層。

褶皺的基本形態有背斜和向斜。

斷層的基本形態有地壘和地塹。

地貌景觀是地質構造和內外力共同昌森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觀。如「某某」山。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的表面形慎迅或態。

3樓:匿名使用者

地表族悉: 地球表面的一些形態,內外力作用下的結果 地質:地下的結兆或乎構地貌團畢:

可以看做專業名詞的記憶 主要突出了特定地方的氣候等對地貌的影響,比如 黃土高原等等 最好有題目···

高二地理·地質構造

4樓:網友

1、根據等高線可判斷此處為山,再根據核部地層比兩翼地層時代新,可判斷為背斜構造,因此此處為背斜山。

2、背斜成山的話,主要地質作用應該為地殼運動,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時,侵蝕與堆積為主要地質作用,即內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的地貌遭受了外動力地質作用的改造。

5樓:哥不是_寂寞

首先,高二考這種題目我想說一聲:靠。。。解釋:

1、看等高線,由中間往四周等高線標高遞減,因此中間高,四周低,這就是背斜,背斜當然成山了。

2、根據題目:「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後沉積」,這是正常沉積規律。看圖例,頁岩、砂岩均已出露,表示受外力擠壓造成地表頁岩層開裂,下部岩石隆起而逐漸顯露。

個人感覺第二題的答案也是建立在等高線的基礎上,沒有等高線也不能判斷其地質作用。

6樓:網友

題目中說明沉積岩的形成符合顆粒大的先沉積, 顆粒小的後沉積,顆粒最大的礫岩位置最高,可以看出是背斜成山 形成這種地形的原因是地殼運動的擠壓造成的。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判讀

7樓:風吹一臉

這個主要說的是沉積岩,在無岩漿侵入的情況下,岩層都是從下到上一層一層沉積成巖,這就構成了岩層的分佈從下至上,由老至新的分佈。

當受到擠壓力形成褶皺的時候,岩層也會保持這樣的從下至上由老至新的分佈規律。這個是垂直方向上的。

書本上說的中間老,兩翼新,指的背斜是水平方向上的岩層新老分佈規律,背斜是向上凸起的,所以呢,凸起處的老岩層被抬公升了,在同乙個水平面上(即相同的高度上,不是指的背斜的表面),中間(凸起處)的岩層相對兩翼(山坡處)的岩層的要老。你可以用幾張紙做好編號,弄乙個實驗就明白了。

3張紙,代表3個岩層,分別是100萬年,80萬年,60萬年前形成的,一般狀態下,由下至上是的,然後擠壓出乙個背斜。在用筆在水平方向上在紙的邊緣(代表岩層的剖面)上劃乙個直線,這個直線所過的,岩層順序就是。體現出中間老兩翼新來了。

向斜規律相反。

8樓:網友

你在向斜或者是背斜圖傷畫一條平行於地表的線,然後看這條線所經過的地方,如果是中間老,兩翼新,那麼就是背斜;反之為向斜。

看這樣的圖不是看整個圖的中間和兩翼,而是看穿過圖的這條橫線的中間和兩端。

9樓:莫寒羽楓

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你把書折一下,折出個稜來,然後凸放在桌子上,想象下,岩層本來是平的,現在稜是不是離地表近了,但是它是由地心凸出來的,所以是老岩層,而兩側的岩層則相當於是凹下去了,表面是新形成的岩層,肯定是新的,望樓主採納,不懂的話我繼續解釋!謝謝!

10樓:網友

這裡要注意,岩層老是指岩層形成的時間早,就位置來看,越靠下,越老。

高中地理裡提到的地質地貌常用有哪些,成因什麼,詳細

11樓:而且然

地理構造。

抄只要指向斜,背斜,地契,地壘,斷層等。

地貌只要指的事地表的形態,只要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地質構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質時期的構造和新第三紀以來形成的新構造。構造地貌的主要型別有:

板塊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火山構造地貌、熔岩構造地貌和岩石構造地貌。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構造受外力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斷層崖、斷層線崖等。

由新構造運動形成的褶曲、斷層等遺蹟,稱為新構造。新構造運動可以分為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地殼垂直運動形成的地貌,如上公升的山地、丘陵、臺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間歇上公升的階地等。

大範圍的地殼水平運動使地殼產生擠壓或拉張,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大陸褶皺山系高原、大陸裂谷、斷陷盆地;大陸邊緣的島弧、海溝、大陸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型別。

請教乙個高中地理問題 地質方面的

12樓:網友

第一道題答案是a

因為科學家發現洞穴的地點是在海岸水面下30公尺處,應該在大陸架上,而大陸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較繁盛的地帶,且由於大河所攜帶泥沙的匯入,所以容易發生沉積作用,因而該洞穴從成因上講應該是沉積岩。變質岩的形成條件需要高溫(要>150℃)高壓下產生,經過地殼運動可能出露地表。顯然大陸架上不能滿足這個條件。

火山岩和岩漿岩更不可能,因為火山岩和岩漿岩一般在地殼活躍地帶。

第二題答案是d

當該地區出露地表時,沉積物以陸地上的沉積物為主,且陸上沉積作用比較強,當該地區在海里時,沉積物又以海上的生物為主,從石筍的剖面間隔來看,棕黃色的岩石層被分為兩個部分,因而應該是出露海面兩次。

13樓:齊帥

55應該是選擇沉積岩,只不過包含了2種沉積:物理沉積(即碎屑物沉積),化學沉積(碳酸鈣)。其他三種與這個洞穴無關……所以就選a

56應該選d,因為白色沉積層是海洋生物遺體,自然這2層是在海水中沉積的,那麼下面的白色是第一次下沉,被海水淹沒,兩塊白色之間的黃色是由於地殼上公升,出露海面為陸相沉積;上面的白色是第二次下沉到海面以下,海相沉積;再經過出露到地表,成為洞穴……雖然這個洞穴還是在海平面以下的,但石筍相相對於洞穴而言,是處於「陸地」環境的,就好比人在潛艇中一樣……

14樓:網友

第乙個答案是a,從地貌看是一種海相沉積岩,雖然你沒有說明岩石中的礦物成分。

第二個答案是d黃色岩石代表近陸相或陸相沉積岩,白色的應該是灰巖,是一種中、深海沉積岩。

15樓:網友

a、棕黃色的岩石層和白色的沉積層(為海洋微生物遺體)互相交錯,有含生物遺體的沉積層,可判斷為沉積岩。

d、海底生物遺體多鈣質,故其沉積層多為白色,白色沉積層只有在水底時才會沉積而成,說明兩層白色層之間又一次露出水面而上邊的乙個白色沉積層又被侵蝕,說明又一次露出水面。

16樓:既小白

我都選a了哦。他們為什麼第二道題選d啊。

天啊 我慘了吧`

請教高中地理問題 地質方面的

17樓:網友

首先分析圖,上圖為一地貌圖,下圖為地質圖。主要在下圖分析上,下圖岩石主要是沉積岩(課本上有這樣的表示),和乙個逆斷層,斷層中下塗黑的地方有可能儲藏油氣。

a、金銀銅等礦產主要是岩漿岩中,而圖中卻為沉積岩,顯然行不通。如果只有金還是可以生成沙金。但是a中提到的是金銀銅等礦體。就不可以了。

b,已經給你提示了,都有黑色的塗黑了,等於給你分了。

c,如果n處弱的話,那麼圖上的都是弱的岩石,這個地貌就應該都被侵蝕掉,這個題本身就錯了,出題的人不會這麼乾的。

d,圖上都標出了,上邊有上下箭頭的,一看上面上公升的。而d中為下陷。

18樓:

a。金銀銅等礦產主要是岩漿岩中,但是圖中顯然是沉積層,沒有岩漿侵入,不會有金屬礦物。

b。背斜處有油氣資源。看地質構造圖就知道了。

19樓:

地質構造上應該屬於背斜吧。所以含有石油礦產了。

高一地理問題高一地理問題

書上有寫吧 好多年沒看地理啦 都不記得啦 其實地理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啦 還有記憶 如果你在興趣的前提下來學地理那你一定學的非常好的因為我就是這樣的 你可問對人了!1.熱帶雨林,分佈 南北緯10度之間。成因 全年受太陽輻射,受赤道低氣壓控制,形成上升氣流。特徵 終年高溫多雨。特殊 巴西高原東南部,澳大利...

高一地理題目解答,高一地理題目,求解答。

東西十二,180度,早,晚,減少,增加,折 高一地理題目,求解答。11 c 地勢起伏主要是內力作用形成的,答案a錯誤 沖積平原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答案b錯誤 圖4中表現的是背斜山,向斜谷,答案d錯誤。高一地理題目,求解答 謝謝 急 圖中各點中,c d亮點相差 6 小時 相差經度90度 圖中a在c的...

高一地理題

a,水往低處流是由於地球的引力和地球陸地的起伏造成的。b,無煙之國是指冰島處於板塊交界,大規模使用地熱能,從而不使用化石燃料而無煙,所以這是由地殼的運動造成的。順便樓上那位,地熱怎麼成了靠太陽輻射?這個說法無比詭異。c,夏季午後暴雨是因為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大,從而地面溫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