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可以回孃家嘛?中元節,能回孃家嗎?

2025-05-30 02:45:21 字數 1603 閱讀 1505

1樓:生活的曉達人

不可以。 中元節是不可以回孃家住的,因為按照中元節的習俗,七月十五女兒回孃家一般都是為了祭祀父母,如果父母都還在世的話就不要回孃家,要回也要等中元節過了之後再回。七月十四也不要,七月十六再回。

還有第乙個節日不能回去,從春節算起,這是新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姑娘必須在婆婆家過年,哪怕是不回婆婆家,但也不能在孃家過年,這一條這裡是規定,必須遵守,出嫁的姑娘必須等到年初二的那天由孃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孃家。

2樓:千冥靚傲

不可以的,在中元節這一天是不建議回孃家的。

十五是鬼節,回孃家不吉利。在中元節是不能回孃家,中元節是鬼節,百鬼皆出,所以不能回家,依照風俗七月十五女兒回孃家是為了祭祀父母,倘若父母雙全,就不要回家,七月十四也不要,七月十六再回。如果說是父母要求需要回家祭祖,那麼,則是建議回家不要帶上吃的。

因為按照中元節的習俗來看,七月十五女兒回孃家一般都是為了祭祀父母,如果父母都還在世的話就不要回孃家,要回也要等中元節過了之後再回。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能回孃家嗎?

3樓:生活小胖子

各個地方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習俗不能回孃家,中元節是鬼節,百鬼皆出,所以不能回家,依照風俗七月十五女兒回孃家是為了祭祀父母,倘若父橘衡母雙全,就不要回家,七月十四也不要,七月十六再回,若果媽媽爸爸打**了,叫你回家祭祖,你可以,但是不要帶吃的。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 )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歷史淵源。在《易經》中,「七」是乙個變化念搭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

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

**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週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圓高做。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

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週期數。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以上內容參考 百科 中元節。

中元節有人燒紙嗎 中元節可以燒紙嗎

1 中元節有人燒紙。2 在中元節的當天,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燒紙的最佳時間,在太陽剛剛落山之後,這個時候,陽氣慢...

中元節在朋友家可以跟著去上墳嗎,中元節上墳注意什麼 ?

不可以我家這裡是農曆七月十一到十四上墳燒紙的望採納謝謝 可以,但畢竟是外人,還是要注意一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鬼神,人死了之後,也並不會進入什麼 天堂 和 地府 因此在中元節給死人燒 錢紙 銀錠 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毫無意義的事情。可是偏偏硬有人說 陰問 的 鬼魂 是需要世上的親人或善人給他們施捨錢財的...

中元節白天可以洗衣服嗎?

中元節的時候,白天當然是可以洗衣服的,而且天氣明媚。還是可以方便我們洗衣服。白天當然可以洗衣服了,現在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什麼時候有時間,什麼時候洗。如果沒時間的話,過兩天再洗。當然可以洗衣服啊,我們這裡中元節主要是祭祀去世的人,別的沒什麼忌諱,但是我們這裡習俗就是,到夜裡小寶寶最好不要出門,怕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