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歷史上精通草書的書法家不少,但人數最為集中的是唐朝。在唐朝,有兩大書法家都被稱為「草聖」:
張旭 ,吳郡人。字伯高,生卒年月不詳。 他得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
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鏈答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
韓愈說:「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他能把書法藝術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蔽老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
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於自 己時代的書法家。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 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 唐氣象。 古詩四貼 《古詩四帖》傳為張旭所書。
紙本,草書,寫在 五色箋上,共40行。 縱釐公尺,橫釐公尺。 前兩首詩是庾信的「步虛詞」,後兩 首為謝靈運 的「王子晉贊」和 「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原跡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盛唐時期,以張旭為代 表的一派草書風靡一時,它打破了魏晉時期拘謹的 草書風格。把草書在原有的基礎結構上,將上下兩 字的筆畫緊密相連,所謂「連綿還繞」,有時兩個字看起來象乙個字,有時乙個字看起來卻象兩個字。
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懸殊很大。在書寫上,也 一反魏晉「匆匆不及草書」的四平八穩的傳統書寫 速度,而採取了奔放、寫意的抒情形式。
他的草書代表作有《肚痛帖》和傳本墨跡《古詩四帖》,正書有《郎官石記》等。《新唐書》卷二百二有傳。《古詩四帖》,墨跡本,無款。
明董其昌定為張旭書。五色箋。草書。
豎釐公尺,40行,凡188字。鈐有「宣和」、「政和」、「內府圖書之印」、「子固」、「項元汴印」、「宋犖審定」、「乾隆」、「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等鑑藏印。曾經宋宣和內府、明華夏、項元汴、清宋犖,清內府等收藏,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盛唐時期,以張旭為代表的一派草書風靡一時,它打破了魏晉時期拘謹的草書風格。此幅草書,通篇氣勢奔放,運筆無往不收,如「錐劃沙」,無纖巧浮滑之筆。
2樓:匿名使用者
草聖是,張芝!東漢時期的張芝!
中國**書法第一人是誰?
3樓:劉啊二
林散之。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趙樸初。
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被譽為「草聖」,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
江上老人等,生於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
七顆松村莊,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中國書法界的文化,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嗎?
中國書法包含豐富而複雜的技法,但從無一份關於全部技法的清單。中國書法 167個練習 是一部以167個練習組成的書法技法教材,這167個練習包括了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創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從未被討論過。暈,真有創意,這問題怕只怕貼上網頁都要粘幾天才粘的完,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嗎?書法是中國傳統文...
中國書法界有沒有牛東剛這個人,什麼是書法
牛東剛生於1952年大學學歷,原籍河南洛陽,現住北京。中國書法研究會會員,書畫家協會會員。現任 中原傳統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自幼酷愛書法曾臨摹 二王 魏碑唐楷等古今書法名家的多種書體,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行書最優。國藝書畫緣 全國書畫交流中,榮獲金獎。曾先後參加國內外書畫展並在全國第五屆山東臨沂書...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是誰?以及簡介
到沒必要論個高低上下,都有各自的風骨,就說現代書法家傅建增,以左手書法著稱,建立南開大學書畫社,任社長。在大學講授 中國哲學 中國文化史論 美學 和 書法 等多門課程,早年拜中國著名女書法家王千為師,後與書法大師吳玉如 李鶴年 歐陽中石 王學仲 範曾諸先生多有交往,書法作品被日本 英國 美國 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