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說教不如以身作則,家長如何以身作則?

2025-05-23 23:45:12 字數 3315 閱讀 2541

1樓:周老師教水彩

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孩子不看父母如何說,ta會看你如何做,會感受家庭的氛圍,所以言傳不如身教,身教帶來氛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引導者、教練員、好朋友的角色,在孩子小的時候,傾向於引導者,向孩子分享和呈現家長的經驗,孩子自然會模仿;當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經驗的時候,家長便扮演教練員的角色,效果和目標便成了孩子的動力,而教練,更多的是引發孩子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最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及以後,家長便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自此之後,若非極個別原則問題,家長便不再參與更多,只有當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僅以朋友的角色給建議。

品格教育,是家庭親子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品格,是孩子未來行為準則的依據,人品、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此,家長必須言傳身教,而身教剩餘言教,同時,夫妻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父親給力量和勇氣,多帶孩子做運動,媽媽給孩子溫暖和愛,引導孩子多跟小朋友互動,提公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完整健康的品格人,天性懶惰,在孩子階段,家長應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睡覺,自己的衣襪,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以此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於學習,也應要求先完成學習,再玩耍,甚至可以要求,學習完成後,自己安排時間,並且不可再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高效率的利用時間,以免孩子拖沓!

再舉例:父母不看書,總是讓孩子快看書去,如果孩子並沒有體驗到看書的樂趣,那麼孩子會認為,你就知道派活給我,從而,看書就成了不好玩的任務,反之,如果家裡,至少有一位家長,看書,孩子也會好奇,爸爸或媽媽為什麼愛看書,重要的是,家裡會有學習的氛圍,這會與家長一邊玩吃雞,一邊跟孩子說快看書去,形成鮮明對比!家庭是孩子的「孵化器」,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無論**、舞蹈、還是其他,家庭可以根據經濟條件適當的提供給孩子這些資源,同時,引導孩子珍惜這些資源,利用好了,才會有後續的資源支援。

2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也要肯定孩子,可以引導孩子去做。

3樓:笑離的

家長放下手機,翻開書本,給孩子做乙個良好的榜樣,家長自身修養的提高,會通過言傳身教的表現,無形中灌輸給孩子一種思想境界的高度。

4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首先家長的行為就應該是正確的,而且有時候家長也應該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出乙個非常好的榜樣。

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好嗎?

5樓:不太油膩

我認為,家長以身虛局作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好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榜樣和參考物件,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鬧賀為來學習到一些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首先,家長以身作則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家長的言行舉止,能差彎讓夠直接或者間接地表達出自己的道德觀念,孩子會通過觀察家長的行為,學會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其次,家長以身作則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家長的價值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孩子通過觀察家長的言行,能夠深刻地理解什麼樣的東西是重要的、什麼樣的東西是值得追求的,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家長以身作則也可以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通過模仿家長的行為,能夠更好的理解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當他們遇到困境時,也能夠積極學習家長的解決方法,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總的來說,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時刻保持良好的行為和態度,聽取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6樓:茶上往來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家裡面再有錢,再富有,也不能談肢浪費,因為誰也不可能保證今天的財富,明天還在,很多人都是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來的快,去的也快!從教育方式的角度來講,這種教育方法是一種感化教育,用自己親自吃孩子們剩下的飯菜的方式,來喚起孩子們對於浪費糧食的羞恥感。

屬於隱性教育方式的一種。但是,這種教育也可能存在著問題:如果孩子領悟能力不夠,換不起孩子的羞恥感,我覺得應該先了解下孩子倒掉飯菜的原因,是什麼?

究竟是打多了,還是飯菜不合胃口導致吃不下?或許還有含乎世其他一些原因,只有搞清楚狀況,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不合理的方法或許會起到反作用…

以身作則是對的,這個也反應在平時的教育中,經常性口頭教育孩子,會讓孩子們沒有那麼重視這件事情,有時候會當成耳旁風就吹過去了,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如果自己採取實際行動來給孩頃睜子做榜樣,也許他們會重視這件事情,覺得自己的教官都這樣做了,自己也應該向他學習,去這樣做,就會把這件事情牢記在心中,每次都會去做。讓孩子們知道愛惜糧食,不要去浪費食物,吃多少要多少,不要故意去佔太多的事物。

以身作則這樣對孩子的教育非常的有利,可以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們應該怎麼去做,可以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成為乙個優良品質的好少年。

7樓:晴

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好的。

我們必須要用自己的行動和實踐去教育孩子,這樣才可以真鉛州正做到槐山蔽言傳身教,讓孩子們在無形的過程當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從而培養自己唯茄優良的品質。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對不對?

8樓:網友

你好,是的,作為父母應該言出必行,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遵守承諾。把孩子的每件事都當作大敗如事來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同時,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用恰當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希望,幫助孩子成功地表現自己,進而身心健康地成長。

1、父母以身作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對於寶寶只信賴父母而言,向孩子示範如何做才能夠達到遵守約定這個準則。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做,而是他們沒有掌握好方式方法。

2、不遷就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的反抗,耍賴就遷就小孩子,這樣只會助長其囂張的氣焰。堅定的原則給孩子安全感,搖擺不定則讓孩子無所適從。

3、遊戲規則。

約定就猶如遊戲,也是有規則、守則的。規則應該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不要一下子制定很多規則,也不要制定很複雜的規則,更不要制定孩子不容易遵守的規則。

簡單易守察孝啟的規則讓孩子感到遵守規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給他們自信。

4、孩子承擔後果。

要讓孩子明白不守約定是要承擔後果的,這對於幫助孩子建立行為準則方面至關重要,給孩子實施自然和邏輯後果。建立行為後果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遵守規則,就會承擔不愉快的後果,比如受到懲罰。

因此在給孩子建立規則的過程當中,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

孩子遵守約定是很有必要的,父母應該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養成約定的習慣。其實媽媽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仔細想想,「不可以不守約定」、「說謊不能成為有信用的人」,這不需要叮嚀孩子也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一天到晚嘮叨,如何健全親子關係,這才是我們慎伍每一位家長的共同心願。

願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