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的意思是什麼?

2025-05-13 00:15:47 字數 1472 閱讀 9824

1樓:嘻嘻左

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的意思是「天理寓於人慾之中,人慾之中有天理」。

此句出自於王夫之的《讀四書大全說》。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別名王船枝歷穗山,字而農,號姜齋,人稱「船山先生,湖廣衡陽縣(今湖南省衡陽市)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與顧炎武、黃宗羲、唐甄並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 ,學者王朝聘的兒子。

崇禎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組織「行社」、「匡社」爛雹。崇禎十五年,考中鄉試。順治初年,投靠永曆帝朱由榔,參加反清鬥爭。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絕為吳三桂撰寫勸進表。

康熙三十一年,病逝於湘西草堂,安葬衡陽縣金蘭猛卜鄉高節裡大羅山(現衡陽縣曲蘭鎮船山村老屋組大羅山脈的虎形山上)。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 意思

2樓:網友

所以,天理必須寓於人慾之中,離開人慾也無所謂天理。

出自王夫之的《大全說》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說:「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後。」他還說:「禮雖純為天理之節文,而必寓於人

3樓:仝涵桃

d試題分析:該題為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與分析能力。題中王夫之的只要論點是「理即是氣之理,理不先而氣不後。,說明他不贊同「理先於氣」的說法,故①說法錯誤;而材料壓根沒提到學術的實用性,故③也不對,故d項組合符合題意。

王夫之認為,不能離人而別有天,不能離欲而別有理,「隨處見人慾,即隨處是天理」。這一主張: a.反

4樓:崗位補貼

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強調「理」「欲」的一致性,明確反對將「天理」與「人慾」對立的 「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教條。

ab 兩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 項說法錯誤。所以答案選c。

天理與人慾之辨述評。謝謝

5樓:網友

天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順其自然,人慾就是指人的各種慾望。其實就是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問題。大自然都有自己的規律,合理的改造和暴力的破壞是人類慾望兩個表現,有衝突也有吻合,說道這裡,你應該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了。

如果你要辯論的是封建社會的存天理滅人慾,那一套,意義就不大了,封建社會的天理都是統治者說了算,統治者也是人,那就人統治人的一套東西,沒什麼好辯論的,與時代沒有價值。

離人終別解釋下什麼意思

6樓:甄善繼

離人有三種解釋,一種是超脫的人,第二種是即將離別的人,第三種是已經離別的人。

從語法角度來看,這個片語都有別離的意思有些衝突。

理解為親人朋友更為恰當。整句的意思是親密的人終究有分別的時候。

曲終人不見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從詩題 省試 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試帖詩。湘靈鼓瑟 這個題目,是從 楚辭 遠遊 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句中摘出來的。詩的開頭兩句點題,...

小曲兒 曲終人未散,曲未終人已散什麼意思

有,但是不會發,過幾天曲爺就發了啊,不要急,在sing上聽吧,還能有歌詞,現在發給你也沒歌詞啊,沒歌詞聽歌沒有意境,要抱著虔誠的心聽曲爺的每一首歌。曲未終人已散什麼意思 曲未終人已散 意指雖然感情緣分還沒走到盡頭,但有情人早已各奔東西,散落天涯。曲終人散 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錢起所作的 省試湘靈鼓瑟 詩...

自己認真談的每段戀愛都不疾而終,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覺得如果談一次戀愛不疾而終有可能是遇人不淑,但是如果談改銷運了多次戀情都是不疾而終,那麼很有可能是自身性格方面有些鬥虧問題,建議回顧核梁下自己的多次戀情,總結一下分手原因。如果自己每段戀纖毀談愛都失敗,那麼一定要餘公升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尋找問題,面毀碰對戀愛既要勇敢又要真誠。可能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