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是什麼樣的人?《郭淮救妻》郭淮是乙個怎樣的人頭

2025-05-06 12:20:05 字數 1846 閱讀 9967

1樓:會昌一中的學生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東漢末年,郭淮被舉為孝廉,先後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丞相兵曹議令史、徵西將軍司馬。徵西將軍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得以穩定局勢。曹魏建立後,獲封關內侯,又任鎮西長史。

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立戰功。

正始元年(240年),擊退姜維,公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年),公升任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追贈大將軍,諡號「貞」。

郭淮出身於東漢太原郡名門,其族曾祖父郭遵,東漢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奉命巡行天下。郭淮的祖父郭全是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縕是東漢的雁門郡太守。建安中期,郭淮因出身門閥之族,故被舉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

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時,召郭淮署為門下賊曹,後轉為丞相兵曹議令史。此後,郭淮長期在軍中任職。

2樓:house小可愛

1、郭淮是三國時期魏名將,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早年曾任夏侯淵軍的司馬,後來一直留在魏國西方負責防守西部邊境,並且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

2、在諸葛亮北伐及姜維北伐初期,郭淮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蜀的抵禦戰爭,並因功不斷被提公升,最後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位公升至車騎將軍,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

3、郭淮是魏國中後期重要將領,典型的將才,演義中為突出諸葛亮,使郭淮屢次敗於諸葛手下,但即使如此,羅貫中也未否認郭淮的才華。

4、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雍州刺史,前將軍,關內侯與三國演義寫的不一樣的是他不是戰死的演義上面給了諸葛亮很多戰功實際上諸葛亮軍事上是很失敗的。

《郭淮救妻》郭淮是乙個怎樣的人頭

3樓:網友

這事其實有點扯,就算夷三族,也不過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不算在三族之內。就像現在提到直系親屬,就是你的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不屬於直系一樣。郭淮妻子是王凌的妹妹,卻已經嫁人生子,再誅連也誅不到她頭上,郭淮根本不用救妻。

所以查了下,發現這事出自郭頒的魏晉世語,魏晉世語的結構類似**,收錄魏晉時期的名人軼事,有很大後期加工的成分,史料價值只可做一定的參考,不能完全當真,就比如郭淮這件事,我就覺得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4樓:逸飛生活百科

<>1、是乙個很有謀略的人。

2、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雍橘孫液州刺史,前將軍,關內侯。

3、曹丕稱帝后,凱慧賜郭淮爵關內侯,又任鎮西長史。

4、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立圓物戰功。

5、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

郭淮怎麼死的

5樓:網友

正元二年薨,追贈大將軍,諡曰貞侯。

三國志中的記載並沒有說明死因,一般認為是病死,郭淮一直身體有病,後來病死也最合理。

三國演義中:第九十三回時,由曹真推舉為副將,此後屢次與漢軍交戰。諸葛亮死後,姜維率領北伐軍與司馬昭交戰,將司馬昭圍困於鐵籠山上,郭淮引兵解救司馬昭時,正逢手無寸鐵的姜維,郭淮雖以弓箭射向姜維,卻被姜維反取來箭射死。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的?在救司馬的時候,被姜維一箭射死的。。

三國裡的郭淮是乙個這樣的人?

7樓:匿名使用者

郭淮和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為**主帥,並協助他成功據守漢水,劉備退回。 不久,曹操讓張郃假節,以郭淮為張郃司馬。..曹丕公升郭淮為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其後幾年,郭淮多次鎮壓羌族叛亂,威鎮邊疆。..

8樓:匿名使用者

郭淮:宣帝部將,耳提面命,料敵準確,迫武侯改道,智敗羌軍,解鐵籠之圍。

御者之妻的啟發,御者之妻是什麼樣的人

御者之妻譯文 啟示譯文 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車伕的妻子,從門縫裡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十分得意。車伕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伕問她是什麼原因,妻子說 晏子身高不滿六尺敗鋒旁,身為齊相,名聞各國。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

蘇軾是什麼樣的人,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是一個敢於創造的人,也是一個重視發現和培養人才的人。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 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 烹飪 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 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管仲是什麼樣的人,管仲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

管 仲 是 春 秋 時 期 著 名 的 政 治 家 在 經 濟 政 治 軍 事 等 許 多 領 域 都 有 卓 著 的 建 樹 齊 桓 公 即 位 後 經 鮑 叔 牙 推 薦 用 管 仲 為 相 被 尊 稱 為 仲 父 管 仲 從 政 4 0 多 年 在 齊 國 實 行 政 治 經 濟 改 革 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