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流傳下來的經歷是怎樣的?

2025-05-05 22:15:08 字數 1281 閱讀 2995

1樓:漫閱科技

在北宋編撰的《新唐書》問世以後,《唐書》始有新並輪舊激蔽敬之分。《新唐書》通行,該書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後久無印本。

明代中葉,有人在吳中張、王兩家分別獲得宋版《唐書》的列傳和紀志。嘉靖十七年(1538),餘姚聞人銓等重刻《舊唐書》,但傳佈不廣。清乾隆時,《舊唐書》始復刻重印於世。

由於長期沒有印本,書中存在不少殘缺和相互歧異之處。清人羅士琳等撰《舊唐書校勘記》六十六卷,可供參看。百衲本《舊唐書》是用南宋紹興刊本殘存的六十七卷,配以聞人銓本影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中華書局1975年出版的校點本現在比較通行。明慎。

《舊唐書》的寫作過程是怎樣的?

2樓:漫閱科技

唐朝歷代修有實錄。自唐初以來便在實錄基礎上撰寫國史,以吳兢、韋述所撰最為有名。吳兢撰成《唐書》六十五卷(一說九十八卷),韋述又補遺續缺,撰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

此後備遊,柳芳等人又有續作。但稿山武宗實錄不全,以後歷朝實錄沒有修成,史事缺略。後梁、後唐兩代鍵滾中都曾下令廣泛徵集唐史資料。

後晉時,賈緯以所蒐集的遺文和故舊傳說等,編為《唐年補錄》六十五卷。後晉高祖石敬瑭夭福六年(941)二月下令編修唐史,以宰相趙瑩監修。他挑選文士,擬訂了完整而龐大的蒐集資料和編寫工作的計劃。

寫作是在唐國史的基礎上,利用當時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綴補而成。由於編者對實錄、國史的原文沒有作必要的修改,因而儲存了一些理應修改的原文。如《舊唐書》的紀傳中多次出現「上即位」、「今上」、「至今賴之」等字樣,都是沿襲舊史的明證。

武宗以後無舊史可憑藉,史官們將採訪所得資料,事無鉅細,全數收錄。這也說明《舊唐書》的編撰比較粗疏,但因此儲存了大量原始的歷史資料,是《新唐書》所不能比擬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唐紀時,充分採用了《舊唐書》。

舊唐書的流傳

3樓:因為愛

然而《舊唐書》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運。從宋仁宗慶曆年間起,北宋朝廷認為《舊唐書》蕪雜不精,另跡枝命宋祁和歐陽修編撰唐書。這部唐書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寫成,開始「布書於天下」,從此,署名劉昫所編的唐書遂不再流傳。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餘姚人聞人詮在蘇州徵借到當地人士所藏《舊唐書》,請蘇州府學訓導沈桐在蘇州府學裡對書稿作校對並開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時,聞人詮離開蘇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援下繼續進行),姿好敏經歷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運的劉昫唐書,才又得到重新刊行。後人為襪閉區別這兩種唐書,把後晉劉昫所著稱為《舊唐書》,而將宋祁等後修的唐書命名為《新唐書》。 新唐書》行世後,《舊唐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被人們廢棄。

元宵節是怎樣流傳下來的?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傳統節日的各種祭品和食物,均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從不少祭品和食品可以看到古代中國人祈求均衡和諧的理念。元宵與春節的餃子 端午的粽子 冬至的餛飩等食物有異曲同工之處,均為內肉外皮,象徵陽內陰外 陰陽和合包裹之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我國流傳下來很多和月亮有關的神話和民間傳說,請你寫一則,和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

祖上流傳下來的股份一張,問問價值幾何

是否還有效就很難說了,建議找律師看看!你發財了,你也是大股東了,而且是最大得 一個女的問你你願意葬在我家祖墳嗎?是什麼意思 入贅,咳,就是讓你嫁過去。要你把戶口遷出去到她那 問你願不願跟她在一起 應該還是去她們家 想讓你入贅她家,問你願不願意。你願意不願意做上門女婿 讓你嫁過去。差不多這意思 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