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經典古詩賞析,關於清明節古詩加賞析

2025-05-04 18:05:05 字數 3599 閱讀 2635

關於清明節古詩加賞析

1樓:mi咪

清明節古詩加賞析如下:

作品原文。清明(北宋)王禺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作品賞析。這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知識分子的困頓生活,表達了詩人生活的艱難和以讀書為樂的情懷。此詩風格質樸,用筆傳神,在選題上獨具一格。

前二句開門見山,針對世俗發議論,指出花酒遊宴的清明,不是清貧寒士的佳節。清明節到來,詩人在詩中對自己的「興味」作了描寫。在這裡,「興味」的含義是:

物質的貧困使自己「興味蕭然」,精神的富有使自己潛心讀書。

後二句是現身說法,自訴人窮志不窮,表明寒士的清明佳節,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讀書,主題思想是勵志勸學,發憤讀書。

全篇語言樸實,議論明快,敘述簡潔。全詩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寒士的困頓生活,給人淒涼、清苦之感,寥寥數語,質樸平實,於小處見大,自然揭露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

2樓:niu藝霖

1、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賞析:這首詩所寫的應該作者早年讀書生活的真實情況,清苦,寂寞,還可能有孤獨。為了前程,也許有興趣或習慣的原因,臨窗攻書,發奮苦讀,過著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

即使在清明節,沒有像平常人那樣外出踏青,去欣賞山花爛漫的春景,也沒有邀約友朋飲酒作樂。

君子慎獨,作為讀書人,沒有忘記民俗傳統——寒食節禁用煙火。一到禁忌菸火的期限過了,馬上去鄰居那裡討來燈火,抓緊時間,在靜靜的夜裡繼續苦苦用功,發奮苦讀。

2、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甦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

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

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3樓:沉寂於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意思: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

賞析: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鏡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意思:清明節無花無酒像個野和尚般好沒意思。

昨天鄰居家討要了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賜百官,稱為"新火",古代鑽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時新取之火稱新火)天矇矇亮的時候在窗前用火將燈點燃讀書。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和欣賞

4樓:17727專用名稱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釋義:昏暗的喬木下,烏鴉聒噪地啼叫著。在這清明寒食節裡,又是誰家在哭?

曠野上的風吹得紙錢飛舞,舊時的墓重重疊疊,墓堆上已經長滿了綠草。

海棠花與梨花掩映著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已故之人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人們伴著傍晚瀟瀟的雨聲裡回去了。

寒食:古時節日名,通常認為舊時現在的清明節,而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

這首詩通過對當時的清明節日淒涼悲慘情景的描寫,也表達出詩人渴望回到故土,與家人共同掃墓的思念之情。

5樓:柴睿

清明,宋代: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其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並稱「一祖三宗」;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黃庭堅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對宋詩和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其作品有《山谷詞》《登快閣》等。1105年,其客死宜州即廣西宜山縣。1130年,宋高宗贈直龍圖閣,諡文節。

6樓:123小白

閭門即事①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作品鑑賞。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作品鑑賞。詩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時節的情景,清明這一天,詩人和幾個好友一起在園林當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柳絮隨風飛揚,清明乞新火過後,人們的廚房裡冉冉公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下闕詩文表達的就是對於兩位好朋友的寄語,表達了詩人對於友人的希望和祝願。通篇讀下來,不難發現,歡樂的小聚會中,不免透露出了詩人朋友目前不堪的處境,略略的表達了詩人的一種無奈的心情。

7樓:mona鍾離依雲

《鶴沖天·清明天氣》

宋代:杜安世。

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臺榭綠陰濃,薰風細。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遙際。單夾衣裳,半籠軟玉肌體。

石榴美豔,一撮紅綃比。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行坐深閨裡,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

賞析:這首詞是北宋前期詞人杜安世的作品,詞風與柳永相近,長鋪敘,少粉飾,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詞。

上片重點鋪敘居住的環境和時序景緻,也寫出了環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點出人物清明天氣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後的乙個節令,此時已入暮春,梅、杏、桃等花相繼調謝,最容易引起思婦離人的愁懷。

愁如醉」,兼狀愁人的內心感受和外表現。愁緒襲來,內心模模糊糊,外表則顯現為表情呆滯。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長的,何況清明之後,白晝又確實是逐漸地長了起來,故曰「永日愁如醉」。

下片著重寫閨人的幽怨情懷和憔悴情態,但卻從景物寫起:「石榴美豔,一撮紅綃比。」這是以「紅綃」比石榴花之紅以狀其美。

石榴夏季開花,花常呈橙紅色,故白居易《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詩云:「石榴花似結紅巾,容豔新妍占斷春。」

以紅色的織物比石榴花,大概就從這裡開始,作者看來是受到過白詩的啟發的;其後蘇東坡也有「石榴半吐紅巾蹙」(《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之句。文學上的繼承借鑑而又有所變化,就是如此。這兩句是繼續寫園林美景,詞意更見錯綜。

關於清明節的,關於清明節的資料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之說。...

關於清明節作文,關於清明節作文1000字

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 寄託哀思 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人民群眾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深情緬懷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爭取民族獨立解放 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無數英烈。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4月4...

關於清明節的,關於清明節的資料50字

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各地的習俗掃墓祭祖 踏青郊遊是基本相同。清明節與端午節 春節 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清明節後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 吐故納新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