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蹟,簡潔一點,別太多
1樓:網友
實驗田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這當然也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
袁隆平的第一塊實驗田在安江農校,在該校的中古盤7號田內。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與助手們小心翼翼地插入這塊田中。然而,18天后的夜裡,這些不育秧苗被全部拔除,不知何人所為。
為了加速繁殖不育秧苗,袁隆平把目光投向了日照時間更長,氣溫更適宜的南方。廣東、海南、福建……不少適於耕種雜交水稻的地方都開闢了他的實驗田,田埂上、小路間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跡。
1979年5月,美國著名的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訪華,農業部種子公司送給他公斤雜交水稻。威爾其帶回國,當年就試種,立即獲得增產。到2005年,美國耕種雜交水稻80萬畝,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比當地良種增產25%—35%以上。
在越南,到2005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而在菲律賓、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尔、畿內亞等一些國家,均已開始試種雜交水稻。
但袁隆平仍然很「貪心」,他想把雜交水稻推廣到臺灣。
從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在實驗田裡究竟花費了多長時間,恐怕誰也沒有統計過。
2樓:黃塊塊·粉星星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人物事蹟。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1年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乙個國家特等發明獎。
1985年獲聯合國世界智財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章。
198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
1988年獲英國朗克**會「農學與營養獎」。
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1年被國家科委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
1993年獲得美國feinstein**會「拯救世界飢餓(研究)榮譽獎」。
1994年獲何梁何利**會「何梁何利**獎」。
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獲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
1997年在墨西哥獲得「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1年被***授予「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2004年獲以色列沃爾夫**會「沃爾夫」**獎;被泰國國王授予「金鐮獎」;獲世界糧食**會「世界糧食獎」。
2005年獲亞太種子協會「傑出研究成就獎」。
精神品質。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
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
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
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
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為:
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淡泊名利、奉獻事業的崇高品德,不畏艱難、求真務實的科研作風,胸懷全域性、協作攻關的團隊意識,與時俱進、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服務「三農」、富民興農的高尚情懷。
3樓:淺淺的
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只是乙個農校教師袁隆平,在他親眼目睹,人們捱餓的慘景時,毅然向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的大課題下了戰書,壓力可想而知。由於他的設想與當時學術界流行的觀點大相徑庭,人們的冷潮熱諷撲面而來,可他不爭不辨,矢志不移地進行著科學實驗,文革時期,他的實驗不知遭到了多少破壞,他也不知遭受多少打擊,可他從不氣餒。終於,在黨和人們的支援下,他的夙願成為現實。
贏得了雜交水稻之父的盛譽!
4樓:wyw違規暱稱
阮龍平是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是水稻之父,它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