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酸檸檬嘿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總歸詩酒田園」譯文:
讀通了三千年的歷史,才明白其中記載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的事件。走萬里路去參悟人生的道理,才知最愜意的人生是逍遙無束、把酒吟詩的田園生活。
這就是說人生拼命的追求,到頭來終歸明白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種人生境界,而這種境界,就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出處:【南懷瑾參悟人生】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南懷瑾,當代國學羨雀大家,少承舊學,博覽群經,無所不涉,極為少有春派銷的能夠貫通儒釋道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物。以下為南懷瑾說中國文化及人生智慧妙語集錄,從其大量著作中精心摘選而出,共七七四十九句,細品,必受用不盡。
2樓:江南塞北之外
出清賀之餘彎諸葛亮的《誡豎正悶子書》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出處是**?
3樓:無錫防水學唄補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此聯出自第37回二顧草廬中。劉、關、張三人跟童子進諸葛草廬,至中門,劉備見門上大書一聯。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通過此聯揭示了諸葛亮的高尚德操。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本來是排閥句,**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來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諸葛草廬的門聯。
但它仍然還是排偶句而非對偶句,幹仄極不和諧。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
4樓:青島英茂匯
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是以北望幽州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追求事業成功激早的決心和不為功名利祿所動的淡泊心態。其中「淡泊明志」表達了詩人不為名利所動,追求內心真正的志向;「寧靜致遠」則表達了追求內心寧靜,達到事業成功的遠大志向和決明搜雀心,是一種追求內心自由和遠大理想的心態漏冊。
陳子昂(659年或說658/661年—700年或說699/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為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原文 誡子書 兩漢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啥意思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一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怎麼譯成英文
no non indifferent to ming,not to non peaceful zhiyuan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翻譯是 什麼意思 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該劇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