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這句話什麼意思

2025-04-15 16:10:14 字數 1831 閱讀 4985

1樓:小醉猴兒

醉猴》—典故「窮途之哭」的由來。

翻譯成現代文: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樓:愛豆家的n次方迷妹

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出處:《滕王閣序》【作者】王勃 【朝代】唐《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3樓:匿名使用者

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羈,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

為什麼「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4樓:聚興碳素

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禮法,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還。這是作者借孟嘗自比,帶有怨意。孟嘗,東漢人,為官清正賢能,但不被重用,後來歸田。

阮籍,晉朝詩人。他有時駕車出行,到無路處便慟哭而返。

5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孟嘗品德高潔,卻難以實現報國的雄心;晉朝阮籍放達不羈,豈能學他遇窮途而痛哭。政治不清明,赤子空懷報國心;雖有濟時志,佯狂竹林下。

阮籍「窮途之哭」出自**?

6樓:網友

這句話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典故**於《魏猛瞎液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晉書·阮籍傳枝物》亦載其事,文字大致相同。

阮籍是竹林七賢。

之一,為神巧人不拘禮俗,行不由徑。「窮途之哭」本意是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也指處於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的典故出自**

7樓:姬覓晴

出自《滕王閣序》,原文節選如下: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譯文:唉!命運不順,路途艱險。

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不是沒有賢明的君主: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

不過是君子能夠察覺事物的先兆,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數罷了。年紀大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處境艱難反該更加堅強,不能放棄凌雲之志。

這樣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無塵;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還是可以到達;過去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日子還不算晚。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報國之心;阮籍狂放不羈,怎能效仿他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

8樓:慕雅櫻

出 處 《晉書·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

9樓:小醉猴兒

《醉猴》—典故「窮途之哭」的由來。

10樓:槍在手跟我跑

王勃的滕王閣序,很好的一篇古文,推薦你看一下,希望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