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中心裡面是什麼,地球的中心是什麼是什麼

2022-12-25 20:11:11 字數 5275 閱讀 5638

1樓: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

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釐米,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釐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地核的總質量為1.88e21噸,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佔整個地球的16.

2%。地核的體積比太陽系中的火星還要大。由於地核處於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壓力比地殼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

在外地核部分,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萬個大氣壓了。這樣大的壓力,我們在地球表面是很難想象的。科學家作過一次試驗,在每平方釐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

地核內部不僅壓力大,而且溫度也很高,估計可高達2000-5000℃,物質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釐米之間。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概念,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鋼性",又具有像白蠟、瀝青那樣的"柔性"(可塑性)。

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還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裡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瞭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區域性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釐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地球內部大洞 是否有被遺忘的世界 [未解之謎]

目前,人們在地球上所打的最深的洞在俄羅斯的科拉半島,其深度達12.262公里。而我們地球母親的地核可要深得多,最少也得有3000公里。

至於裡面果真是地核嗎,還是別的什麼東西,至今還是個謎……

極地有進入地下世界的入口嗎?

我們的腳底下到底會有什麼呢?現在可以聽到很多離奇古怪的說法。俄羅斯著名地質學家和地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弗拉基米爾·奧布魯切夫認為,很早很早以前,一顆很大的隕星掉到地球上,穿透了地殼,於是形成一個空洞,裡面很可能儲存著一個被遺忘的史前世界。

他甚至寫了一本名為《冥府》的長篇**,說的是一些勇敢的研究工作者從北極的一個大洞口進到地下世界,在裡面找到了恐龍、原始人和一顆小小的太陽。

這種情況看來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美國海軍上將、到過地球南北極的極地飛行員理查德·伯德(1885~1957)的一番話又似乎證實了這一說法是正確的。伯德說,他親眼在地球的尖頂見過一大片有猛獁和原始人在上面遊蕩的無冰綠洲。這是實際情況,還是憑空想像,科學家無法弄明白,因為飛行員在那次飛臨南極並見過那個神祕世界不久後便死去。

從太空拍攝下了進入地獄的洞口嗎?

有人不信伯德的說法,認為他看到的是幻景,或是他的幻覺。但美國essa-7衛星2023年11月23日拍發了北極地帶的一張**,上面能見到一個黑黢黢的大洞。2023年也拍下了幾張地球鄰居金星北極的**,上面也有這麼一個黑洞。

這些**讓科學家們堅信不疑:說不定奧布魯切夫的說法有他一定的道理。地球不全是由石頭組成,而是像一個裡面空心的大足球。既然裡面有空洞,那為什麼不可以假定裡面住有某種神祕生物呢?

「空心說」的科學論據之一是對地球表面面積和其重量的比較。這麼的大的一個球,如果全部是由石頭構成,那它的重量就會比現在這個重量大得多。造成這種結果不外乎有下面兩種情況:

它或是空心,或是多孔。順便說說,目前世界上物理學界就很盛行「『多孔』世界」這一說法,空洞實際上隨處可見。比如說,植物的莖中,人的毛髮和骨骼中,還有腦髓、磚和分子裡,都不乏孔眼。

既然整個自然界都是這麼一個結構,那為什麼地球裡就不能有空洞呢?

總之,當前的物理學家想問題比那些幻想家要實際和利害得多。甚至有一種「鏡宇宙」理論,說的是空間在鏡宇宙中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收縮,使得一個球形面裡含有另一個球形面,而且第二個比第一個還大。這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裡面很可能藏有第二個地球。

如何才能探測到地下的情況

為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大衛·斯蒂文森甚至還打算把科學儀器送達地心。通過什麼途徑送呢?斯蒂文森的行動計劃並不複雜:

找來一顆比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能量還大2-3倍的原子彈,要投得很準,在地殼炸開一個寬約30公分、深達好幾百米的「洞」,然後往裡面澆熔化開的金屬。滾燙的金屬滲入地獄,流向地心,因為它的密度比岩石大。通紅的金屬以每秒5米的流速向前滲透,不幾天便能抵達地核。

這股金屬流的最前方是一個有如網球大小的小小科學探測器。正是由它來告訴人們地下王國的情況:是熱還是冷,壓力多大,地球是由什麼構成,那裡是否有冥河和鬼魂棲身的地方。

現在就只剩下找一個正好是大地構造斷口又居民儘量少些的地方。心地善良的斯蒂文森教授一開始打算把這顆原子彈扔向冰天雪地的冰島,不過後來又改變了主意,他說他喜歡冰島,那裡有他的不少朋友。不過要實行這個計劃,總共得需要100億美元的投入。

2樓:美麗的洛陽

地核又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兩部份。地球內部越接近地心,溫度越高,地心點的溫度據科學家推測約為攝氏6000度。

液態地核說」主張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質在地核內部特殊高溫與高壓下所組成的。

壓力估計從液態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噸到地心約3875噸。溫度比較不確定,但從深礦坑得知溫度會隨深度而升高,而根據岩石的導熱率,地質學家估計(相當粗略的)液態地核的溫度約是攝氏5千度(木星的中心可能高達攝氏5萬度)。

地核的物質是一些常見元素,這些元素使得僅有地球半徑二分之一大小的地核卻佔了地球三分之一的質量。宇宙中最常見的重元素是鐵,但它在地表的比重只有7.86克/立方公分,而在地核巨大的壓力下,卻可高達9至12克/立方公分,不過在地心中它是呈液狀的,隕石可提供更多的證據。

這些掉落的隕石可分兩大類:石質隕石(stony meteorites),其主要成分為矽酸鹽;而鐵質隕石(iron meteorites)則由90%鐵、9%鎳和1%其他元素所構成。許多科學家相信,隕石是破碎小行星的殘餘,有一些較大的隕石包含了金屬與岩石兩部份。

金屬部份必定為鎳鐵,這也可能就是地球金屬核心的成分。事實上在2023年地質學家開始探測地核之前,法國地質學家杜布里(gabriel august daubrire)就由鐵質隕石的成分指出地核為鐵所組成。

事實上,大部份地質學家已接受一個論點,即地球由兩個主要部份組成——矽酸鹽地函和鎳-鐵地核(如同蛋白和蛋黃一樣的組成),他們並認為早期的地球必為液態,後來則可能包含兩種互不溶解的液體。矽酸鹽液體較輕,浮在上方並將熱輻射到太空而冷卻。底下的鐵熔液則被上層隔絕未能直接暴露出來,釋熱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為液體。

當然也並非所有科學家都接受地球有液態階段的說法。美國化學家尤瑞(harold clayton urey)特別堅持地球一直都是固態的。他駁斥說,巨大固態地球的鐵核仍能由鐵的緩慢分離而形成;即使現在,鐵還可能以1秒5萬噸的速率從地函遷移到地核中去。

3樓:

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核心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

應該算是岩漿

4樓:

地球的中心裡叫做地核,是實的,裡面充滿了高溫熔融狀的岩漿

5樓:匿名使用者

地核,是炎熱的融化金屬物和放射性元素。

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高溫高壓,地心是一個高熱的金屬實心球

地球的中心是什麼是什麼

7樓:帥氣的小宇宙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是地核的俗稱,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半徑為3480千米。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

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

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釐米x釐米x釐米,物質呈液態 。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釐米x釐米x釐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8樓:

我們叫地心,也叫地核。但目前由於人類的科學水平,無法真正得知裡面到底有什麼,目前所知的,都是**等推出來的科學推論。

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

因為按照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人類的鑽井深度不過三五千米,而最深的勘探井(在科利斯半島)也只有12千米。

地球的半徑足有6300千米,對比這些數字,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觸控到的地球,實際就像吃蘋果時用刀子劃開的果皮,僅限於薄薄的一層。

那麼再往地下是什麼?地球內部乃至中心究竟為何物?這是千百年來始終令人困惑不解的一個謎。

9樓:無語翹楚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

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釐米,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釐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地核的總質量為1.88e21噸,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佔整個地球的16.

2%.地核的體積比太陽系中的火星還要大.由於地核處於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壓力比地殼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

在外地核部分,壓力已達到136萬個大氣壓,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萬個大氣壓了.這樣大的壓力,我們在地球表面是很難想象的.科學家作過一次試驗,在每平方釐米承受1770噸壓力的情況下,最堅硬的金剛石會變得像黃油那樣柔軟.

地核內部不僅壓力大,而且溫度也很高,估計可高達2000-5000℃,物質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釐米之間.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概念,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鋼性",又具有像白蠟、瀝青那樣的"柔性"(可塑性).

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還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

地核內部這些特殊情況,即使在實驗室裡也很難模擬,所以人們對它瞭解得還很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界,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各層次的物質不僅有水平方向的區域性流動,而且還有上下之間的對流運動,只不過這種對流的速度很小,每年僅移動1釐米左右.有的科學家還推測,地核內部的物質可能受到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而發生有節奏的震動.

地球中心的溫度有多高

地核又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兩部份。地球內部越接近地心,溫度越高,地心點地面附近的溫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幾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處的傳熱機制是極其複雜的,由熱傳導的理論去估計地球內部的溫度分佈,常得不到可信的結果。但根據其他地球物理現象的考慮,地球內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溫度是可以估計的。結果如下 在100千米的...

《只有地球》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地球》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本文介紹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很有限,如果人類隨意毀壞,就會給生存帶來嚴重威脅,人類也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后有其他去處。說明保護地球 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 1 2 說明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但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只有很小很小...

地球是什麼,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生我養我的地方就是母親!如果把宇宙比作人類母親的話,則那地球就是人類母親的襁褓胎室。地球是人類的襁褓胎室,這絕不過分!並還是恰如其分!這是千真萬確,最形象 真實不過的比喻。我們現在的地球人確實還處在胎兒期,還離不開母親的襁褓。否則,就是無法生存而自取滅亡!也就是人類現在還不能在宇宙中自由翱翔,自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