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變法通議 論科舉》形成中國人思想開放的原因是什麼

2022-11-13 16:31:58 字數 4830 閱讀 7139

1樓:鎮寶寶茁壯長大

梁啟超是一位教育救國論者,因此,他所鼓吹的變法也主要的是指教育變法。梁啟超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窺測到了當時中國變法的迫切性,他在《變法通議》中的變法主張,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對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時代的強烈呼聲,因而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但是,《變法通議》之所以倡言變法,鼓吹改革的理論依據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西方進化論,這種以自然萬物之進化與人類社會之發展作自然比附的思想方法無疑是形而上學的。

《變法通議》把興學校、育人才作為變法的根本,把教育作為開民智、興民權的基礎。它所表達的重視教育的思想無疑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但是,它只揭示了造成中國人才缺乏、民智未開的教育原因,卻沒有從更深一層看到造成中國教育落後的政治原因,這是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所表達的教育思想的侷限性之所在。

《變法通議》涉及到了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從教育外圍的改革,諸如女子教育改革和連線育人和用人的樞鈕——科舉改革,到教育內部的改革,諸如教師、學生、育人規格、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無處不著筆墨。

於今看來,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所表述的思想恐怕是平談無奇的,其中甚至還有失當之處,但是,作為大潮的先聲,《變法通議》在當時的確起到了震聾爰聵、開啟民心的重要作用,不論是清末的興學校,還是科舉由改革到廢止,所有這些,都無疑受到了來自《變法通議》的重要影響!

2樓:涼雲茶煙

廢除科舉使儒家學說的獨尊地位被打破,促進了思想解放。科舉考試以儒學為基本內容,廢科舉加速了儒學的解體。使儒學地位日益降低,最終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體。

人們的思想因掙脫了制度文字的約束而獲得了極大的解放。

梁啟超寫的《變法通議》的簡要評價

梁啟超《變法通議》

3樓:匿名使用者

梁啟超《變法通議》(易曰: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伊尹曰: 「 用其新,去其陳,病乃不存。夜不秉燭則昧,冬不御裘則寒,渡河而乘陸車者危,易證而嘗舊方者死。 」

天下之為說者,動曰一勞永逸。此誤人家國之言也。今夫人一日三食,苟有持說者曰:

一食永飽,雖愚者猶知其不能也,以飽之後歷數時而必飢,飢而必更求食也。今夫立法以治天下,則亦若是矣。法行十年,或數十年,或百年而必敝,敝而必更求變,天之道也。

故一食而求永飽者必死,一勞而求永逸者必亡。今之為不變之說者,實則非真有見於新法之為民害也,夸毗(pí)成風,憚於興作,但求免過,不求有功。

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已,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

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變之途有四:

其一,如日本,自變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執其權而代變者也;其三,如印度,見並於一國而代變者也;其四,如波蘭,見分於諸國而代變者也。吉凶之故,去就之間,其何擇焉?(詩)曰:

" 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 (傳)曰: " 嫠(lí)婦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霣(yǔn),為將及焉。

" 此固四萬萬人之所同也。彼猶太之種,迫逐於歐東;非洲之奴,充斥於大地,嗚呼!夫非猶是人類也歟。

今之言變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鑠今之事,責成於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則以為黃種之人,無一可語,委心異族,有終焉之志。夫當急則治標之時,吾固非謂西人之必不當用,雖然,則烏可以久也。

中國之行新政也,用西人者,其事多成,不用西人者,其事多敗,詢其故?則曰: 「 西人明達,華人固陋;西人奉法,華人營私也。

」 吾聞之日本變法之始,客卿之多,過於中國也。十年以後,按年裁減,至今一切省署,皆日人自任其事,歐洲之人百不一存矣。今中國之言變法,亦既數十年,而猶然借材異地,乃能圖成,其可恥孰甚也?

夫以西人而任中國之事,其愛中國與愛其國也孰愈?夫人而知之矣,況吾所用之西人,又未必為彼中之賢者乎。

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難者曰:

「 子之論探本窮原,靡有遺矣,然茲事體大,非天下才,懼弗克任,恐聞者驚怖其言以為河漢,遂並曏者一二西法而亦棄之而不敢道,奈何?子毋寧卑之無甚高論,令今可行矣。 」 釋之曰:

不然,夫渡江者泛乎中流,暴風忽至,握舵擊楫,雖極疲頓,無敢去者,以偷安一息,而死亡在其後也。庸醫疑證,用藥遊移。精於審證者,得病源之所在,知非此方不愈此疾,三年畜艾,所弗辭已,雖曰難也,將焉避之。

抑豈不聞東海之濱,區區三島,外受劫盟,內逼藩鎮,崎嶇多難,瀕於滅亡,而轉圜之間,化弱為強,豈不由斯道矣乎?則又烏知乎今之必不可行也。有非常之才,則足以濟非常之變。

嗚呼!是所望於大人君子者矣。

梁啟超在教育方面提出建議

4樓:保證知

1.他認為教育是育人、強國的根本。指出:

「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後來,隨著他對教育社會功能認識的深化,且受嚴復的「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思想的影響,梁啟超逐漸把教育的著眼點從培育人才轉向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上。

他認為正確的教育宗旨應該是「在養成一種特色之國民,使結團體,以自立競存於列國之間」。因為國家的強弱、存亡是由整體國民的素質決定的,要養成特色之國民,就必須從德育、智育、體育三方面入手,務使全體國民「備有資格,享有人權」,具有自動、自主、自治、自立的品質,融民族性、現代性、開放性於一體,「為本國之民」,「為現今之民」,「為世界之民」。

2.變科舉興學校的教育主張

變科舉、興學校,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是梁啟超重要的教育主張。他在《變法通議·論科舉》中,深刻地批判了以八股為中心的科舉考試製度,認為八股取士制「為中國錮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之千年,使學者墜聰塞明不識古今,不知五洲」,而這種制度不改,「士大夫之家聰穎子弟皆以入學為恥」,一心追求功名利祿,不願意入新式學堂。因此,他斷言:

「欲興學校,養人才以強中國,惟變科舉為第一義。」

3.論兒童教育

他首先論述了兒童教育的重要意義:「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故善為教者,必使舉國之人,無貴賤無不學。」他批評中國傳統的兒童教育壓抑兒童個性發展的教育模式,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方法,強調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識字,次辨訓,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也。

」注重兒童的學習興趣,如採用演戲法、說鼓詞、歌謠、**等兒童樂知、樂聞、易上口、易索解、無厭苦的形式進行教學,且「不妄施撲教」。

4.論師範教育與女子教育

他指出師範教育是「群學之基」,「師範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

他強調:「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堂為第一義。」他主張「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小學,而輔之以師範學堂。

」由此使師範學堂之生徒為小學之教習,並以小學生徒之成就,驗證師範學堂之成就。

梁啟超的貢獻是什麼

5樓:地煞

梁啟超(2023年2月23日—2023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

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6樓: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界革命」。

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材料一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到

7樓:蘭竹

(1)根據材料一中俾斯麥的話,比較日本人和中國人在學習西方上的不同之處、梁啟超借用俾斯麥的話,目的是表達他對國人當時過度關注和重視軍備、經濟而忽略精神、知識儲備和政治體制的選擇的擔憂。隱含他對一國文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的思考。

(2)根據材料二判斷,這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戊戌變法,這一變法運動歷史上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它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

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3)這次變法運動2023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實行變法開始的標誌。2023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是變法失敗的標誌。

該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是資產階級的政治鬥爭不能代替資產階級革命。

8樓:荷花荷花

材料一:日本靠變法實現國家強大,而中國人去學習關鍵在於強國。

材料二:洋務運動

變法失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讓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發展。

梁啟超的貢獻有哪些?

9樓:德蘭梅勒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於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幹部」等,皆始於梁啟超先生。

10樓:黯丘只會吃

梁啟超(2023年2月23日—2023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

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11樓:

政治,文章,對聯,書法。

爭議梁啟超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巨集富,在將近36年而政治活動又佔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高分緝拿 梁啟超變法通議全文,梁啟超《變法通議》

易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陳,病乃不存。夜不秉燭則昧,冬不御裘則寒,渡河而乘陸車者危,易證而嘗舊方者死。天下之為說者,動曰一勞永逸。此誤人家國之言也。今夫人一日三食,苟有持說者曰 一食永飽,雖愚者猶知其不能也,以飽之後歷數時而必飢,飢而必更求食也。今夫立法以治天下,則亦若是矣...

主張「戊戌變法」的梁啟超和梁實秋到底有什麼關係

梁啟超是梁實秋的師長一輩,兩人只是同姓而已。梁實秋清華在讀期間與梁啟超的長子樑思成是同班同學,與梁啟超的次子樑思永,三子樑思忠是校友。在梁實秋畢業前一年,梁啟超在清華進行演講。之後,梁實秋寫了一篇文章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見 百年夢憶 梁實秋人生自述 梁啟超和梁實秋沒有任何關係,梁啟超是戊戌變...

梁啟超是「六君子」嗎?他的貢獻,梁啟超對中國做出的貢獻

不是的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 康廣仁 林旭 楊深秀 楊銳 劉光第6人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 戊戌六君子 不是啊!抓戊戌六君子的時候。梁啟超先得到訊息啦。自己跑了。都不通知其他的兄弟。可以說梁啟超是個貪生怕死的懦夫。不是,歷史老師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