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為徐庶設計逃脫後徐庶去了哪,龐統如何獻計幫助徐庶逃離曹操

2022-11-11 13:41:41 字數 3731 閱讀 8732

1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徐庶看穿了龐統的連環計,龐統就為徐庶獻計讓徐庶請纓回後方監守馬超韓遂,以免曹操戰敗徐庶也搭上性命。赤壁之戰曹操敗後徐庶並沒有離開曹操,他也不會離開曹操,因為他這人太要面子。要是他想離開曹操,早在曹操派他勸降劉備的時候他就可以離開了。

所以,徐庶應該是去了涼州那邊,但是沒有投靠誰,還是依附在曹操那。過幾年就去世了。

龐統如何獻計幫助徐庶逃離曹操

2樓:碧野藍空

這是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徐庶識破了龐統的連環計後去找龐統詢問脫身之策,龐統告之一計,於是徐庶派人于軍中散播謠言說西涼馬騰準備襲擊長安,曹操聽到傳言後擔心後方大亂,這是徐庶在出來請求曹操,願帶兵回去,守衛後方,以御馬騰,曹操允諾,派徐庶帶兵返回,於是徐庶就逃離了赤壁戰場。

徐庶怎麼讀

3樓:春風十里不如你耶

徐庶讀音:xú shù。

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人物生平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門子弟。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

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擴充套件資料:

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足智多謀,曾做過劉備的軍師。後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跡致書徐庶,徐庶不得已離開劉備而回家與母親相聚。

臨行前,徐庶曾向劉備表示:「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後來便有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表示始終保持沉默之意。

但徐庶卻是比關羽更合成語意義的人物,他在被迫「棄劉歸曹」後,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雖在曹營卻「終身不設一謀」,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光輝典範。

通讀本《三國演義》上說,徐庶化名單福,聞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為軍師,接連打了兩次漂亮的勝仗,還襲取了樊城,使劉備聲名鵲起,也讓劉備集團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

可是好景不長,其身份被程昱識破,並設計將徐庶老母賺至許昌,又假借徐母家書逼徐庶就範,這就是俗語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

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說明單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

單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門的意思,《三國演義》正是採用了《魏略》的記載將其化名單福,顯然是以訛傳訛。徐庶的原名應該叫徐福,因行俠仗義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無曹操偽造徐母家書的記載。

徐母被捉後,徐庶急忙辭別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看來,徐庶侍母至孝,為了盡孝連王霸之業都可以拋棄,說明徐庶是個視家庭比事業更重要的理智之人,只是可惜了徐庶的滿腹經綸。

徐庶是位足智多謀又文武雙全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他隻身闖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謂了得。後棄武從文,雖然出場很少,也是屢有建樹,曹操的頂級謀士程昱稱,徐庶之才十倍於己,當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聰明才智可以為己所用,才想方設法將其賺至自己門下,曹操愛才心切,但是卻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義之士。

徐庶投奔曹營後確實謹記諾言恪守誠信,即使在曹操將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時候,也不願透露機密,只是採用了龐統的計謀避之而去。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與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還有一位石韜,諸葛亮北伐時,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徐庶字)、廣元(石韜字)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徐庶至曹營後的確沒有進獻任何針對劉備的計謀,諸葛亮之嘆恰好為徐庶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作了有力註腳。

另外,劉備是季漢而不是真正的「漢」。關羽「降漢不降曹」只是「降」而不是「心在」。他心在劉備的「漢」,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漢。

而徐庶為了家庭可以拋棄劉備集團,足見其心在真正的「漢」而非蜀國,並且他為劉備舉薦諸葛亮,也算是仁至義盡。

4樓:聽風之小豬

徐 [xú] 庶 [shù]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人物,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被同黨救出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家學舍。

後中州兵起,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讚。

5樓:才

徐庶(xú shù),字元直,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謀士,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此後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6樓:

甘蔗 gan zhe

庶民 shu min

山後文得知,來人正是徐庶,他的一番話揭穿了龐統的用心,那麼,他對曹操是什麼態度

7樓:匿名使用者

人在曹營心在漢啊 雖然在曹操的陣營裡 但是徐庶一直沒有發揮一個謀士的作用 當時揭穿龐統後徐庶只是問了一下龐統,說:龐哥啊 你這下就要把曹操的大軍給廢了 可是我還在這邊呢啊 萬一到時候人多手雜 我受傷了 甚至送命了怎麼辦啊 ?龐統說,老弟 這好辦 你可以散的謠言說後方馬超他們在起鬨 然後你自告奮勇說回去收拾丫們 肯定樂得老曹屁顛顛的 。

你安全回去了 什麼事還都怪不到你 什麼都妥妥的 然後徐庶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沒有留下破綻

8樓:北海天

徐庶不幫助曹操,他對曹操挾天子的做法很反感

9樓:

一生沒有給曹操獻出一計的徐庶是好人啊

龐統和徐庶,都是什麼性格、能耐、特點呢?

10樓:小迪奧

諸葛亮是一流的政治家,特長是治國,處理政務,軍事上就一般了,臨陣反應不夠機敏。而與他齊名的龐統,特長在軍事,善於出奇謀,與法正相似。龐統性格正直,有國士之風,不拘小節。

他在劉備帳前擔任軍師將軍,隨劉備入川,定計取涪城,為劉備在西川打下基礎,但是不幸在雒城被流矢所中去世。他的早逝給劉備集團造成很大損失。

徐庶事母至孝,俠義心腸,好打不平,劉備說他有王佐之才,應當與諸葛亮同類,推薦諸葛亮後仕魏,功勳記載不多

11樓:止戰之丨殤丨

徐庶:性格:孝順,正直。

能耐:精通陣法。龐統:

書上記載他人長的醜,脾氣耿直,做事有什麼後果諸葛亮不敢說他敢。能耐:諸葛亮精通內政和計謀而他精通計謀,陣法。

反正與戰爭有關的東西他都精通,諸葛亮在後面搞內政,他就出謀攻城掠地

郭嘉還沒死時,水鏡先生讓諸葛亮 龐統 徐庶不要出山,因為郭奉

算不上害怕吧,只是覺得時機未到,但是若是郭奉孝在的話,赤壁一戰孟德早就可以統一全國了,龐統的連環計連徐庶都看得出來相信像郭嘉這樣的不會看不出來,而在華容道曹操亦說若郭奉孝在不使吾如此,更顯出郭嘉對曹操的重要性,但歷史上水鏡先生,諸葛亮,龐統,徐庶都沒有和郭嘉正面交鋒。所以我覺得水鏡先生只是任由時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