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雍涼在什麼地方,三國演義中的雍涼是哪裡

2022-09-27 18:47:06 字數 5048 閱讀 1675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集解》記載:「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為雍州。後又改居延屬國為西海郡,又增置西郡,再加張掖屬國,共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西海郡、西郡、張掖屬國。

共六郡一屬國。此雍州初立屬郡。

同是《三國志集解》記載:「(雍州初分時)此時涼州轄:金城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南安郡、漢興郡,後又增置永陽郡、新平郡、西平郡,共計十一郡。」

建安十八年,曹操分詔並十四州為九州。「以復禹貢之舊(以黑水西河惟雍州),於是省涼州諸郡併入雍州,有以司隸所部之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四郡並寄治馮翊之上郡,益之凡得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上郡、安定、隴西、漢陽、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張掖、張掖屬國、酒泉、敦煌、西海、漢興、新平、永陽、南安,共計二十三郡。於是三輔到西域皆屬於雍州。

隨即改上郡、永陽曰廣魏郡,又增置陰平郡。仍為二十三郡」

「從建安十八年至建安二十五年,雍州統郡之數也,涼州於是合而為雍州。」

《三國志張既傳》:「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

文帝上位,即刻復置涼州。「弘農一郡還司隸,又省張掖屬國及漢興郡,改漢陽郡為天水郡。是時雍州凡得十二郡,武都與陰平旋即為蜀國所有。

則雍州所部:左馮翊、右扶風、京兆、新平、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廣魏十郡也。」

「涼州所部則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也。」

2樓:鬼道爵爺

雍州是酒泉、漢陽,大概四川、山西交界地帶

涼州是陝北地區

三國演義中的雍涼是**?

3樓:德瑪西亞之力五號

三國演義中的雍涼是武威市。雍涼,現武威市,又稱西北首府,雍涼之都,天下要衝,國家番衛,夢幻涼州,八朝古都,涼國故地。曾經的建武(竇融)、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溫末、六穀吐蕃、西夏在此建都。

地點介紹涼州即甘肅省西北部的武威市涼州區,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史有「 五涼古都,河西都會」 之美稱,素有「銀武威」之稱。

自古以來就是「人煙撲地桑柘稠」 的富饒之地,「 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 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的雍涼是兩個地方。雍是說雍州,就是長安以西的一片區域,主體就是我們所說的八百里秦川;而涼是指涼州,就是甘肅以北,內蒙以西,新疆東南的一片區域,就是三國時期馬騰所盤踞的地方,就是常說的西涼~

5樓:木木小科普

雍涼,現武威市,古稱雍涼之地,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之門戶,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領省會蘭州,北通敦煌。

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

6樓:小蟲草

三國中的雍涼即是指雍州、涼州兩地。轄區和西漢時略有變化。

雍州:在今陝西中部(西安)、陝西西部(寶雞)、寧夏南部(固原)、甘肅東部(平涼)及甘肅南部(天水)等地。

涼州:在今甘肅大部(蘭州、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和青海東部(西寧)等地。

三國時期,魏國雍涼地區有多少人

7樓:殷昊辰

魏明帝時杜恕說「奄有十州

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陳群則說「今喪亂之後,人民至

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蔣濟也說「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

一大郡」

總之一大堆人說人口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少。

還有《晉書地理志》裡記載武威郡就才:統縣七,戶五千九百。這麼多年了才生這點人....

無法想象當時雍涼地區的勞動力啊,求大神科普諸葛亮到姜維這時段,這魏國大西線差不多有多少人。

三國時期地區劃分,都包括那些地方

8樓:貞觀之風

幽州:分置涿郡、代、 遼東屬國等十郡一屬國,屬魏地。約於今河北、遼寧與北朝鮮。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等六郡,屬魏地。約於今江蘇省、山東省南境。

涼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 地。約於今甘肅省全境。

並 州:分置太原、上黨、樂平、新興等六郡,屬魏地。約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部分。

青 州:分置齊郡、濟南、樂安、東萊等六郡,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與遼寧省遼河以東之境。

豫州:分置潁川、汝南、弋陽、陳郡、譙郡、魯郡等六郡二國,屬魏地。約於今河 南省。

雍州:分置京兆、馮翊、扶風、北地、新平等 十郡,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甘肅省東部。

益州:分置蜀郡、 牂柯、建寧、武都、陰平等二十一郡,下轄146縣,屬蜀地。約在今四川。

司州:分置河東、平陽、河南尹 等四郡一尹,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兗州:分置 東郡、濟陰、山陽、泰山、濟北國、陳留國、任城國、東平國等四郡四國,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西界與河南省東北。

揚州:淮南、廬江等二郡屬魏地;丹陽、新都、豫章、廬陵南部等十四郡屬吳地。約於今江蘇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數省之地。

冀州:分置魏郡、廣平、陽平、鉅鹿、趙國、中山國等十三郡二國,屬魏地。約於今河北、山西東部、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荊州:南陽、南鄉、義陽、江夏、襄陽等八郡,屬魏地;南郡、蘄春、武陵、零陵等十六郡屬吳地。約於今湖南、湖北、廣西北境、貴州東 北部、四川東部以及廣東連縣等地,腹地頗大。

9樓:酸檸檬嘿

曹魏: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 ;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 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曹魏於西域設定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 。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蜀漢: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

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

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東吳: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中原: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包括今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

魏蜀吳三國行政區:

豫州:治所譙(qiáo,安徽亳州),所轄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治所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所轄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

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縣西南,後遷下邳),所轄今魯東南部,江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涼州: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所轄今甘東東部。

雍州: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為涼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治所鄗(hào)(河北柏鄉縣北,後遷鄴城),所轄今冀西南部,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為冀州。

揚州:治所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所轄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荊州:治所漢壽(湘常德市東,後遷襄陽),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益州:治所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

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10樓:

你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那時候西邊最遠的雍涼地區也就最多是甘肅東部,青海新疆根本就是些人數很少的少數民族,甚至絕大部分根本沒人;東南邊最遠的吳、會稽也就是蘇州一帶,正南的交州則已經到達了廣西,而當時廣西、廣東大部都是南越少數民族聚集地,福建大部則是閩越少數民族;正北則剛剛到現今北京轄區與河北的交界部,東北則至遼寧,再往北的河北北部、內蒙古、以及吉林、黑龍江,則全是北方少數民族,例如烏丸等。

大致上來說,魏所佔的省份主要是山西、河南、山東、河北、遼寧,蜀所佔省份大致是四川、貴州、雲南,吳所佔省份為浙江和江西。剩下的,陝西魏蜀各有一部分,江蘇、安徽魏、吳各有一部分,重慶、湖北最複雜,魏蜀吳都有一部分,湖南吳蜀都有一部分,後來關羽失荊州後,蜀的湖北、湖南、重慶領地基本全部歸吳。

需要解釋的一點是,雖然你看到某些三國地圖上,把甘肅、寧夏、上海、福建、廣東、廣西都包括進來了,但是那些地方基本上都沒人住,有人也基本上屬於少數民族自治,連租子都收不上來的地方怎麼能算做版圖呢?所以可以不用考慮。

至於所說的中原地區,基本上指的就是函谷關以東、長城以南、長江以北、東不至海的一片大概的地區,主要是河南,也有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江蘇西北、山西東南、湖北北部,大致就這樣了。可以說這片中原地區是古時候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兵家逐利之所在。

其實你不用非得把地區往現在的省份上靠,沒多大意義,還不如把當時的「九州」搞清楚更管用。

11樓:南風意

魏國主要是現在的北方地區河北,河南山東;蜀國在西南地區,四川之類;吳國就是江南但沒有很大範圍,它們總的版圖不包括新疆,內蒙等邊境地帶。北方西南邊境都是少數民族,魏蜀吳三國是漢人割據的勢力。詳細的可以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曹操討伐烏桓。

新版三國為什麼不叫三國演義,新三國演義和舊三國演義的區別

一方面是和舊版的電視劇分開,另一方面是為了和 三國演義 的故事區分開吧。應該還是以三國演義的形式演的,只是戲說的劇情會有所改動而已 新版的三國 不夠經典 所以 就不能叫演義了 還是 老版的三國 好看 新版三國比較支援 個人還是蠻期待的 第一個問題你得問導演 三國演義,看trail就知道 按三國志他們...

三國演義中周瑜為什麼而死,三國演義中周瑜是怎麼死的?

羅貫中 三國演義 裡,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 既生瑜,何生亮!建安十五年 210年 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 今湖南嶽陽 突然病...

《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詞語,《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四字詞語。

劉備 寬厚仁德 謙虛謹慎 求賢若渴 弘毅寬厚 知人待士 雄才蓋世 威而有恩 勇而有義 諸葛亮 神機妙算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忠順勤勞 權智英略 關羽 義薄雲天 忠肝義膽 大義凜然 剛愎自用 張飛 粗獷豪放 粗中有細 勇猛無敵 所向披靡 曹操 奸詐狡猾 胸懷大志 唯才是舉 超世之傑 臨危制變 料敵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