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年味淡了用什麼詞語概括,為什麼年味變淡了?

2022-08-20 11:16:50 字數 5275 閱讀 3666

1樓:阡陌上花開

很小的時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兒的。家家戶戶走街串巷,每扇大門背後都掩藏著一片歡聲笑語。到晚上吃年夜飯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彷彿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氣聞起來只覺得通體舒暢,接著就愈發餓了。

然而在小孩子眼裡,飯可以不吃,鞭炮絕對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幾口飯之後,就連拉帶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給我們放鞭炮,看著面前的火花四濺,這才盡了興。這兒是不守歲的,但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放煙花,那聲音同樣擾得人不能安眠。

所以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收壓歲錢的收壓歲錢,一大堆人擠在一個房間裡看春晚,多麼熱鬧的場面。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非常的激動,非常的溫馨,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兒時的那種對新年的嚮往,現在一到過年,感覺壓力好大,感覺年味兒真得是越來越淡了,但我又仔細想一想,覺得其實並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都已經長大了,完全沒有兒時的那種童趣,因為有太多的事讓我們分心。再也不天天盼著過年了。

2樓:小洛答疑

你好,朋友不相信年味淡了,可以用一個每天都有。

3樓:禾月清淺

不願意相信如今過年的氣氛已經沒有了,已經很淡了。

用詞語形容如今的年味

4樓:你問我樂答

你好,濃濃的年味,家鄉的年味,舌尖上的年味,記憶中的年味,喜氣洋洋,竹報平安。闔家歡樂。鞭炮齊鳴。

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恭賀新禧。門庭若市。

熙熙攘攘。人頭傳動。煙花飛舞。

車水馬龍。祝愉快!

為什麼每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5樓:匿名使用者

1、年齡大了,沒有童心了,也就沒了童趣了。

2、物質豐富了,想吃什麼有什麼,就沒有什麼好吃的了。餓上三天三夜吃東西還是香。

3、雖然物質豐富了,但品質下降了。化肥、激素等物質吹起來的食品看似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吃著現在的肉總覺得像吃藥一樣。光有數量沒質量了。

4、大家都忙著賺錢,沒時間放鬆娛樂了。匆匆過個年趕緊投入工作。

5、人和人之間更現實了,利益關係更多了,真誠的交流少了。串串門,送送禮都變味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年味越來越淡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人們變的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了,年也就複雜了,所以年味就被沖淡了;

2.一到過年就要想著送禮、請客,年味也就變淡了;

3.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不能能細細品味“年”的氣息;

4.新思潮,新流向,新時尚,傳統被慢慢的隱去;

5.一年裡每一天的吃喝穿用都如此相同,凸顯不出年的不同,物質生活的提高也消減了年味的與眾不同。

春節的習俗: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4.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5.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6.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7樓:金湖三河兄弟

年味在漸漸變淡,也許物質越豐富節日的氣氛越低,過節變得越來越接近平常日月。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

以前過年是因為中國窮,一定要到過年的時候把好吃的東西一起拿出來,現在根本不需要!^_^

所以有的鬼老對中國人的過年的定義就是:窮人才過年~^_^

9樓:白水化貝

日子好了,感情淡了,以前是幾世同堂,現在獨子,人少熱鬧不起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曾幾何時,過年是多少小夥伴期待已久的節日。現如今,年味越來越淡,如果不是鞭炮聲以及走流程般的拜年程式,彷彿就沒有在過年。其實,過年還是過年,只是我們變了。

小時候,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時,小夥伴們就已經進入過年倒計時,每天看著日曆,期待新年的到來。因為過年不僅意味著有好吃的好玩的,最重要的是有壓歲錢。

終於等到了除夕,我和哥哥基本都是穿著衣服睡覺的,春節聯歡晚會基本看不懂,就是在耗時間,耗到四五點就起來了。大概七點左右時,就出去拜年了。小孩子拜年很有意思,我記的當時,見到一些長輩就跪下磕頭,然後就是收壓歲錢。

二角五角一元二元,拜一圈下來,手裡就攥了一大把花花綠綠的票子。雖然大頭被父母以保管的名義收回,但小頭鈔票2角5角的還是能花上一些。現在的小孩子可能體會不到,那種手裡攥著一大把花花綠綠的鈔票(最多十幾元)的滿足感,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有了錢,小夥伴們就會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當然鞭炮是少不了的。當小夥伴們聚到一起時,就會變著花樣的去放炮,扔到空中,埋到雪裡,丟到水裡,從早放到晚,樂此不疲。

過了年,然後就是走親戚,這也意味著有桌趴(好吃的)。過個年小孩子能長胖好幾斤,持續到初三初四後,基本這個年也就過完了,算下來,年的週期大概有個一週左右。而現在呢,年的週期還是這麼長,但年的味道只濃縮到除夕以及大年初一兩天了。

除了鞭炮聲沒變,其他都變了。

現如今的過年已經不是過年了,彷彿只是走個過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過年意味著來回顛簸,很多人都是回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也導致了人與人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近了,年味自然淡薄了許多。對於小孩子來說,過年所謂的好吃的好玩的和平常無異,壓歲錢也全是毛爺爺了,鞭炮也升級成了一些五花八門的摔炮擦炮之類,很多小孩子都是拿著一些高階的現代玩具。

至於走親戚,更是過場一樣,只是見面聊下天,相互給小孩子一些壓歲錢,飯可能都不吃,再也不見小時候的酒桌了,大人的划拳猜媒聲,小孩子玩鬧嬉笑聲,一切彷彿越來越遠,畫面也越來越模糊......

春節本來是中國第一大傳統節日,搞不懂為什麼會過的如此冷清,反而一些諸如情人節聖誕節的洋節日那多人去重視,真是越來越搞不明白了,這大概就是所說的人越活越糊塗吧!

11樓:兜或兜

因為假期少了,現在看小孩子們對洋節日比較上頭,春節對他們沒什麼用

為什麼年味變淡了?

12樓:陳益佳男蔡銘睿

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年味? 1、人們變的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了,所以年也就複雜了,所以年味就被沖淡了; 2、現在做什麼都要向錢看了,就連感情都用錢來衡量,何怪乎年味無味; 3、一到過年就要想著“送禮”“請客”,“利”“權”如此之重,年味變淡也想當然了; 4、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短短的7天假期,如何夠用?年的來去匆匆,根本忙不過來,如何能細細品味“年”的氣息; 5、一年裡每一天的吃喝穿用都如此相同,又如何凸顯年的不同,物質生活的提高也消減了年味的與眾不同; 6、新思潮,新流向,新時尚,當傳統被慢慢的隱去的時候,傳統的年又如何的不被淡化了呢。

總體上,錢越來越多,年味越來越淡,這並不是因為中國的民間文化在枯竭,也不是因為“一臺春晚,綁架了多少中國人的多少個除夕”。中國年文化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每個人的自由自覺參與。我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缺什麼?

缺心情?不對,否則你無法解釋為什麼年年春運一票難求年年削尖了腦袋也要回家過年;缺錢?也不對,否則你無法解釋為什麼鞭炮禮花越放越大、手中的禮物和紅包越來越厚重;是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衝擊使我們越來越忘記自己的根?

也不對,因為在春節,並沒有什麼西方文化形式取代得了“中國味”、“中國色”,同時在海外那些洋文化的本土,中國年卻越來越韻味十足、魅力四射。我們缺的是時間。2.3億農民工,其中1.3億離開本鄉鎮千里迢迢到外地打工,此外還有大量遊學在外的學子,大量在外求職的遊子,每年春節期間匯成23億人次的**,在神州大地上浩浩蕩蕩來回奔波。

他們的春節假期,法定只有七天,加上各種調休時間,平均不會超過10天,其中還得有兩三天時間耗在路上。真正屬於他們休息、娛樂、探親訪友的時間有多少?屈指可數。

13樓:卯丹司馬寄真

??年味變淡了嗎?這已是人們多年來談論的話題。不知從何時起,一到大年除夕,人們吃著美味佳餚,看著電視節目,都會感嘆著:這年過的,真不像年。

????到底什麼樣的年才是年呢?姥姥在世時說,她小時候的年才叫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每天就有不同的過法了,什麼祭祀、拜年、走親戚、逛花燈等,說道可多了,一直到了二月二這年才算過完。

父親母親說,他們那時候過的年才最令人興奮,熱騰騰的餃子、白白的米飯大饅頭,還有一桌子的好菜:什麼豬肉燉粉條、豆芽炒肉、幹豆腐尖椒、花生米、炸面魚等,害得他們三十的頭一天就少吃飯、留肚子。我的記憶中,過年是新衣裳和壓歲錢,儘管那錢只是在我兜里路過,最後要上繳到媽媽手裡,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有了想要的東西,總可以試探地說:

媽,要不就用我那壓歲錢。細細想來,什麼樣的年才是真正的年,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說法。但相同的是,我們都不太認同現在的年的過法,於是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年味變淡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年味變淡了呢?有人說是豐富的物質生活,有人說是時代發展中觀念的改變,而我認為,令年味變淡的是我們的心和我們的嘴。我們總是停留在回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年總是使我們感嘆歲月的流逝,我們像中年的婦人一樣翻著箱底,找出自己少女時代的裙子,愛不釋手,難過自己的腰圍怎樣也穿不進去,殊不知自己的現在依然風韻猶佳。

我們用自己這張自由的嘴不斷地向周圍傳播這種情緒與觀點,於是大家互相傳染,互相融合,這年味就是被我們的唾沫星子衝也沖淡了。最可憐的應該是我們的下一代,他們還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就被我們灌輸了:"這年過不過沒啥意思"的觀點,你說,這年還能像年嗎?????

最後究其年味變淡的原因,是我們無法放下過去,適應未來,時代在發展,世事在變遷,祖輩時的凡俗禮節已被我們簡化,父輩時的物質貧乏已經一去不返,過年,我們必須要用新的方式去體會新的內涵。試想這鋪天蓋地的祝福簡訊,精美動情的電子賀卡,浪漫閒適的旅行是不是也會成為將來人們對於年味的回憶呢?????年還是那個年,千古不變,它每年如約而至,從不爽約。

它的味道的濃與淡,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會為自己營造一個濃濃的、富於人情味的大年。

為什麼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呢,為什麼過年年味感覺越來越淡?

過年過的太多了吧,人年紀逐漸大了,對於過年已經感覺沒什麼意思了。又或者,在以往過年的時候,那種家人團聚的日子,那種溫暖幸福的感覺沒有了,所以感覺沒意思了,也感覺年味淡了很多。年味,事跟人為,我們這裡年味好濃,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放棄央視晚會,在大街上玩耍是一種樂趣,玩獅子,玩龍燈,打牌,下棋,...

為什麼人們不相信新聞聯播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對新聞聯播特別反感,反而那些老人很喜歡看?

因為可能新聞聯播的不準,晚報上的比較準吧!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對新聞聯播特別反感,反而那些老人很喜歡看?老年人無聊!年輕人的夢想在看似陽光的景象中被糟踐!老年人期待能否在年老之際有所變化,而年輕人無心去期待!老年人沒有新的抄 娛樂活動。不像年輕人可以打遊戲,看電影。你看老年人除了吃飯散步,頂多跳跳舞。...

為什麼這年過的越來越淡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春節年味的漸漸淡bai去du,也許正在告訴我們已經到了zhi從追求物質享受到追dao求精神回享受的蛻變期 了。不管怎樣,中國答人的春節裡留下是始終是中國人自己的腳印。也許我們都對年寄予了太多的厚望,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吧 就像春節晚會一樣,年年看,年年罵.其實細細想來它一直沒有變,只是我們的審美觀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