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庸,做人中庸好嗎

2022-08-16 12:31:39 字數 4782 閱讀 6873

1樓:做尊重中國專家

1、中庸(文獻古籍)-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

2、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1)天道與人道合一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鄭玄說:「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孔穎達說:

「此經明至誠之道,天之性也。則人當學其誠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為而誠,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殺信著四時,是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學此至誠,是人之道也。

不學則不得,故云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者,此復說上文誠者天之道也。唯聖人能然,謂不勉勵而自中當於善,不思慮而自得於善,閒暇而自中乎道,以聖人性合於天道自然,故云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此復說上文誠之者,人之道也。謂由學而致此至誠,謂賢人也。言選擇善事而堅固執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誠也。

」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型別:一是聖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聖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

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說: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

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與人性合一

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3)理性與情感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鬼神與聖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聖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聖人。

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聖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裡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5)外內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雲: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

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

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於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

因而清朝楊驊《中庸提要》雲:「《中庸》全書,以『道不遠人』句為宗旨,言人必溯源天天者,《戴記.禮運篇》夫子之言曰:

『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子思明道,必原天地而兼鬼神以立說者,大抵皆宗此義。天命之謂性,即天地之德。命字已該交會秀氣在內。

『仁者人也』,即天地之心。喜怒哀樂,即五行之端,而慎獨二字,尤示人節慾以踐形而儘性之要旨也。 但是我覺得現代人還是不要中庸的好!

2樓: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3樓:ljd哈哈

做人中庸: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的處事態度。

個人感覺,中庸可以讓人理性的判斷人和事,但一味的中庸,會讓人失去稜角,缺乏性格。

個人的謬論。

什麼是中庸,做人中庸好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1)天道與人道合一

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鄭玄說:「言誠者天性也,誠之者,學而誠之者也。」孔穎達說:

「此經明至誠之道,天之性也。則人當學其誠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為而誠,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殺信著四時,是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學此至誠,是人之道也。

不學則不得,故云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者,此復說上文誠者天之道也。唯聖人能然,謂不勉勵而自中當於善,不思慮而自得於善,閒暇而自中乎道,以聖人性合於天道自然,故云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此復說上文誠之者,人之道也。謂由學而致此至誠,謂賢人也。言選擇善事而堅固執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誠也。

」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型別:一是聖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聖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

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中庸》說: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說,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聖人,學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賢人,困而知之、勉強而行之的是凡人。

不論是聖人、賢人,還是凡人,都能達到至誠、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惟困而不學者不能致天人合一之境界也。

(2)天性與人性合一

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該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只有使人性達到了那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才能達到中庸之道。

(3)理性與情感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因而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鬼神與聖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聖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聖人。

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聖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裡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5)外內合一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合一。《中庸》第二十五章揭示了外內合一。其文雲: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

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

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於誠。這種外內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

因而清朝楊驊《中庸提要》雲:「《中庸》全書,以『道不遠人』句為宗旨,言人必溯源天天者,《戴記.禮運篇》夫子之言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子思明道,必原天地而兼鬼神以立說者,大抵皆宗此義。

天命之謂性,即天地之德。命字已該交會秀氣在內。『仁者人也』,即天地之心。

喜怒哀樂,即五行之端,而慎獨二字,尤示人節慾以踐形而儘性之要旨也。

但是我覺得現代人還是不要中庸的好!

5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孔子提倡的中庸不是折中,也不會是「牆頭草」,凡事都應該有個度,過火了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中庸之道講究的是一個度,為人處事要慎重,不要太放縱,太隨意,也不可刻意壓制。

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 孟子 的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盡心 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 至善,達到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請問做人好嗎?什麼叫會做人?

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然會選擇做人。做人確實是很辛苦,但換個角度想,無論是做什麼都不容易,都會很辛苦,都有需要經歷波折。反過來想,既然做什麼都要經歷挫折與困難,為什麼不去做人呢,做人可以讓你經歷不同的事情,體驗不同的困難,當一個人經歷過這些事情後會變得成熟,會眼界寬闊,會體會出人生的真諦,會更加愛...

什麼是人中龍鳳請教什麼是人中龍鳳?

意思是指人中豪傑。讀音 r n zh ng l ng f ng解析 龍 鳳均非凡物,在古代,只有皇上可以穿龍袍,只有皇后可以成為鳳。所以,人中龍鳳 就是指眾人中的佼佼者。示例 要想成為人中龍鳳,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擴充套件資料反義詞害群之馬 讀音 h i q n zh m 釋義 原指危害馬群的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