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銅鏡的防鏽層是什麼,我國古代銅鏡是怎樣做的?

2022-03-27 10:57:30 字數 2960 閱讀 5766

1樓:匿名使用者

破解千年銅鏡不鏽之謎

古人的燒鑄銅鏡離不開錫

《淮南子·修務訓》中有明確記載:「明鏡之始下型,朦然而未見形容,及其扢以玄錫,摩以白旃,鬚眉微毫可得而察。」《呂氏春秋·達鬱》中也有早先秦兩漢時,人們是用白氈蘸著「玄錫」來磨鏡開光的記載,漢鏡就曾有「和以銀錫清且明」、「和以玄錫清而明」的銘文。

宋元以後興起的「磨鏡業」,便有了磨鏡藥之說。明代的馮夢禎在《快雪堂漫錄 》中說:「銅鏡鑄成後開光:

藥,好錫一錢六分,好水銀一錢。先投錫,次投水銀,取起,入上好明礬一錢六分,研細聽用。若欲水銀古,用明礬水銀等分,入新錫燒成豆腐渣狀,少許塗鏡上,火燒之。

若欲墨漆古,開面後上水銀完,入皁礬水中浸一日取起。諸顏色需梅天製造。上色後置溼地一月方外移 動,則諸顏色與秦漢物無二,白汁不能落矣。

」由此可知,控制水銀古和墨漆古的關鍵是溫度。制白色的水銀古鏡需「火燒之」,使之形成白色的二氧化錫,制黑色的墨漆古鏡不須火燒,即形成黑色的一氧化錫。元代陶宗儀在《輟耕承》中說:

「制偽古銅器之法以水銀雜錫末,即今之磨鏡藥也。」

對「玄錫」究竟為何物,認識卻很不一致。有的著作說是鉛粉,有的說是水銀,有的說是鉛粉和銀的混合物,有的說是水銀和錫的混合物。李懷通說這此說法都不能令人信服,因為鉛和錫的硬度都比銅大,古人也無法使鉛變成粉,水銀是在玄錫進行表面處理的基礎上,在鏡面作反光材料。

現有漢、磨銅鏡實物證明,反光的水銀層已全部脫落,而玄錫進行的表面處理依然如故,說明玄錫如水銀並非混合在一起的。

為了弄清「玄錫」到底為何物,李懷通查閱了大量資料,直到幾個月前查到大百科全書,整整困擾他長達十年之久的疑惹才完全明白。原來古人所說的「玄錫」即為現代冶金學稱之為「灰錫」。

錫現代冶金學證實,錫有三個同素異形體:灰錫(α_sn)、白錫(β_sn)和脆錫(γ_sn)。三種同素異形的體,隨溫度不同性狀也不一樣。

彭容秋所著《錫合金》中曾有這樣描述:人們平常所見到的是白錫,白錫在十三點二度到一百六十一度間是穩定的,低於十三點二度便開始轉變為灰錫,但其速度很慢。當冷過零下三十度時,轉變速度達到最大值。

灰錫先是以分散的小斑點出現在白錫表面,隨著溫度的降低,斑點逐漸擴大布滿整個表面,隨之整塊錫碎成粉末,這種現象稱為「錫疫」。

李懷通說,古人用玄錫對銅鏡進行表面處理的全部程式:讓白錫在十三點二度以下的低溫環鏡中發生「錫疫」,變成粉狀灰錫,用白氈蘸上這種粉狀灰錫對銅鏡磨擦加工,使鏡面鏡背均勻佈滿灰錫,這層錫灰錫可以自然氧化形成氧化錫或二氧化錫晶狀薄膜。這層膜不論是一氧化錫,還是二氧化錫,均呈酸性,是惰性物質,即與酸鹼很難發生作用,因而有很好的防鏽蝕效能。

這就是漢代銅鏡歷經數千年不發生鏽蝕的真正原因。

同樣的古銅鏡,何以又有墨色(黑漆古)和銀色(水銀古)之分,李懷通說,用現代治金科學來解釋,其實並不難:古代制鏡真是「扢以玄錫」,那麼銅鏡表面形成的錫,應自然形成一氧化錫或二氧化錫薄膜。現代化學告訴我們:

一氧化錫為黑色立方晶體,二氧化錫為白色的四方晶體。前者在空氣加熱即容易氧化成後者。二氧化錫也可山金屬錫在空氣中加熱來製取。

這裡我們應特別注意,一氧化錫和二氧化錫雖然只一字之差,其色相卻一黑一白,截然相反。前者為黑色晶體,後者為白色晶體,這應該是銅鏡之黑漆古和水銀古色相形成的內在原由。

有力挽回古代青銅器的損失

青銅器上發生的粉狀鏽是文博部門十分頭痛的事情,長期未能解決。這種鏽在銅器上先在一處發生粉狀斑點,然後逐步擴大蔓延,最後可將全部銅器鏽蝕損壞,有時還禍及周圍銅器也發生類似病鏽。這種鏽往往發生在早期重要青銅器上,是文物的大害。

故宮博物院曾將此列為國家重點科研專案,採取過火燒、消毒、隔離等措施挽救發生病害的銅器,但都無效。因此,大家都稱這種粉狀鏽為癌症鏽。

六萬多冊藏書是李懷通破解謎團科學依據

李懷通說,銅鏡也發生癌症鏽,與青銅器粉狀鏽相同。這種鏽均發生在漢、唐銅鏡,含錫量較高,都是質量較好的銅鏡。而宋元明清銅鏡,則很少或沒有粉狀鏽的發生,因為這個時期的銅鏡含錫量很小,已不是青銅。

這說明,在夏、商、週三代銅器及漢、唐銅鏡中發生粉狀鏽是因為這些銅器中含錫量較高,這些錫在一定的儲存環鏡中,因為溫度過低,器物內部的錫可轉變為灰錫所致。銅鏡中發生粉狀鏽有一個怪現象,它不是從銅鏡表面開始鏽蝕,而是從鏡體膨脹,使鏡體表面裂變,然後逐步損害,粉鏽發黃,成粉沫狀,不像正常銅鏽,紅斑綠鏽,長在器物表面。這說明粉狀鏽的發生並非在銅鏡表面的錫氧化物,而是鏡體內部的錫分子發生了質變。

先秦時期銅(62870,320.00,0.51%,吧)鏡的鏽斑與宋元以後銅鏡的不鏽,都足以證實我國古人的智慧,他們深詣銅和錫等金屬的屬性,然後才一能使青銅藝術的創造得心應手。

而錫的這一屬性直到二十世紀初,自認為科技發達的西方人也未真正瞭解。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七日,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等四人進入南極考察,在他們精心準備的器物中,竟用錫器盛液態燃料,結果錫在低溫下發生錫疫,燃料流溢,汙染食物,四人全部凍餓而死,這就是著名的「斯科特南極事件」。

被稱為「癌症鏽」鏽斑

李懷通的這一發現在一定範圍一經交流,便引起文物專家的極大關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教授稱:一直以來,對於青銅器的儲存我們都以避陽低溫下進行,由於找不到原因,每年因鏽斑被廢的古代青銅器不在少數。李懷通的這一發現將大大降低中國古代青銅器報廢率,對於搶救中國古代青銅器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新社記者 王永記 慎重)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用玄錫對銅鏡進行表面處理的全部程式:讓白錫在十三點二度以下的低溫環鏡中發生「錫疫」,變成粉狀灰錫,用白氈蘸上這種粉狀灰錫對銅鏡磨擦加工,使鏡面鏡背均勻佈滿灰錫,這層錫灰錫可以自然氧化形成氧化錫或二氧化錫晶狀薄膜。這層膜不論是一氧化錫,還是二氧化錫,均呈酸性,是惰性物質,即與酸鹼很難發生作用,因而有很好的防鏽蝕效能。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用讓白錫在十三點二度以下的低溫環鏡中發生「錫疫」,變成粉狀灰錫,用白氈蘸上這種粉狀灰錫對銅鏡磨擦加工,使鏡面鏡背均勻佈滿灰錫,這層錫灰錫可以自然氧化形成氧化錫或二氧化錫晶狀薄膜。這層膜不論是一氧化錫,還是二氧化錫,均呈酸性,是惰性物質,即與酸鹼很難發生作用,因而有很好的防鏽蝕效能。

我國古代銅鏡是怎樣做的?

搜尋剛出土古代銅鏡如何清洗

我國古代的世界第一是什麼,我國古代的三個世界第一是什麼?

用的話回答你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早已為世人熟知,但中國古代科技中可以確認居世界之最的發明製造,其實還有不少 一 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 涇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燒製紅 灰色的多種形狀的陶瓷器具。二 太陽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技術。三 鑄造。我國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 鐵灌 蠟...

古代的四象是什麼,我國古代的四象是什麼?有什麼來歷呢?

古代四象主要有七種解釋 1 指春 夏 秋 冬四時。體現於卦上,則指少陽 老陽 少陰 老陰四種爻象。易 繫辭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虞翻 注 四象,四時也。高亨注 四象,四時也。四時各有其象,故謂之四象,天地生四時,故曰 兩儀生四象。又 繫辭上 易 有四象,所以示也。高亨 注 四象 少...

我國古代將火星稱為什麼,為什麼我國古代將火星稱為「熒惑」?

稱呼為 熒惑 水星 辰星 金星 啟明,長庚,太白 火星 熒惑 木星 歲星,太歲 土星 填星,鎮星 火星,我 copy國古代稱之為 熒惑 是因為bai它像du是紅紅的火焰,亮度變幻無常,令人迷zhi惑而得名。dao現在我們知道,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大約3.7億千米,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000倍 火星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