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有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還有兩不孝是那兩個

2022-03-26 07:17:42 字數 5903 閱讀 6768

1樓:勇霞旁倩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2樓:容染斛溪

你問的應該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吧。

「不孝有三」為哪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3樓:周素芹賴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全句為:「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

」這是列入中國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種不孝的行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

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裡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人們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2大不孝是什麼?

4樓:微風的輕柔

人們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不孝的事情有三件,第一種、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這種說法規範很簡單,就是說父母有了錯誤,我們做為人子的卻沒有及時的提醒父母,勸說父母。導致父母陷於不義的地步。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對父母無條件的服從,父母對的錯的都服從,這種不僅是父母的錯,也是我們的不孝。

第二種、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這種說法也比較簡單,大致意思就是家境比較貧窮,自己的父母年齡也到了一定歲數。我們身為人子的確不謀官位,走仕途來養自己的父母。也是一種不孝順。

這種說法也很符合古代的宗法制,畢竟不適合現代。任何時候做官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

最後一種、不娶妻無子,絕先祖祀。

這種被我們大家誤解了很多年,說法是:不娶妻不生子,斷絕了後代無人繼承先祖的香火。其中這種不娶妻斷絕子孫後代被譽為最不孝!

古代對於我們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古代認為親疏遠近、家國一體、忠孝觀念。也認同嫡長子繼承製的表現。無論是哪一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被現在最為認可。

因為父母有錯,做兒女的也應該指正出來。最後一種和第二種都是可持不同觀點的。

5樓:丸子閒談文化

第一種是一為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

6樓:活在瓜裡的籽

一不孝為:生性懶惰,不從事勞動生產,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為:整日遊手好閒,沉迷於喝酒下棋,不顧父母的生活。

7樓:

其他的2孝,其中一個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是不祭拜祖先,這是其他的兩孝。

8樓:泡泡小果奶

另外的2孝分別是:不生子,沒有延續家族的香火;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9樓:好好過看看

第二種不孝:家境貧窮,卻不懂去當官。第三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

10樓:

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11樓:佼千邇

家境貧窮,不外出工作贍養父母。一味的順從父母,不糾正父母的過錯,是他們陷於不義,這是兩大孝。

12樓:緣空緣起波瀾動

不孝有三不是指三個,三是泛指很多的意思。

一個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大概意思就是作為兒女的對自己的父母太過言聽計從,甚至連父母的過錯行為也聽之任之,反而把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

另一個不孝行為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這句的意思是家裡面非常窮,父母都年事已高,而作為孩子卻不去當官拿國家俸祿來供養自己的父母。

人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我們經常都能聽到的,並且隨著90後成為社會的主力軍了,那麼很多家長都開始催婚,但是因為時代在改變思想就是不同的,所以有些90後一直都是遲遲不肯結婚,甚至沒有談戀愛,所以很多父母都會說這句話。

而我們知道無後是不孝的首位,那麼另外兩個不孝則很多人是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的。而這句話出自於孟子,原文則是說不算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由告也。其實這是孟子在批評舜的不孝順行為。

而其實無後並不是說沒有後代的意思,是指沒有盡到自己作為後輩的本分。那麼其實原本的意思就是說不孝的表現有很多,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是最大的不孝。而後有人又把孟子的這句話再次分解就將其分為三孝了。

而古人所講的三大不孝就是明知自己的父母有錯,但是卻一味的順從於他,使自己的父母陷於一種不仁不義的地位,其次就是因為家裡非常貧窮,沒有辦法去奉養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己還不知道上進,也沒有去讀書,做官掙錢來養家餬口。第三就是不娶妻生子,然後沒有延續自己的後代,使自己的家裡無法延續香火。

那麼直到現在的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成了千百年的父母們催婚的一個口頭禪了。也是許許多多90後聽到就很頭痛的原因,但是卻又沒有辦法去辯駁,如果再反駁的話又成為了一個不孝的現象。

14樓:北慕影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家都聽過,那另外兩不孝指的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不能愚昧地聽信父母錯誤的地方,把父母陷於不義,第二,明明有工作能力卻不出去工作,在家裡啃老。

16樓:琴姐侃情感

一種就是無論父母對錯都對父母言聽計從,還有一種就是父母年事高了,卻對父母不顧不問。

17樓:叮叮入

第一不孝就是自己有能力,不出去工作在家啃老,第二不孝是愚昧的效忠父母。

18樓:老陳聊文化

另外兩大不孝是: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是三不孝。

19樓:

一個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另一個是,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20樓:瀟瀟姐姐的百度

這個是句古代的俗語,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另一個是,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人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呢?

21樓:耳朵耳朵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長河中,人們都知道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們都理解「無後」理解為沒有後代的傳承是最大的不孝。

其實會有這個理解並不奇怪,因為從古到今大多數人們都認為香火的傳承最為重要,甚至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後代必須為男孩才可以,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重男輕女,他們認為只有後代的傳承人類社會的發展才會得到進步,經濟文化才能更上一層。

現在很多的九零後還有零零後的很多年輕人都改變了這個想法,大多數人注重事業而忽略情感方面,導致很多家長也會拿這句話來給孩子講道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於孟子所說,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來給大家講一下,一位名叫舜的男生,從小就不受父親的喜歡,而在父親娶了繼母之後日子就更難過了,所以舜對於父親和吉姆也心有不滿,他在結婚的時候也沒有通知父母,人們就說他沒有盡到後代的本名是最大的不孝。

這就延伸出了對這句話的另一個理解那就是說不孝順的事情的表現很多,而其中之最就是沒有後輩沒有對長輩盡到該盡的本分,該盡的職責。我們現在所說的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之所以會這樣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現在社會環境的發展引導我們的想法的認知。

那麼還有兩個不孝是什麼呢,我們分別來說一下。第二個不孝就是我們明知父母有錯,卻一味的縱容順從於他們,從而導致父母越陷越深處於不義的局面。第三個不孝就是家境貧苦,條件本來就不好了,父母年齡也大了,孩子仍然不好好學習不進入官場來侍奉父母。

22樓:淘氣的大象寶寶

其實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當時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即不能事親,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是三不孝。這三個不孝裡面,包括,不能孝順父母,尊重父母,愛護自己的的家人,不能恪守本分,侍奉自己的君主,對自己的國家有忠心,不能立身行道,沒有自我追求,自我理想,自我完善。

後來孟子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就是說孟子指出舜是因為要娶親生子,承繼先祖,所以雖然沒有提前告知父母,他要娶親這件事,雖然不太合乎禮儀,但相對來說,這一行為是符合道義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有人說另外兩個不孝就是,不能立身行道,不對自己的君主有誠心,但是也有人說另外兩個不孝是,陷人於不義之中,沒有自己的品德操守,還有是對自己的國家不忠誠。

其實大致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也沒有太多的界限,因為這幾件事情總的來說,都是不孝順的事情,但是其中都包括對自己的國家,還有君主的真誠,因為古代都是君主是天,是應該受到萬人景仰的,應該受到別人敬佩愛戴的,所以他們從小就被教育,如果不愛護自己侍奉的君主,就是不孝,雖然要愛護自己的國家,但是這有些不太公平,這是多年流程下來的習俗,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不孝有三,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

23樓:莫小飛

另外倆不孝分別是,不管家人怎樣,對父母置之不理。另一個是,不學習,不長進,沒有才華,不作事情。這句話從古就開始流傳了,一直用於現在,這也真實的說出了人生中不孝。

孟子的《孟子·離婁上》中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裡,孟子主要是批評舜的不孝順行為。

孟子認為,不孝順的表現有很多,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舜沒有稟告父親就擅自娶妻,就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但君子都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也沒有差別。

雖然這裡就是趙岐就把孟子的意思給曲解了,但是弘揚孝道精神,在現代也是有必要的。我們應注重的是如何盡好孝道,而不必過分糾結個別字詞。

其實這句話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含義呢?這就與東漢末年經學家趙岐有關了。在《十三經注疏》中,首先將這裡的「後」註解為「後代」的意思,之後又把孟子的這句話解讀為: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根據趙岐的理解,古人所講的三大不孝,分別是:明知父母有錯還一味順從,陷雙親於不義。家裡貧窮無法供養父母,還不知讀書做官。

不娶妻生子,斷絕祖先血脈。在這三不孝中,又以沒有後代為大。從此之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成了千百年來父母們催婚的口頭禪。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俗話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為什麼

孟子 離婁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趙岐補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出自孟子,全句是這樣的,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叢,陷親不義 二曰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曰不娶無後,絕其袒祀。三者之中,以無後為大。這是列入我國古代法律的條款。如果有上面三種不孝的行為,是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的。具體的意思就是,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父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