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衣服的特點,滿族的服飾特點介紹滿族服飾有哪些

2022-03-24 16:24:56 字數 5018 閱讀 8926

1樓:善良

滿族服飾承襲了女真傳統,早期尚白。由於射獵生活的需要,無論男女均身著袍服。在關外時期以皮毛製品為主,清朝入關後分為單、夾、皮、綿四種材質。

滿族袍服的特點主要是圓領、窄袖、捻襟、帶扣袢、衣裳連結,窄袖前端接有一個半月形的袖頭,因形狀酷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又名箭袖(穆麟德:waha)。平時穿著將袖頭挽起,作戰或圍獵之時放下,冬季還可以起到禦寒作用。

滿族通常還在袍服外面穿著一種長至肚臍的對襟短褂,因為起初是在騎馬作戰時穿著,所以稱作馬褂,無袖的稱作馬夾或坎肩,主要為八旗「軍服」,之後隨著清朝推行易服政策在中期普遍流行開來,成為「禮服」。在東北滿族聚居區或一些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上仍可常見身著傳統服飾的滿族人。

滿族的服飾特點介紹滿族服飾有哪些

2樓:輝磊工藝品禮品定製

滿族的服飾特點;

滿族的服飾特點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襬至(左骨右幹)(小腿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襬及踝,無紋飾。

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衝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襬**,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滿族的服飾有什麼特徵

3樓:匿名使用者

滿族服飾比較有傳統特色,主要分四部分:

帽飾: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袍(即長袍)、馬褂、坎肩、套褲。

旗袍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

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揹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鞋飾: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

女人穿鞋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

佩飾:滿族人佩帶的飾品分骨飾、石飾、珠飾、金銀飾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份,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貧富。

4樓:長沙輝磊工藝品公司

滿族服飾就是旗裝,旗裝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旗裝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襬四面開衩。古旗裝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

女式旗裝基本與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裝飾而已。女式旗裝除也是直立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外,下襬及小腿,有繡花紋飾。滿族婦女往往在衣襟、領口、袖邊等處,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根據季節變化,還可分為單、夾、棉、皮等幾種。

滿族服飾特點是因為什麼

5樓:海上風電踐行者

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澱的結果。首先,它有著鮮明的歷史特點,即歷史給它留下的深深痕跡。滿族承襲女真族的舊俗,其中也包括髮式、服飾。

女真族的男子是剃髮編辮,滿族男子亦是辮髮垂肩。在《大金國志》中記載,女真人是「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的民族,每見巧獸之蹤能不動聲色地置之於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滿族則步其後塵,頗愛穿皮,只是按滿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滿族服飾的地方性特點也十分突出。由於地處寒冷,滿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習慣,這同漢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髮綰髻,扎系布幘有著天壤之別。滿族人的帽子「寒暖異制」,即冬天戴皮帽,春、秋戴暖帽,夏戴草編涼帽,並在帽子頂點綴著「紅纓」,即醒目又豔麗。

至於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東北才有,當初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時期,努爾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反映在服飾上的特點也比比皆是。對於一個騎射民族來說,一切裝束都要可體利落,以利於馬上賓士,例如他們的褲子下幅有前後左右四處開衩,明顯是為騎馬方便。還有一種缺襟袍,右前刪短一尺,平時穿著僅用三顆鈕釦即可將其聯在裡襟上,騎馬時不繫扣也可以。

還有滿族袍子上的「箭油」,就是接在袍子袖口的一個長約半尺的半圓形袖頭,因其形似「馬蹄」而被稱為「馬蹄袖」,馬蹄袖的形成**於長期的狩獵生活。進關以後,由於滿族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騎射活動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出,箭袖只作為一種象徵成為禮服或禮節中的一部分。作為禮服,平時將袖子挽起,遇到上級或長輩,則將袖子彈下行半禮或全禮,這個滿族所特有的動作滿語叫做「哇哈」。

「哇哈」在進關之後已不限於滿族,漢族也同樣使用,有的甚至還做了幾件箭袖的「套袖」,以備不時之需。有事時將套袖套在平袖之上,事後退下,「箭袖」的社會作用及其靈活方便的使用方法,使「箭袖」成為一種功能獨特的服飾。

在滿族服飾中,最突出的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旗袍。旗袍是滿族人的服裝,因滿族人有「旗人」之稱,所以他們穿著的袍服,被稱為「旗袍」。而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人八旗的人的統稱。

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屬的漢人和蒙古族人構成。

清初八旗漢軍有二十六萬之眾,是八旗滿族人、八旗蒙古族人數之和的三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應當是漢族人和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共同的組合體。

關於滿族人的旗袍,最初並非是滿族婦女的專寵,而是滿族男女老少共著的衣服,一年四季,同一樣式,僅有單、夾、皮之分。滿人又稱「旗人」,旗人所著之袍,故稱旗袍,滿語稱為「衣介」。這種旗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簡潔化的連衣裙,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它成為「旗人」特有的裝束。

然而,旗袍並非起源於清代,在其形成以前,有著一段漫長的孕育期,才凝結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服裝文化的精華。

一般來說,流行於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或遊牧民族的袍服,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的活動,這種服飾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四面開衩,有扣襻束腰帶,比較適體,即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主要也是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決定的。滿族屬於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遊牧,而北方氣候比較寒冷,只有長袍裹身,才能抵禦風寒。17世紀初葉,滿族旗人在半耕半牧和頻繁征戰中,逐步形成了一種寬腰身直筒式的旗袍服裝。

當時,旗人無論男女老幼都穿,男袍叫長袍,女袍叫大衫。一般人穿的不過腳,只有姑娘出嫁時,才穿過腳的禮服。

另一方面,滿族入關以前,一直生活在東北地區,以狩獵為生,其服飾承襲了其先民女真人的傳統,多以皮毛為主。據《柳邊紀略》載:「我於順治十二年流寧古塔,尚無漢人,滿洲富者緝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衣狍、鹿皮,不知有布帛。

」那時的綢布衣服,大多來自馬市和戰場,戰場殭屍,無不赤脫,可見衣服之金貴。在這種情況下,服飾難以規範,即無男女之別,也無貴賤之分。進入遼瀋以後,才從漢族地區輸入了布匹、綢緞,同時學會了植棉、紡紗、織布。

服裝的面料變了,但制式仍然基本保持著古老的民族傳統。

旗袍以用料節省、製作簡睫和穿用方便取代了古代漢族均寬袍大袖、拖裙盛冠。最初的「旗袍」範圍很廣,男女之袍均包括在內,有朝袍、蟒袍、常服袍等,後來則專指婦女的家居之袍。最早的旗袍是一種四開衩長袍,基本制式是圓領口,穿袖,大襟,左衽,有扣襻,束腰帶。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遷徙不定的半遊牧狩獵生活的需要,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這種袍褂,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

滿族入關後,於順治元年(2023年)厲行「改冠易服」法令,有些鄉間百姓,因不知法令,偶爾穿著明代服裝進城,大多被剝得全身精光,鹹以保全性命為幸。清**通過武力,強制實行滿族服飾,儘管漢族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對這種大規模的改冠易服難以接受,但畢竟是大勢所趨,況又有嚴厲的法律制約,所以也就漸漸地習慣了這種滿族的裝束。

最初的旗袍,女式與男式差別不大,主要是服飾圖案上的差異。另外,男子的旗袍是「馬蹄袖」式的,袖口狹窄,上長下短,袖口蓋在手背上。袍的四側開衩,腰柬布袋,上系小刀、匙、箸等日常用品,出獵時,還可以將乾糧等裝進前襟。

男式旗袍便於騎射,又稱「箭衣」。滿族婦女的長袍最初不用馬蹄袖,袖口平而大,長則可掩足,領口也較低,如不用領時,往往在頸間圍一條領巾。冬季穿棉袍,夏季穿單袍。

這時男、女旗袍均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

旗人之袍的特徵之一是不顯露形體,特別是後期,寬大平直,袍內著長褲,有時袍下可隱隱露出褲腳。其演變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旗袍較為瘦長緊窄,袖口亦小,裝飾簡單,前後襟下幅及左右四面開衩,原因是旗人重騎射,所著之袍要與生活方式相適應。

第二階段的旗袍變得寬肥,袍身僅前後兩面開衩,甚至只靠捻襟處開一條縫,叫做「一裹圓」或「小袍」,裝飾卻繁縟到了極點,這主要是由於天下承平,旗人生活安定,趨於奢侈,以及受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所致。

其特徵之二是旗袍面料厚重,多提花,裝飾繁瑣。對裝飾細節的過分追求,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統治者病態的鑑賞水平。清代織物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麒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色彩鮮豔複雜,對比度高,圖案纖細繁縟。

此外,旗袍大量使用花邊,曾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花邊最初的作用是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使衣服經久耐穿,所以花邊多綴在易損部位,如領口、袖口、衣襟及下襬等處,後來漸漸成為~種裝飾品,久而久之,蔚然成風。清代,花邊的裝飾功能遠遠替代了其實用功能。

旗女的袍俗尤以多鑲為美,到了咸豐、同治年間達到頂峰,有時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飾,幾乎看不到原來的衣料。

其特徵之三是旗人之袍等級分明,制度浩繁,是一種等級身份的標誌。清代服飾的條文規章多於以前任何一代,對品官冠服的色彩質地、多胸補子、朝珠等級、翎子眼數、頂子材料都有嚴格區別。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服飾禁例,如:

凡五爪龍緞、立龍緞等,官民均不得服用,如有特賜者,亦應挑去一爪穿用;軍民等一律不得以蟒緞、妝緞、金花緞、片拿、倭緞、貂皮、猞猁猻等為服飾;八品以下**不得服黃色、香色、米色及秋香色;奴僕、伶人、皁隸不許穿花素各色綾緞……,所有這些森嚴的服飾等級制度不得逾越半步,更增加了階層之間的壁壘作用。

從中國服裝發展史來看,清朝服飾形制是最為龐雜、繁縟,條文規章也多於以前任何一代。在清**規定的服制中,既保留了漢族服制中的某些特點,又不失本民族的習俗禮儀,在中國民族服飾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最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色彩。滿族的衣著髮式,自創始起,經歷了兩千多年變遷,不但深刻影響著中國各民族的衣著穿戴,而且為中國服飾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如現代生活中流行的「中山裝」是從馬褂改進而來。在世界服裝界享有盛名的中國旗袍,源於滿族女旗袍。而坎肩則仍是當今中國社會流行的服裝,滿族對中國民族服裝的巨大貢獻永遠彪炳史冊。

丹姓滿族人的滿族姓氏是什麼,滿族人的姓氏都有哪些

滿族丹姓有的是 達羅託 氏 祖上是阿幕倪堪,出自外黑龍江外興安嶺的索倫部。有的是 達藍 氏 是出自蘇完部錫伯營的姓氏。還有的是 朝達 氏 這家是出自八旗蒙古,是後來融入滿族的。以上三家都是小姓,人口不多。另外還有種可能。那就是 從名姓 也就是說你家祖上某代祖先的名字當中有 丹 這個音 比如 查克丹 ...

滿族人對溥儀的看法是什麼樣的,作為滿族人溥儀算不算漢奸

先說說溥儀的一生吧,溥儀這輩子真的是鬱悶的很!1906年才生出來,當了幾年末代皇帝還被太監給折騰不育了,後來又被弄 了,之後1917年張勳復辟又上去了兩個禮拜,之後1932年一直到抗戰結束給小鬼子當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憋屈死那種。抗戰結束後又被判了15年的刑,這就已經到了1960年了,之後得病了,6...

滿族姓趙的由來關於趙姓滿族人

張王李趙遍地劉 趙姓是我國的大姓。姓纂 記載 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後,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這是說,趙姓最早出自西周。造父因為善於駕車,受到周穆王的賞識,被封到趙城 位於現在的山西洪洞縣境內 因此以城為姓。在此之前,趙氏應當是姓嬴的,他們與秦朝的王室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