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為什麼不建議曹操不可嘉賓遼東追殺袁氏兄弟

2022-03-18 13:51:46 字數 5011 閱讀 8765

1樓:晉武陵

我記得好像是因為讓袁氏兄弟內鬥

如果曹操出兵,那麼二人脣亡齒寒,肯定聯合在一起反抗如果曹操不出兵,那麼二人肯定會互相爭鬥,或許爭權力,或許爭地位(袁紹好歹是個「皇帝」)

三國演義好像是這麼說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人活在世上會遇到很多的突發狀況,遇到的時候不要慌張,而是細心觀察事情發展的走向,靜心思考不要輕舉妄動,往往這時候事情會出乎意料的朝著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如果遇事慌慌張張,不加思考地擅自行動,事情反而會越發糟糕,無法挽回。東漢末年,因為朝廷昏庸無能,導致天下大亂,有點實力的人們都開始了爭奪地盤。其中袁紹在和曹操爭奪地盤的過程中兵敗身亡,而袁紹的兒子們卻不思為父報仇,反而只顧爭奪老子袁紹留下來的勢力。

看到袁紹兒子們的這般作態,曹操決定乘勝追擊,徹底打倒袁氏把他們的地盤收為己有。面對曹操軍隊的來勢洶洶,袁尚、袁熙兄弟沒有奮起反抗,反而選擇投奔烏桓,希望以此阻擋曹操軍隊一二。不料曹操大軍卻絲毫沒有猶豫地向烏桓進兵,並且一舉擊敗了烏桓,打得袁氏兄弟又慌不擇路地去投奔了遼東太守公孫康。

面對袁氏兄弟的再次逃匿,曹操手底下的兵將向曹操請求一鼓作氣地攻打遼東,捉拿袁氏兄弟。這時候曹操的謀士郭嘉卻大笑了起來,看到郭嘉的表現曹營諸將十分納悶他的舉動。郭嘉說道:

「諸君不必著急,遼東的主人會自動把袁氏兄弟的頭顱送上門來,我們只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即可。」雖然諸將對郭嘉的話十分懷疑,但是曹操聽了郭嘉的話後,卻選擇班師回許昌,靜靜地觀察遼東局勢。遼東的公孫康聽說袁氏兄弟向自己投降,內心抱著懷疑的態度。

因為曾經袁家父子一直想要奪取遼東的地盤,所以現在他們兵敗了,卻反而過來投奔,這讓公孫康不得不懷疑這其中有什麼陰謀,而且袁氏兄弟投奔自己這件事一旦處理不好必然後患無窮。

公孫康暗自分析:如果收留了袁氏兄弟,那麼必定得罪在他們後面緊追不捨的曹操;但反過來想,如果曹操選擇進攻遼東,那麼就必須收留袁氏兄弟,然後和他們一起合作共同抵抗曹操的大軍。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弄清曹操對於袁氏兄弟投奔自己的舉動到底有什麼打算?

正當公孫康左右為難之際,卻聽說曹操的大軍已經回到了許昌,根本沒有進攻遼東的意思。這時候公孫康在長吁一口氣的同時,決定對袁氏兄弟進行處置,因為曹操既然沒有攻打遼東的意圖,那麼現在自己收留袁氏兄弟有害無益。

於是公孫康便暗自設下了伏兵,然後熱情地請來了袁氏兄弟,並且趁他們不備的時候,一舉拿下二人並把他們的頭顱砍了下來,吩咐屬下把裝有袁氏兄弟頭顱的盒子送給了曹操。曹操收到公孫康的這份禮物後,十分高興當時聽了郭嘉的計謀,沒有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袁氏兄弟,真是再划算不過的買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隔岸觀火」戰役,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真是強大無比,不可小覷~

一代梟雄曹操的謀士郭嘉為什麼主張不殺劉備

3樓:白土知道

曹操一生有過好幾次殺劉備的機會,但最終沒有殺成,這其中自然有劉備自己的處事風格起到的保護作用,但曹操陣營裡的謀士郭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國演義歷來都被認為是一部薈萃了五千年中華謀略文化的奇書,而在這一部奇書裡面,諸如反間計、空城計、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等等的計謀都很好地體現了出來。郭嘉,明顯是三國演義前期,羅貫中用以展示謀略的重要角色。

郭嘉一生可以說是獻計無數,從投奔曹操開始就為曹操奔波勞碌,而最終得到曹操在赤壁兵敗後為他嘆息一句:「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這一次要**的,是郭嘉的不殺劉備建議這條計策,以及曹操聽郭嘉的建議不殺劉備是否明智。相對於遺計定遼東等著名的計謀,郭嘉的這個計謀可以說是表達的極為隱晦。可是,其帶來的效果卻是十分深遠。

如同往常,在**這條計策,以及是否明智這兩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將整件事情在重溫一便。下面請看:

關於郭嘉建議曹操不要殺劉備這件故事的記述,是從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開始,描述張飛奪取呂布馬匹,導致呂布大舉進攻,劉備兵敗投靠曹操。而對於劉備這次的投奔,曹操麾下一眾謀士也是議論紛紛,也就有了郭嘉的不殺劉備建議:

「卻說玄德前奔許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孫乾來見曹操,言被呂布追逼。特來相投。操曰:

『玄德與吾,兄弟也。』便請入城相見。次日,玄德留關、張在城外,自帶孫乾、糜竺入見操。

操待以上賓之禮。玄德備訴呂布之事,操曰:『布乃無義之輩,吾與賢弟併力誅之。

』玄德稱謝。操設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見曰:

『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操不答。

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

』嘉曰:『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

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薦劉備領豫州牧。

程昱諫曰:『劉備終不為人之下,不如早圖之。』操曰:

『方今正用英雄之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與吾有同見也。』遂不聽昱言,以兵三千、糧萬斛送與玄德,使往豫州到任。

進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呂布。」

可以看出,曹操麾下謀士,幾乎大多數都希望曹操早圖劉備,唯獨郭嘉反對,曰劉備在四海信望顯著,在目前曹操軍依然需要發展的階段,殺之不宜。而曹操也是力排眾議,接受了郭嘉的建議,安撫了劉備。可以說,曹操此時不殺劉備,原因有三:

1,立信義之旗幟,招募俊傑。

2,劉備顛沛流離,暫不足為患。

3,對付呂布。

其實郭嘉此刻的建議也的確是不錯的,由於曹操當時實力尚不是十分雄厚,有了劉備為羽翼,共同對付呂布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而其後的結果也證明,暫時不殺劉備,也的確對討伐呂布有利,可是說是明智之舉。不過,如果諸位以為郭嘉不殺劉備的這個建議就到此為止,那可是大錯特錯,實際上郭嘉這個建議,還有內在的一層意思。

下面繼續:

及後連番征戰,終擒得呂布。而此時劉備卻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一反往常的仁德之態,倒是心狠手辣,說起狠話來面不改容啊。

消滅呂布後,曹操、劉備回到許昌。而此刻的劉備參加了董承發起的討伐曹操的聚會,商議共謀曹操。為了避禍,聰明的劉備選擇了種田來隱藏自己的志向,而其後上演的煮酒論英雄更是演義中曹操、劉備兩位主角的重頭對手戲。

可以看出,如果說曹操真的不防劉備那是肯定錯誤的。從種種試探看來,其實曹操是絕對防範劉備的。這時呂布已死,劉備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試探之,是為了對其去向做出抉擇。沒有立刻剪除劉備,恐怕曹操心中還是記著郭嘉之前的一番言語——不殺劉備。而實際上,從演義其後的兩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郭嘉主張的只是暫時不殺劉備,可惜的是我們的曹丞相並沒有理解到奉孝「暫時」這一理念,滿以為郭嘉是要自己不殺劉備那就不殺,從而鑄成大錯,放虎歸山。

三國時期,諸葛亮經常勸劉備殺死使者,而郭嘉為什麼經常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勸曹操不要斬使者?

4樓:

所謂「殺死使者」與「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只不過是殺使者與不殺使者的藉口,並非行動本身的意義與原因。

諸葛亮並非是使者都殺,郭嘉壽短,如果能像諸葛亮一樣征戰到50多歲也一定會碰到需要殺死來使的情況。不同的戰機與戰時,處理方法自然不同,並非是謀士本身的問題,如果處在同1位置上,他們的處理方法未必就會不同。 例如郭嘉遺計定遼東,主張曹操不要去進攻已經窮途末路的袁氏兄弟,並非謀士本身的作戰風格問題,而是經過算定之後敵人會因累卵之危而互相猜忌致自相殘食。

諸葛亮對曹操進行徹底的打擊,但是對南蠻孟獲卻捨得傷兵勞神得七擒七縱,也是出於對當時時局的考慮。因此不能簡單得以他們的某種行為來判斷不同陣營謀士的才能,作戰風格甚至性情等問題。處在不同的立場下,即使是同1個人也會有不同的作風。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您說的資訊是從**得到的。中國自春秋儒家思想形成後,「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已經成為統帥人格修養,禮儀仁義之師 的一項衡量。

按您所說,諸葛亮經常勸劉備殺死使者,就是想讓劉備惹怒對方,加速自己的失敗。郭嘉經常勸曹操不要斬使者,就是從長遠考慮,不作暴君,以圖江山長久。 最終結果就是這樣應驗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和曹操的性格不同,謀士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樣。劉備太仁慈,曹操太狠,兩個謀士根據這個特點而說不一樣的話。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為什麼世人對郭嘉評價如此之高?

7樓:橘子說愛

郭嘉本是袁紹手下的一個謀士,因和袁紹不合,所以選擇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因為曹操與郭嘉兩人志趣相投,因此郭嘉開始了大展拳腳。郭嘉幫助曹操滅掉呂布,打敗袁紹,平定烏桓,幫助曹操統一北方,為後來的三國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郭嘉對人才也有準確的看法,他曾告訴曹操,高順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軍事人才,從嚴治軍,用心謀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惜的是,高順最後並沒有向曹操投降,也因此失去了重用的機會。而郭嘉也準確預言出孫策會被刺客暗殺。曹操對抗袁紹時,袁紹太厲害,曹操處於劣勢,郭嘉給曹操梳理一下思路,提出「十勝十負」的主張,深入分析當時的情況,給當時的曹軍打了一針強心針。

此外,郭嘉給曹操制定了長期的作戰目標,幫助曹操成功統一了北方。

曹操遠征烏桓,此時的郭嘉已經奄奄一息了,但他還是堅持到曹操大軍歸來,然後給曹操留下一個錦囊。之後袁氏兄弟投奔公孫康,曹操並沒有急攻公孫康,而是又按照郭嘉錦囊上面的建議,成功離間,讓公孫康斬殺袁氏兄弟人頭並投降。最後曹操沒有耗費一兵一卒就佔據了遼東。

這就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

因此,民間也有傳言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就是郭嘉不死的話,臥龍的諸葛亮不敢出山,顯然郭嘉比諸葛亮厲害了許多!

8樓:

因為當時的郭嘉確實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論計謀不在諸葛亮之下,只可惜英年早逝。

9樓:泡泡小果奶

世人對郭嘉評價高,是因為他真的值得,他對曹操忠心耿耿,曹操的成就有一大半都是因為他。

10樓:好好過看看

因為郭嘉作為曹操的第一謀士,並不比諸葛亮差,郭嘉對於軍事十分擅長,是他讓曹操的事業達到了巔峰時期。

11樓:老陳聊文化

因為郭嘉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他的聰明才智在三國時期並不遜色於臥龍鳳雛。

12樓:夜染凝

郭嘉才華橫溢,是曹操的謀士,曹操要是沒有郭嘉,也不會那麼輕易的就穩定政權,郭嘉的才能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

為什麼曹操不稱帝,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東漢末年,風雲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名義上他是被官方承認的漢朝丞相,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曹操為什麼不稱帝?第一,沒必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已經有了皇帝的實權了,而且軍隊 子民都是曹操的,待遇也不會差到 去,就是一些禮制...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曹操為什麼至死都不稱帝?

東漢末年,風雲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名義上他是被官方承認的漢朝丞相,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因為反對的人多,三國魏晉時期在中國是士族政治。而曹操稱不上是名門望族,老爹過繼給曹家,曹家爺爺還是太監,算勉強...

在白門樓劉備為什麼建議曹操殺呂布

白門樓呂布被俘,呂布對劉備喊 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救?劉備點頭應允。一會兒曹操上樓,呂布表示自己願意投降,輔佐曹操定天下。曹操回頭問劉備說 何如?劉備卻回答 公不見丁建陽 董卓之事乎?白門曹操斬呂布 操送下樓,布與玄德見,曰 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虜,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