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介紹?

2022-03-17 08:52:41 字數 5641 閱讀 2086

1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是吃湯圓 紅包的由來 是過去有個魔鬼吃小孩 看到紅色就害怕

2樓:逍遙法外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曆即陰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

3樓:匿名使用者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熬年守歲、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習俗: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

3.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燒飯、吃冷食。

4.清明節:公曆4月5日左右

習俗: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習俗: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6.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

8重陽節: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

9.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習俗:喝臘八粥

4樓:匿名使用者

按時間排序,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在二十四節氣中,也有很多節氣變成了傳統節日,比如清明、冬至等,它們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成為大眾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資料

5樓:節與點

1、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

2、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3、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4、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5、端午節

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活動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每年端午節前後,扒龍船、掛艾草與菖蒲、包粽子、九獅拜象、遊旱龍等等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6樓:匿名使用者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17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公曆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絡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

中國傳統節日的簡介

7樓:節與點

1、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

2、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3、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4、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5、端午節

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活動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每年端午節前後,扒龍船、掛艾草與菖蒲、包粽子、九獅拜象、遊旱龍等等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的簡介,中國傳統節日簡短介紹

1 春節 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 年節 俗稱新春 新歲 新年 新禧 年禧 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 慶歲 過年 過大年。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 忙年 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 飄色 舞龍 遊神 廟會 逛花街 賞花燈 ...

所有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全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七夕節 有春節 元宵節 寒食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重陽節 中元節 中秋節 臘八節。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拒絕拒絕不了l k l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這樣做的好處 ...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1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2 除夕 臘月的最後一天 3 春節 農曆一月一日 4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日 5 清明節 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