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水稻一畝地的水稻可以養活幾口人

2022-03-02 10:59:40 字數 5911 閱讀 8594

1樓:

看畝產,一般一畝地900斤,就是450公斤左右,當然那都是理想狀態,也分一年種幾茬,有一茬兩茬三茬,一般種不了幾年土就不行了.

一人一天差不多1斤糧食,至於能養活幾口,自己找條件算吧,這個沒有準確數字.

2樓:此名沒註冊吧

一畝產量最高900公斤 自己根據飯量算下吧

3樓:

201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12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69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70萬公頃,減少34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98萬公頃,增加12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203萬公頃,增加9萬公頃。

2012全年糧食產量58957萬噸,比上年增加1836萬噸,增產3.2%。其中,夏糧產量12995萬噸,增產2.

8%;早稻產量3329萬噸,增產1.6%;秋糧產量42633萬噸,增產3.5%。

其中,主要糧食品種中,稻穀產量20429萬噸,增產1.6%;小麥產量12058萬噸,增產2.7%;玉米產量20812萬噸,增產8.

0%。算下來平均畝產350公斤

發達國家平均能達到450公斤,當然糧食結構不一樣

袁隆平為什麼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4樓:匿名使用者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讓中國人不再捱餓。

袁隆平研究出了2系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我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

這些事蹟都歸功於袁隆平。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

自2023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2023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解決了世界性的糧食問題。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產量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他領導研究 的超級雜交稻專案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 4畝地糧食,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單產和總產。

中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 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 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60餘篇。

5樓:益損者有三

因為袁隆平最早開創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二十世紀70年代,他培育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品種,水稻畝產獲得大幅度增長,因此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6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隆平高科聯合一些**吹出來的,真正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美國人。

7樓:匿名使用者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和開創者和帶頭人,讓中國人不捱餓

8樓:腳氣來了

袁隆平最早開創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他培育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品種,使水稻畝產獲得大幅度增長,因此被同行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關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資料

9樓:朋雙喆

生平袁隆平(20張) 袁隆平,男,2023年9月7日農曆庚午年七月十五日 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現年81歲。

職稱袁先生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廳下屬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九江學院名譽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成就從2023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2023年實現三系配套,2023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2023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請支持者列出引用證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不過並非世界首創,日本新城長友在2023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於生產。

1980-2023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2023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2023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2023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2023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2023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3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2023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23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23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從2023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後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60餘篇。

榮譽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23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23年4月,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更多的介紹請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袁隆平(20張) 袁隆平,男,2023年9月7日農曆庚午年七月十五日 生於北平(今北京),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現年81歲。袁先生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廳下屬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九江學院名譽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11樓:百度使用者

全國各地農業科技工作者(如石明鬆、李必湖、顏龍安、黃耀祥等)水稻成果?把化肥、農業機械、水利工程的作用?

都集中在袁隆平一個人身上。

他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12樓:百度使用者

雜交水稻是上世紀60年代末由國家投巨資立項攻關的科研專案,由中國農業部組織幾百名科學家和幾萬農民進行攻關,取得了成功,石明鬆、黃耀祥、李必湖、顏龍安、袁隆平等科學家在攻關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雜交水稻是國家行為,不是個人行為;這是真實的歷史,更改歷史神話某一個人是不應該的。

13樓:百度使用者

袁隆平有貢獻,但是他太貪功了,把全國其他科學家以及同行的科研勞動成果都獨攬到自己身上,無償的佔有別人的勞動果實,實在是不應該;還需要加強道德修養學習。

14樓:百度使用者

第一個育出雜種稻的不是袁隆平;第一個做到三系配套的也不是;發現重要育種資源野敗的也不是他。但真正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大面積用於生產的雜種稻,南優2號。

2023年,中國丁穎用普通方法育成了雜種稻;同年,美國瓊斯也得到了雜交後代。2023年,日本東北大學得到了雄性不育系。2023年日本琉球大學實現了粳型稻的三系配套。

但是得到的雜種稻由於親緣較近,沒什麼利用價值。

2023年,湖北石明鬆發現光溫敏雄性不育系,2023年育成農墾58s。兩系法雜交水稻開始了。

實現兩系配套,是石明鬆,不是袁隆平。許多**卻把石明鬆的成果強加到袁隆平身上。

石明鬆死了,他的成果都被袁隆平搶走了。

15樓:珊珊鷯哥

2023年 83歲了!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他的科研成就到底有多大?

16樓:凮起雲湧

袁隆平的科研成就達到能使雜交水稻突破雙季畝產1500公斤。

2023年5月22日,位於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的有機覆膜直播試驗示範田進行測產驗收,測得畝產1065.3公斤,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2023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

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

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是第三代雜交水稻相比前兩代普遍具備的優勢,這也是這次測產在極端天氣的不利條件下,還能夠突破雙季畝產1500公斤的關鍵原因。」

袁隆平的人物貢獻:

袁隆平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徵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並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

2023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於2023年、2023年、2023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2023年,他啟動了百畝示範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2023年前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

自2023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中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由20個增加至2023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23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17樓:

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將自己的畢生心血都用於研究雜交水稻的技術,他發明了三系法燦型雜交水稻,並且成功研製出兩系法雜交水稻,還創立了超級雜交水稻體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以及農業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

袁隆平出生於北京,他的大學是在西南農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重慶西南大學就讀的,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之後,服從當時的統一分配,去到了湖南懷化省的一個地區任教,然後是在湖南省安江農業學院任教員的時候,在農校的試驗田中無意中發現了一種特殊形狀的水稻。當時還是一個教師的他面對當時嚴重的饑荒,立志用農業科學去擊敗飢餓。從此開始了水稻雄性不育的事業。

2023年,袁隆平的三位學生在安江農業燦稻試驗田材料當中,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光敏不育水稻,這株水稻的不育率以及不育度都達到了驚人的到100%,這一的成果讓雜交水稻從三系法成功過渡到了兩系法,也正是在這一年,袁隆平重新提出了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

2023年成立的以兩系法雜交水稻為專題的科研團隊開始了全國性的協作攻關,在經歷了九年的艱苦奮戰之後,兩系法的雜交水稻,不管是從產量還是品質上都比一般的水稻要好,同時兩系法雜交水稻也使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領先的水平。

2023年,袁隆平提出了提高光合效率的高產雜交水稻的模式從此開啟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當時在世界上這都是一道超級難題,然而袁隆平的團隊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的攻克難關,最終是在雲南永勝創造了每畝高達1137.5公斤的高產紀錄,之後第一期超級雜交水稻得到了3000萬畝的推廣。

在第一期超級雜交水稻成功之後,袁隆平團隊也是開始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以及第四期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最終在2023年9月份的時候,第四期超級雜交水稻的示範田實現百畝平均產量988.1公斤的記錄,這個數字是創了世界記錄的,為我國在世界雜交水稻的水平上又貢獻了非常大的一筆。

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熱愛祖國,造福人民,是中國雜交水稻開創者,更可以說是當代的神農,他那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是值得我們當代中國每一個人去學習的。

縮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縮寫課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00字左右

袁隆平 1930年9月1日 今 生於北平 今北京 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專派人士,現在居 屬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袁隆平多少年研究出雜交水稻,袁隆平研究了多久雜交水稻

用了兩復年 今年上半年我在湖南電制視臺看到一個老者bai說他在袁隆平du之前就已經研zhi究出來dao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後來相關人推測那是假的。用直接性的邏輯都可想到如果他早研究出來了為何不去申請這方面的專利 到後來再來個 馬後炮 中國最早研製成功的雜交水稻是顏龍安院士的汕優2號。1970年11...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袁隆平為什麼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教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 野生稻 就是用那幾株野生稻作父本,當時叫 三系稻 即恢復系 保持系 不育系,也叫雜交水稻,當年育種是相當困難的,為了增加產量,廣東地方一般都到海南去育種,一是可以種三造,二是方便隔離其它的水稻雜粉,當然,現在育種已與種普通水稻差不多了,已很方便。因為雜交水稻是年年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