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出現時間,中國漢字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

2022-02-22 02:44:20 字數 4976 閱讀 5897

1樓:

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藥,無意中發現藥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蒐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藥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裡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為「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範」,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範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範質地鬆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型相當複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型,加以規範,就成一種新的字型—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型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為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例如:

口 米 龜 雨 耳

.隸書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複,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型,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型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型。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

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 楷書

楷書在字型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

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2樓:沐雨蕭蕭

中國最早的漢字出現時間在:中國商朝後期(公元前14~前11世紀),

1.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2.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

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3樓:吳足道

甲骨文出現在夏代,以考古為證;

金文商代,出土青銅器為證;

小篆秦代,史書有記載;

隸書漢代;

楷書漢代。

中國漢字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

4樓:韋旭華

漢字的來歷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

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5樓:六月梅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一般認為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但是目前確切的歷史只能追溯至約公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也就是說,漢字的歷史應該是:公元前2023年+公元2023年,即至少產生於3000多年前.

6樓:晁瓏

是在。。。一九八八年。。。。

是在。一九八八年。。發現的

7樓:理乃欣

漢字是古代時候產生的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文字的

8樓:小小歐平兒

從上古人類開始,就有了文字。

2023年7月6日,來自全國的古文字研究專家們齊聚平湖,現場對這些符號進行論證。專家們認為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確為良渚原始文字,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表示,莊橋墳遺址所有出土文物是真實而有科學依據的。

經考古,發現了上古字元。在平果縣馬頭鎮「那林」地區進行考察,採集到數十塊寫滿了古文字的石板和大量石鏟、陶、瓷殘片。有文字的石板,最大的一塊長105釐米,寬55釐米,上面寫滿了數百個字元;最小的只有拇指大小,也寫了七八個字。

經過一系列的考古勘探,證明甘桑石刻字元遺址是上古人類活動或居住的地方。甘桑石刻字元為了解該地區當時的經濟、政治、歷史文化及社會發展等方面提供了罕見的實物資料。

中國的漢字什麼時候傳入日本?

中國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符號有多少演變成了漢字?

9樓:穎

歷史記載中國文字歷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是隨著考古學者的發現,中國的文字歷史不只三千多年,有文字就是歷史的進步,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改朝換代,文字也在不斷的被改進,簡化,熊符號演變為如今的正規字型,才有了現在人們實用的漢字。最早的字書是東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共收漢字9353個。

在商朝中晚期,甲骨文大量出現,文字演變為漢字的有4000多個,標誌著中國文字的成熟。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藥,無意中發現藥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甲骨文主要用於占卜算卦,並記載占卜結果的。

這一發現對歷史文明喲很高的價值,也是漢字演變的開始,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從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書,漢字的形體逐漸演變.這種演變可以分為兩大階段,一種是古漢字階段,一種是隸書楷書階段.前一階段起自商代終於秦代,字型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後一階段其自漢代一直延續到現代,字型有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

兩個階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隸書的轉變。

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不同字型,都有其鮮明的藝術特徵,篆書古樸典雅、隸書厚實方正、草書酣暢淋漓、楷書秀麗工整、行書自由易書寫,各種字型風格多樣,個性多異。這些獨特的形體結構衍生出新的藝術創造,追尋著漢字發展的足跡,可以清晰的看到它與社會的發展同步,亦能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10樓:小短腿的快樂

中華文明一直以來就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記載,實際上文明的出現唯一的記錄方式就是文字,我國出現的文字最早記錄在動物的骨頭上因此也被成為甲骨文。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我國從出土的文物記載上甲骨文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字,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通過近些年來考古界的深度挖掘與發現,找到最早的與漢字文化有關的出土資料就在河南舞陽法宣的賈湖遺址,這個遺址中發現有十七個刻符比甲骨文的歷史還要早死前五百多年,但是世界並不承認這是文字,因為誰也不知道這些符號究竟是文字還是一些刻符。

按照西方的主流觀點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我國在眾多遺址上發現刻有大量符號的骨頭因此這些也被稱作為甲骨文。與漢字有關的資料還有在原始社會晚期及在史社會時期挖掘的遺址中發現,陶器、甲骨、玉器以及石器上都有著特定的符號。

我國的學者認為這些石器上的刻符與甲骨文上的符號都屬於文字,因為無論是刻符還是這些符號都十分的符合現代書法書寫的特點,例如橫、豎、折鉤這些基本的筆畫。

中國的文字與西方的不同,中國文字像是圖形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有許多的象形字,例如:山、日、水、口這些文字都是由符號轉變過來的。而西方則是由字母拼寫而成,由於發展歷程不一樣因此西方認為這些刻符就是胡亂的畫符而已。

因為在中國一些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眼中,中國的文字與古老的文明則是遠遠超於兩河流域的文明。

11樓:luu陽光的

最早的中國文字是甲骨文,但是和現在的漢字外形上差別是相當大的。

12樓:sunnya莫

2023年在河南舞陽發現賈湖遺址,考古挖出了至少17個刻符,早於甲骨文4500餘年(距今大約8000餘年)。部分刻符載體與甲骨文一樣,都刻在龜甲上;賈湖刻符與甲骨文、現代漢字書寫特點基本一致,如先橫後豎,先上後下等;與漢字的形狀與結構基本一致。

中國漢字筆劃最多的字是哪?共多少劃?讀音是什麼。是什麼意

一看便知。目前仍然在使用的漢字中,筆劃最少的字是 乙 一。都是隻有一劃 筆劃最多的字是 齉。共有36劃 我所說的筆劃最多的字,不是你一時半會能夠數出來的,準確地說,是唱出來的。這個字,是陝西人都知道,他就是 在字典上查不出來的,你的電腦詞庫裡面也沒有。讀作bian 扁 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一種麵食。關中...

以前的中國人是怎麼標識漢字讀音的

漢字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 說文解字 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 埻,射臬也,讀若準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 女為說己者容 中,使用 說者曰悅 來進行注音。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

下中國象棋怎麼規定時間中國象棋規定時間是多少?

一般的比賽,尤其是參賽人數眾多,但影響力卻不是特別高的比賽,開始時,一般規定雙方共用時間,比如1小時,然後如果未出勝負,有給個時限,要求在時限內完成比賽。比如每人15分鐘。通常稱為 xx分鐘包乾 或者是掐表,一般每人必須1分鐘走1步棋。如果在開始共用時限內,一方覺得另一方走子過慢,可以向裁判提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