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詩的詩意是什麼,古詩出塞的詩意?

2022-02-06 20:28:54 字數 6684 閱讀 7819

1樓:阜寧縣碩集鎮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生動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充分表現了勝利者的驕傲神態。

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練明快。

出塞二首·其一 唐 ·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其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譯文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淒涼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裡**迴響,將軍刀匣裡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2樓:新左右

出塞王昌齡 〔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註釋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

「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

這裡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教:令,使。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位於今內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3樓:jj多蓋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4樓:唯有詩與酒

詩從寫景入手。「秦時明月漢時關」,皓月當空,照耀著萬里邊疆的關塞,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我們引到了遙遠的古代,更引人深思:

秦漢以來邊防戰爭連續不斷,一直持續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是從時間上描寫邊塞的悠久。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裡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迴歸的士卒。

「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後者是果。這是從秦到漢乃至於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三、四兩句就是詩人的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衛青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這兩句寫得意在言外。

意思就是說:由於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徵人不還的局面。

5樓:揚夢安

第一句詩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勾勒出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同時也暗含了戰爭從秦漢至今都沒有停止過。第二句寫出徵的士兵,離開家鄉,來到萬里之外的戰場,至今還沒有回去,寫出了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

最後兩句是借用漢朝名將衛青和李廣的典故描寫戰士們的心理,希望有像衛青和李廣這樣優秀的軍事將領在,一定會抵抗外族入侵的騎兵。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夠選賢任能、早日結束戰爭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愛國主義激情。

6樓:水中月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附原詩:

出塞王昌齡 〔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7樓:夏侯高懿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8樓:萌怪怪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詩中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從景物描寫入手,借用典故,加上對出征士兵們的心理描述,表達了詩人內心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對和平的期盼。

9樓:己經被氧化了

答:中心思想:全詩表達了:『』詩人及全體將士戍邊的心聲『』。

『』唐.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析:全詩所述:明月與邊關仍屬秦漢時期未改變,但是,歲月更疊,戰事不斷!戍邊將士未歸。只要有像飛將軍"李廣"一樣的勇將,就不讓敵寇的鐵蹄越過陰山。

10樓:阿呆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11樓:九月榕樹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表達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和期盼。

12樓:windy伯陽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13樓:愚昧體育

為了表達漢人的自強,也是為了表達我們的強大,想要去征服,抹去那些屈辱的事件。

14樓:匿名使用者

答:《出塞》是王昌齡的一首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意是: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15樓:一隻白毛的眯眯眼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原文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的意思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至今依然入股,而那守衛邊疆邊禦敵鏖戰的戰士,出征萬里,又有幾人能回故鄉。如果龍城的李廣如將軍還在,就絕不許匈奴南下度過陰山,侵犯中原。

16樓:教育解答助手

《出塞》古詩的詩意:此詩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

17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全詩的意思是: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戰士們出征萬里,至今人還沒有回到家鄉。如果有漢朝守衛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在,一定不會讓胡人的兵馬南下渡過陰山。

18樓:雨嵐談金融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

只要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19樓:久未放晴的雨天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這首詩的意思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同樣也是秦漢時期的關,將士們出生徵一直沒有回來。

20樓:然然與格格

初賽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全詩的意思是依舊是秦時的明月和邊關,戰士們出征萬里,至今還沒有回到家鄉,如果有漢朝守衛龍城的衛青和飛將經李廣那樣的名將,在一定不會讓湖人的兵馬南下度過陰山

出塞古詩的詩意是什麼?

21樓:

出塞的詩意: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話譯文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創作背景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

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22樓:我也想知道阿

出塞二首·其一

[ 唐·王昌齡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23樓:析楠

詩意: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4樓:小可耐的粑粑

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巨集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25樓:向職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26樓:美啦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意: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古詩出塞的詩意?

27樓:豐斐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

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

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編輯於 2023年12月13日

出塞描寫的是什麼情景,出塞描繪了什麼情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描寫守衛邊疆的戰士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久徵未歸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出塞描繪了什麼情景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一般的邊塞詩人,表達的情懷無非就是故國難回的感傷,還有就是戍守邊疆的孤寂。出塞 唐 王昌齡 ...

古詩《山行》的詩意是什麼古詩山行的詩意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 山行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山林美景,遠處一條山石鋪成的小路,蜿蜒曲折向山頂延伸,近看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顯現出兒戶人家。有人家 又說明深山中不是死寂的,可能有裊裊炊煙,有雞鳴狗叫,使人感到和諧溫馨。後兩句詩人抒發了對山林美景的讚美之情。因為喜愛楓林傍晚的...

出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請回答,《出塞》這首詩的意思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回答前兩句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詩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一種願望,而且這兩句,也是非常好理解 對於出征的士兵來說,應該要高唱著戰歌,然後勝利歸來,只有要決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趕出玉門關去。其實這更多的是詩人一種內心的表現,由於當時的滿族從關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