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歷史上真有其人嗎,陳世美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2022-02-06 01:34:04 字數 3292 閱讀 5651

1樓:高樓居士

紹興師爺鄔思道

傳說清朝雍正年間,河南總督田文鏡手下有位名叫鄔思道的「紹興師爺」。有一天鄔師爺問田文鏡:「大人,您是想當一名有名的總督呢,還是想當一名平常的總督?

」田文鏡答道:「當然想當有名的總督啦!」鄔師爺於是說:

「大人如果想當有名的總督,就請放手讓我行事,您不要干涉。」然後,他替田文鏡起草了一份奏摺,不讓田文鏡看半個字,連夜謄清密封,差專人送到北京。事後鄔師爺對田文鏡說:

「只要這份奏折上去,大人的事就成了。」

原來這份奏摺是參劾當時權傾一時的吏部尚書、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的隆科多。隆科多乃雍正皇帝胤的舅舅,康熙皇帝駕崩後,他即宣讀遺詔,讓身為四阿哥的胤繼位。可是胤當了皇帝之後,總覺得隆科多曾參與自己篡奪帝位的陰謀,很想剪除此一知情者,所以當他接到鄔師爺起草的這份奏摺後,正好借題發揮,罷了隆科多的官,以後又判刑監禁。

由於這件事,雍正皇帝對田文鏡寵遇有加,不但讓他長期督豫(河南),還兼督山東,成為其手下最得信任的地方大員。而鄔師爺也因此獲得田文鏡的信任。

有一次田文鏡和鄔師爺為了一點小事,意見不合,結果鄔師爺甩手離去,讓田文鏡事事都不順利,最後只得再請鄔師爺回來。結果鄔師爺大擺架子,每天要有一個五十兩重的銀元寶放在桌上,才肯捏筆,田文鏡也只得依他。雍正皇帝聽說此事後,竟在田文鏡的請安折上批:

「朕安。鄔師爺安否?」田文鏡從此全憑鄔師爺替他拿主意。

田文鏡死後,各地督撫紛紛以重金聘請鄔師爺,可這位鄔師爺卻失蹤了。後來有人在北京看見他,原來他已入宮替雍正皇帝辦事。

這則故事見於李嶽瑞的《春冰室野乘·田文鏡之幕客》,可能只是「野語村言」而已。首先田文鏡得寵於雍正皇帝,是在督豫以前,因受命祭告華嶽,歸京直言山西災情而引起皇帝注意。其次隆科多的罪狀多犯在朝廷京師,外省即使有所耳聞,也不能代皰參劾。

尤其奏摺制度形成於康熙年間,外省大員的奏摺乃是向皇帝打的「小報告」,極為機密,必須親筆書寫,不容他人謄抄,再則皇帝也是親閱親批,絕不可能由他人一手包辦。

然而,這個故事中提到**拿錢聘請「師爺」,全靠師爺來處理公務的現象,確實是清代政治的一大特點。這種師爺的正式稱呼是「幕友」,或者叫「幕賓」、「幕客」。在清朝各種大大小小的**衙門裡,都有幕友參與政務,幫助**處理各項公務。

就清代1358個縣、124個州、245個府與18行省的布政司、按察司、巡撫、總督每個地方衙門,以及朝廷六部、大理寺、理藩院、詹事府、都察院等**機關衙門來看,只要每個衙門請四位師爺,全國的師爺總數就當有一兩萬人之多,形成不亞於正式官僚團隊的龐大群體。

2樓:豆豆雜壇

歷史中真實的鄔思道,最後讓雍正誣陷。

3樓:木子_酒窩

清朝雍正年間,河南總督田文鏡手下有位名叫鄔思道的「紹興師爺」。

陳世美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4樓:阿沾

陳世美是**中杜撰出來的人物,並不真的存在。

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並影響傳統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

陳世美在劇中是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湖廣均州人氏,今湖北丹江口人)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后被宋仁宗招為駙馬。

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祺半夜追殺。韓祺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髮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2023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

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秦香蓮,進京告狀時年齡大約在三十歲左右,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舞臺上習慣讓她穿一身黑衣服,臺詞裡有「破爛羅裙」之說,足見其形態之窮愁貧賤。一個善良的鄉村婦女;一個老公進京考「公務員」一去不復返的寡居女人。

一個上要養活公婆,下要照料兒女的撐樑柱;其飽經風霜、滿臉寫盡滄桑的樣子可想而知。且公婆才凍餓而亡,秦香蓮勉強用蘆蓆捲了屍體,就鎖了大門,帶著冬哥、春妹(有的版本叫英哥冬妹或春哥冬妹),風餐露宿地來到北宋帝京開封。

此時她已手無分文,母子三人就在城南土地廟裡歇宿。蓬頭垢面地去見已經變心的老公,肯定是一件十分難堪的事。

5樓:幻羽一世夢

據說清朝有個清官叫陳世美,據說。明朝有本**裡面也有陳世美,這個才是包青天裡面陳世美的原型,這個是有真憑實據的書名《包公案百家公案》在第26回。

6樓:七裡田間小菜花

陳世美這個人相信大家都聽過,並不是我們在課本中學的,而是在民間的故事中流傳聽來的。他在民間知名度非常高,因為在很多的故事或者電視劇中都有這個人物的形象存在。

據歷史故事記載,陳世美是個讀書人,他結婚後還是用功讀書。他的妻子叫秦香蓮,為了供他讀書,秦香蓮受盡了磨難,重於陳世美考中了狀元。但是陳世美被當時的皇帝看中,想要找他為駙馬,陳世美於是就答應了,並休了自己的結髮妻子秦香蓮。

這就是故事大概!

根據戲曲裡提供的線索——陳世美、秦香蓮二人都是「湖廣均州人氏」——查詢史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人,他名叫陳年穀,號熟美,是均州(今湖北丹江口)人。因為「世美」和陳年穀的號「熟美」非常相近,所以有學者認為陳年穀就是陳世美的原型。

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2023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清代初年,陳年穀考中進士後,先是在直隸(今河北)某地做知縣,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由於政績突出,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被派到貴州做官,後來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在官場浮沉多年,陳年穀的人品沒什麼可指摘之處,為什麼會被塑造成反面形象?

據說,這是因為陳年穀當上大官之後,以前曾一起讀書的兩個同窗前去求官,陳年穀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們。這兩個同窗便心懷怨恨,恰好看到戲班子在演《琵琶記》,講的是書生蔡伯喈(jiē)辭別父母和妻子,進京趕考,高中狀元,被迫娶了丞相的女兒,後來家鄉連遭大旱,蔡伯喈的父母雙亡,妻子趙五娘懷抱琵琶沿街賣唱、進京尋夫的故事。兩人看完戲後,編了個劇本,把老百姓最痛恨的忘恩負義、拋棄糟糠之妻等惡劣品德捏合在一起,加到戲中人物「陳世美」的頭上,藉此影射陳年穀,並請戲班子演出,陳世美的千古罵名由此傳播開來。

這就是陳世美名聲不好的由來,可見很多事情我們都要追根溯源才會發現真實的歷史事實。

歷史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真有鄔思道這個人麼?

潘金蓮歷史上真有其人嗎,陳世美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有,不過不像水滸上說的那樣的淫蕩 狠毒 乃至於顛狂 據考據 歷史上的潘金蓮並不是 中紀錄的那樣。在此,也說一下武大郎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 今河北 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大郎原名武植雖身世清貧,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谷縣縣令。而潘金蓮她也並不是潘成衣的女兒,而是貝州潘知州的令...

劉羅鍋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劉羅鍋一般指劉bai墉 清乾隆年du間 劉墉zhi 1719年 1804年 字崇如,dao號石庵,回清朝政治家 書法 答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 1751年 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知府 江寧府知府 內閣學士 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 清正廉潔聞名於...

妲己在歷史上卻有其人嗎,歷史上真有妲己其人嗎?

商朝的末代君王,商紂王,確有其人。和其他的帝王一樣,他也有很多的老婆。但是有沒有一個叫妲已的。說實話,是並不知道的。因為現有的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並且已發掘的材料也並沒有提到這麼個人。古代女子是入不了史書的。頂多有一個姓。比較如男人姓劉,女的姓王,在史書上,頂多寫劉王氏。名字是不可能寫的。至於說,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