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秦國滅齊國的大將和經過,戰國後期,齊國為什麼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

2022-01-29 06:31:00 字數 3673 閱讀 9655

1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那時候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大國,能借用祖上留下的威名震懾其他國家,但實際上打起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的。

1、齊國之前由於被燕國滅過一次,後來好不容易才復國了,後期統治者無能,齊國復活後也只能苟延饞喘,能自保確實也實屬不易,根本無法跟西方大國相抗衡。

2、秦國強勢,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證明其實秦國還是開始的時候從內心上畏懼齊國的,因為齊國祖上是在太強,尤其是齊威王的年代,更是曾經達到雄踞一方的本領,根基頗深,所以秦國選擇把所有國家滅掉後再圍攻齊國。

3、滅齊國的是王翦和王賁兩父子,話說當年秦國兵臨城下齊君打到最後嚇破膽子親自下跪投降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軍攻滅齊國(今山東境)的作戰。

齊國自濟西之戰(前283年)受到燕軍重創以來,實力一直未能恢復。秦國在遠交近攻的方針下,採取一切非軍事手段,爭取齊國中立,以削弱六國抗秦的力量。齊君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對秦亦採取結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國抗秦。

由於齊王建「事秦謹」,所以「王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丞相後勝為秦國重金收買,只幻想與秦聯盟,既不與各國合縱抗秦,也不在本國加強戰備。齊王完全聽信了後勝的主張。

直到秦國攻滅了五國以後,齊王才感覺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準備抵禦秦軍進攻。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齊軍士氣本不旺盛,對秦軍突然從北攻來,更是措手不及。

迅速土崩瓦解。秦軍一舉攻佔臨淄,俘齊王建,齊亡。秦王在齊設定齊郡和琅邪郡。

此戰,秦軍採用避實擊虛,側翼進攻的戰略,輕而易舉地攻滅齊國。秦對齊的作戰勢如破竹,取勝是必然結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秦軍在滅齊時,吸取了滅楚輕敵失利的教訓,避開了齊國正面,由燕南下,乘虛而入,直插臨淄,令齊人猝不及防,因此順利地完成了滅齊任務。

至此,秦全部滅亡了趙、韓、燕、楚、魏、齊六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國家。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齊國滅亡的經過,史書記載不一。據《戰國策·齊策六》載:「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

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先是,齊為之歌曰:

『鬆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是說為:齊王建被騙入秦,囚禁而死,齊因之亡國。

《史記·田齊世家》載:「齊王建四十年,秦滅魏,秦兵次於歷下。四十四年,秦兵擊齊,齊王聽相後勝計,不戰,以兵降秦。

秦虜王建遷之共。遂滅齊為郡,天下一併於秦。」此說則以為秦兵壓境,齊王不戰而降,齊國遂滅。

《史記·秦始皇本紀》則記載:「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認為齊王建曾發兵西線抗秦,但秦將王賁從北方乘虛而入,將王建俘獲。

4樓:我乃阿鬆

大將是王賁,齊國未打就投降

戰國後期,齊國為什麼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

5樓:

其次,在齊閔王時期,燕國勾結各國伐齊,齊國幾乎因此滅亡,齊閔王在南逃過程中還在楚國被殺。所以在秦國發動統一戰爭時,齊國放不下與各國的恩怨,一直保持著中立,甚至與秦國交好的姿態。這樣的「盟友」,秦國怎麼會先將其滅掉呢?

即使秦國破趙再滅燕國之時,齊國仍是不為所動。脣亡齒寒,最終秦國滅楚國,再張開大口對著昔日的「盟友」齊國時,後悔晚矣!

蘇軾在六國論裡說道:"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雖然齊國是最後滅亡的,但也免不了滅亡的命運,倘若六國放下恩怨,合力牽制秦國,孰強孰弱還不知道呢。

6樓:好姑娘不善良

因為當時齊國的實力比較強悍,而且距離秦國最遠,地理位置比較好,所以秦國也就最後才收拾齊國。

7樓:后羿撒了謊

因為齊國是除秦國以外最強盛的國家,所以,秦國選擇擊敗其他幾個國家之後再去處理齊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8樓:愛樓蘭女神

這個主要和地理位置有關,齊國距離秦國較遠,而為什麼先滅燕國,因為燕國刺秦王了。

9樓:筆削春秋

要是地理位置特別好,秦國會把不好收拾的國家放在最後面,離得遠不好攻打,

10樓:lu不羈

齊國可能是想隔岸觀火吧,想看清局勢,也有可能是害怕引火燒身,擔心秦國打擊報復。但是無論如何它還是躲不過被滅亡的命運。

11樓:

因為當時齊國是六國當中,除了秦國之外最強盛的國家,並且地理位置非常好,沿海。沒有內陸國家的威脅。

12樓:

齊國是六國當中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它位於沿海,這是其他六國無法比擬的地方,這也是他得天獨厚的地方。

13樓:杭夢槐

因為齊國實力在六國中最強,而且齊國在最東邊,離秦國最遠。

14樓:二虎愛看書

因為秦國稱第一,齊國就是第二。秦國比較聰明的一點就是先滅了弱的,使自己更加強大。

15樓:海聲

諸君講的都非常好,齊國的位置兩面臨海,是其屏障;再者其實力在其它五國之上;還有秦齊之間相隔較遠,多少有點鞭長莫及,只好把它放在最後收拾。但是在秦滅六國之初,滅齊計劃已同時啟動,他們不斷派遣使臣攜重金收買齊國的卿相、權臣,這些人在齊王面前不斷宣傳秦王及秦國怎麼怎麼友好,尊重齊國,以誠相待;反正好話說盡。秦王不斷地」熱水煮青蛙「,把齊王煮得昏昏然。

等五國盡滅,秦兵大軍壓境,齊國一片慌亂,齊王才開始傻眼;可後悔已遲……

16樓:文娛吃瓜

齊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我認為是因為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它位於山東半島。

秦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戰國後期秦國採取的什麼策略

17樓:匿名使用者

秦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戰國後期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的一計。 原文為:「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

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腋。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原文為:

「形格勢禁,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戰國時代,范雎曾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希望秦國將地理位置較近的韓國、魏國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地理位置較遠的齊國等國保持良好關係,這樣就可以「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這樣的戰略也使得秦國可以兼併其他六國,成為統一的秦朝政權。

18樓:匿名使用者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範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這是範睢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

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範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

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

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

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戰國的時候是不是魏國,秦國,楚國,趙國齊國都很強大

楚國一直都不是很活躍,強的話算不大上,但國土面積一直是最大的,會被人認為強。但實際上,地雖大,卻人口少,兵力不足,多次被打敗。魏國,前期最強,差點把秦國打滅國了。後來固步自封,盛極而衰,秦國經商鞅變法強大起來,把魏國生生壓成了二流國家。趙國,北方和匈奴交界。兵強,但被匈奴拖住了腳步。但,因為兵強,秦...

戰國時期的齊國有多強?楚國和齊國誰更強?

戰國時期,齊國隨著田氏統治後,齊威王善用人才使用了田忌,逐漸成為戰國武力最強的國家。到了齊宣王在位的時候,重點發展文化商業和學識建立了更加強大的國家。齊國為戰國七雄之首。土地面積最大,軍事力量強大,是其餘六國的眼中釘。戰國時期的齊國是強國之一,但是它一直偏安于山東一帶,導致中後期越來越衰弱,甚至被燕...

通過秦國的崛起和齊國的沒落,能看出什麼問題

落後就要捱打,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條。這個道理不是隻有清朝才告訴我們,早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老祖宗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春秋時期,齊桓公聽從鮑叔牙的建議,重用原本在牢獄之中的管仲為相。管仲,管夷吾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 哲學家 政治家 軍事家,他是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後於齊桓公元年 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