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國皇帝有的稱太祖有的稱高祖

2022-01-20 09:49:07 字數 5675 閱讀 5741

1樓:炮炮兵

一般當了皇帝如果是貴族,王爵的後代往往都會追尊他們的父輩、祖輩為太祖,而自己就稱高祖以示區別。平民上臺的就視為第一代就稱為太祖了。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高祖、太祖都是no1的意思

麻煩採納,謝謝!

2樓:b悲催

太祖之稱在《禮記-祭祀》中有,一般是用來指開創之主(不一定是皇帝),文王是周太祖,劉邦是漢太祖(尊號是太祖高皇帝,後人誤作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司馬昭是晉太祖,後來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都是。也有例外,如唐太祖李虎並無創業之功,但他的孫子李淵認為是從他那裡襲封的唐國公,尊他為始封之君,廟號太祖。

3樓:戰的逆襲

祖代表著最早,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認為自己是這個朝代中最偉大的,最原始的,因而稱祖.至於高祖與太祖沒有本質的區別,完全取決與個人.

4樓:餅餅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開國皇帝身上,略有區別。 廟號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時已經追封了他的某一個祖先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奠基人),當他駕崩後,後人便不能再追封為太祖,改為使用高祖。 比如李淵登位後,李虎(李淵祖父)被尊為皇帝,廟號唐太祖。

廟號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沒有靠祖上的基業,較近的幾代祖上也沒有太顯赫的人物,得天下後,同常被稱為太祖。 比如劉邦,廟號為太祖,就是漢太祖(劉邦也有被稱為高帝的說法,但高是諡號,不是廟號,不要搞錯)。另一個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

開國帝王的廟號為什麼會有太祖、高祖之分?

5樓:天天打遊戲開心

太祖一般是尊給先人的,一般是開國皇帝的廟號,高祖通常是後輩。太祖的輩分一般是高於高祖的。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如果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可以叫太祖,但是他的江山如果是自己的父輩打下來的,但是他的父輩沒有當上皇帝的話,那這個太祖就是尊稱自己父輩的,是後輩為前輩所命名的。

比如我們熟知的隋太祖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唐太祖是李淵的父親李虎,所以這個廟號主要看的是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有沒有功績上。

我們來看看廟號代表什麼吧,廟號的由來是從商朝開始的,它是被後輩追尊的古代帝王死後的名號。這個帝王死後可以被封為太祖、太宗、中宗、高宗等封號。這個廟號不是誰都有的,當時對可以起廟號的皇帝要求也是很嚴格的有一定的標準。

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的君主如果在後世都認為其有治國才能的話才可以被封為宗。

周朝和秦朝沒有延續這個制度一直到漢朝才開始又沿襲了這個制度。漢朝每個皇帝都有諡號但是有廟號的就特別少了,而到唐朝又不一樣了到了,唐朝是除了某些亡國以及短命的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廟號也是常用「祖」字或「宗」字。

開國皇帝也一樣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偶爾也有例外的情況。

一般廟號的選擇是有講究的,幾乎都是參照那些有比較好的寓意的字,比如太、世、高、神、聖、等。歷朝歷代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都稱為「太祖」,而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稱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發生變化,則其廟號為「世祖」或「世宗」。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是大體上稱呼是這樣的,因為每個皇帝在位的時候的表現不盡相同,有的皇帝功績偉大就可能有更好的稱號,而表現不好的甚至沒有稱號。

6樓:_執法長老

一樣的,可以去了解下漢太祖高祖劉邦,本紀裡有明確說明太祖和高祖是一個意思,漢代上廟號是極其嚴格的,一個朝代只能有四個廟號,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後面上的全被劉秀撤掉了,三國以後廟號才亂了起來,後面更是是個皇帝就有廟號

7樓:

因為都很突出。所以就要選擇太祖、高祖來顯示尊貴的身份。太和高是很尊崇的諡號。

8樓:pisces喵

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9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太祖的輩分更大。這樣的叫法,是為了顯示開國皇帝的功勞,讓後人敬仰。

10樓:騎著駱駝吃土豆

廟號一般是古代帝王死後太廟立宣奉祀時候追加的尊號。

一般只有開國皇帝享用太祖,高祖之類的尊號!

太祖,高祖最開始只指開國皇帝一個人(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追自己的父親李虎為「太祖」,後世只能將李淵追為「高祖」

直至後期開國皇帝一律統稱為「太祖」不再稱「高祖」

所以,拋開唐朝個例外(李虎並未直接參與唐朝開國)「太祖」、「高祖」只是名稱上的混用

11樓:沐心和風

首先,不管是太祖、高祖,還是太宗、成祖,都只是古代帝王的「廟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其中,太祖作為帝王廟號使用,多為創基立業者,常見於開國皇帝,也有為其先人追授者。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能夠用上太祖這一廟號的人,要麼自己就是開國皇帝,要麼其後代是開國皇帝。就第一種情況來說,包含了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魏太祖曹操、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等比較著名的皇帝。

12樓:在月亮湖考察古蹟的百香果

廟號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時已經追封了他的某一個祖先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奠基人),當他駕崩後,後人便不能再追封為太祖,改為使用高祖。

廟號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沒有靠祖上的基業,較近的幾代祖上也沒有太顯赫的人物,得天下後,同常被稱為太祖。

13樓:海闊天空

太祖,高祖最開始只指開國皇帝一個人(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追自己的父親李虎為「太祖」,後世只能將李淵追為「高祖」

開國皇帝的廟號為什麼有的是稱高祖有的稱太祖,兩者有何區別?

14樓:哎呦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

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 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孝」字。

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東漢另外還有幾個皇帝孝和、孝安、孝順、孝桓四帝有廟號,不過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 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通常也選擇具有美好意義的字,例如太、世、高、神、聖、仁、睿、明、章等等。從唐朝以後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發生變化,則其廟號為「世祖」或「世宗」。

但是這並不是成例,也並不是通例。

朱元璋的廟號為什麼是太祖而不是高祖?例如漢高祖 唐高祖皆為開國皇帝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認知有誤,漢唐也是稱太祖的。稱太,還是稱高,是有說法的。

太字,是青帝太昊的太,青帝是五帝之首,高字,是黑帝高陽的高,黑帝是夏朝之祖。比如秦始皇,滅六國後,有說該稱太皇的,有說該稱高帝的,就是因為太,高兩字源自三皇五帝。秦始皇覺得自己功蓋三皇,德超五帝,才最終叫了始皇帝。

後來的皇帝就沒這麼自信,開國皇帝都是稱為太祖的。劉邦是漢太祖,李淵的唐高祖,是因為他把他爹當唐太祖了。

至於劉邦為什麼大家都叫他漢高祖,是源自司馬遷這麼叫的。劉邦作為原楚國人,剛開始又跟著項羽集團混,還和楚國一樣以紅為尊。在那個講究傳承的年代,楚國作為黑帝一脈,劉邦又恰好開始祭拜黑帝,後人把他認作黑帝一脈,叫他高祖覺得更貼切,其實他廟號是漢太祖。

16樓:孔雀二世

高祖這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比如劉邦,比如李淵、比如楊堅等,特別是劉邦,稱呼為漢高祖,但是,廟號又作太祖,為什麼呢?其實,只要看過《漢書詳解》一書就知道內裡了,書中介紹說:「蓋邦配天地,是為高祖,而尊號加之於上,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

」換言之,就是劉邦既是漢高祖,也是漢太祖,太祖之於高祖同義。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連兒皇帝石敬瑭這樣的也得配高祖廟,顯得有點滑稽了。而且,這期間是高祖廟號大盛的季節,像劉知遠等死後一律是高祖,連割據一隅的箿爾小國建立者也頻頻使用高祖的榮譽。

當然,廟號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買賣,和大小以及疆土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17樓:無語到沒有脾氣

你既然說到廟號 那你知道劉邦的廟號是太祖嗎?諡號高皇帝 廟號加諡號才稱呼漢高祖 你還說特別是漢高祖不懂少說話 多看倆事

為什麼古代開國皇帝都稱作祖?如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

18樓:匿名使用者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劉邦外,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

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佑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

「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努爾哈赤吧,為什麼有的地寫是皇太極呢

清朝歷史一共有12個皇帝,就是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算起,到清宣統為止,一共12個皇帝,296年,如果從清順治入關算起到宣統一共是10個皇帝。那有人問 為什麼12個皇帝出現了十三朝?還有人在網上問,有人說清朝十三個皇帝?我把這個簡單說一下,清朝是十二個皇帝,每個皇帝一個年號,但是清太宗皇太極兩個年號 先叫...

為什麼古代有王稱孤,古代的皇帝為什麼稱自己為孤?

古代王是一國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王,由於地位甚高,且權利最大,等級森嚴,一般人都是不敢輕易和國王走近的。所以,那時的國王身邊能親近的人很少,彷彿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稱孤,或孤王,或寡人。孤王是秦始皇最先提出的。孤 的用法完全是延續了秦朝以前的稱謂習慣。...

為什麼古代歐洲的君主都稱國王而不稱皇帝

king 國王 emperor 皇帝國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國的國家元首,但國王和皇帝有區別。英文單詞中,國王 為 the kingdom 皇帝 為 the empire 不同在 呢?以古代中國做類比,皇帝是大一統中國的第一號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親國戚和功臣才稱國王。也就是說,國王是皇帝誥封的。這個區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