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歐洲的君主都稱國王而不稱皇帝

2022-02-06 03:01:02 字數 4869 閱讀 6379

1樓:匿名使用者

king-國王

emperor-皇帝國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國的國家元首,但國王和皇帝有區別。英文單詞中,「國王」為「the kingdom」,「皇帝」為「the empire」,不同在**呢?以古代中國做類比,皇帝是大一統中國的第一號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親國戚和功臣才稱國王。

也就是說,國王是皇帝誥封的。這個區分放在英國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也適用。以英國為例,英國君主上面也有皇帝。

是誰?羅馬教皇。英王登基要向教皇行效忠禮,然後由教皇為其戴上王冠。

英國君主的全稱都標明其統治區域,如查理一世稱「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淪為殖民地後,2023年維多利亞女王被加封為「印度女皇」。因為印度是異教區,教皇管不著,所以,從此英王的稱號中多了「皇帝」的頭銜。

但英王只是印度的皇帝。如愛德華七世全稱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海外自治領的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印度獨立後,英王的「皇帝」頭銜取消了。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自稱皇帝(empire)。第一帝國在極盛時,統治歐洲的大部分,還控制著廣大的殖民地。拿破崙稱帝時,雖然形式上也有教皇加冕,實際上,拿破崙是藐視教皇的,在事實上並不受教皇節制。

2樓:緋村劍洪

國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國的國家元首,但國王和皇帝有區別。英文單詞中,「國王」為「the kingdom」,「皇帝」為「the empire」,不同在**呢?以古代中國做類比,皇帝是大一統中國的第一號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親國戚和功臣才稱國王。

也就是說,國王是皇帝誥封的。這個區分放在英國和其它一些歐洲國家也適用。以英國為例,英國君主上面也有皇帝。

是誰?羅馬教皇。英王登基要向教皇行效忠禮,然後由教皇為其戴上王冠。

英國君主的全稱都標明其統治區域,如查理一世稱「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淪為殖民地後,2023年維多利亞女王被加封為「印度女皇」。因為印度是異教區,教皇管不著,所以,從此英王的稱號中多了「皇帝」的頭銜。

但英王只是印度的皇帝。如愛德華七世全稱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所有海外自治領的國王,國教捍衛者,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印度獨立後,英王的「皇帝」頭銜取消了。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自稱皇帝(empire)。第一帝國在極盛時,統治歐洲的大部分,還控制著廣大的殖民地。拿破崙稱帝時,雖然形式上也有教皇加冕,實際上,拿破崙是藐視教皇的,在事實上並不受教皇節制。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都是王,而不是皇帝(完畢!)

詳細說吧.當時的皇帝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些小國家建立的都是類似當年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他們是王,有的甚至是個公,是個伯而已......他們根本不是皇帝啊。

後來又有建立了第n帝國什麼的,其實都是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繼續來的.....當然羅馬也分成東西了。具體問題,可以繼續找資料。我就是引下。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以孤、寡來自稱?

4樓:海平面下的深淵

一、皇帝是沒有朋友的,坐在這張龍椅上,不僅要為國事操心,更要提放身邊的兄弟、臣子的叵測之心,不然很容易被人在後背捅刀子,所以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疑心重重,像朱元璋、劉邦這些為了鞏固江山,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一人漏網的心理,連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殺得一乾二淨,因此,成為孤家寡人是必然了。

二、皇帝一般美化自己為謙遜、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說,「上九」就是沒有了上升的餘地,達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達到上九境界,所以為「孤」,所以為「寡」。為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謙虛,成為寡德之人。

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無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貴的,同時時刻提醒周邊群臣,我才是老大。

四、在古代,「寡人「並不是和現在的意思一樣,「寡人」在古代的意思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淺的意思,這是古人的自謙用詞。但在先秦時期,並不是君主專屬,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稱為「寡人」。《左傳》中記載: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那時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稱「寡人」。女人也可以,《詩經》中曾經記載,衛莊公夫人莊姜就曾自稱過寡人。

5樓:召淳獨吟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書·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

「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

「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6樓:溪望舒

孤、寡都是孤單的意思。《呂氏春秋·士容》:「孤、寡 ,謙稱也。」龔自珍《最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 :「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 如:孤兒,意為沒有親人的孩子。

寡:是指一個人,多數也是少的意思。

兩個字聯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戰國策·齊策》: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這句話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意即君主稱自己是孤單的 ,需要臣下的輔佐。而不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侯王就說自己不好。轂是車轂 ,為輻條所湊集之處 ,君王是群臣所向之中心 ,因此以「轂」喻王。

即不能像車轂為眾輻所集那樣得到群臣的擁戴 ,與稱孤、寡類同。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 「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7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學者趙翼考察了歷史上「寡人」的使用情況: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但楚王多自稱「不穀」。而較弱的諸侯自稱「孤」。

  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   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   東漢末年,群雄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南面稱孤」。

此時「孤」較為流行。而曹操稱魏王,孫權為帝,仍然自稱「孤」不稱「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諸侯王常自稱為寡人,而梟雄如爾朱榮、高歡自稱為孤。

  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如唐朝諸侯軍閥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聯合對抗朝廷,各自稱王,盟主朱滔自稱孤,王武俊等人自稱寡人。唐順宗為太子時自稱寡人。

五代郭威未稱帝前自稱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君王自稱。

春秋戰國時,諸侯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

「汝前日戰輸與他,今日在寡人面前,可斬其頭以洩恨。」《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

『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

『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為什麼古代有王稱孤,古代的皇帝為什麼稱自己為孤?

古代王是一國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王,由於地位甚高,且權利最大,等級森嚴,一般人都是不敢輕易和國王走近的。所以,那時的國王身邊能親近的人很少,彷彿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稱孤,或孤王,或寡人。孤王是秦始皇最先提出的。孤 的用法完全是延續了秦朝以前的稱謂習慣。...

古代人都稱孔子為什麼,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

孔夫子 大成至聖先師 文宣王 至聖先師 文聖人 文聖。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 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古時人們將孔子稱為什麼 孔子 孔夫子 孔聖人 至聖先師 大成至聖文宣王。夫子,聖人在現在尊稱 古代人為什麼尊重孔子 因為孔子的理論是讓老百姓有等級觀念,凡事守規矩,講秩序,永遠不要造反,這一點統治者...

戰場上士兵為什麼都騎馬而不騎牛,為什麼古代人打仗都騎馬而不騎牛?

暈 馬的速度快 如果巡邏兵騎牛的話 他的下場可想而知我想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嗎的靈活效能更好 如果你讓騎馬的你和一個騎牛的李元霸來幹一仗 那你氣也氣死他了馬更漂亮 這個問題就不必多講了吧 聽說過訓馬的 聽說過訓牛的嗎?還有就是馬更聰明瞭 因為騎馬爽啊 騎牛不爽啊 馬天生機動性更好,一天吃的飼料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