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上位之後為何要除去商鞅,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2022-01-16 20:37:09 字數 5252 閱讀 9731

1樓:隨風奇緣

秦惠文王嬴駟上位之後,迅速除掉商鞅,主要的考量有以下三點:

第一,獲得老秦人舊貴族的支援。商鞅在位的時候,憑藉秦孝公的支援,在秦國力行變法,經過近二十多年的努力,使秦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廢井田開阡陌,讓秦國人不再圍繞王田而勞作。

只要是秦國人,不論身份如何,只要耕種土地糧食豐收,皆可以獲得獎勵。獎勵耕戰的策略,一下子激發了全國人們的熱情。

只要聽到戰鼓聲,無論是貴族、平民還是奴隸,皆可以因軍功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這些在以前是不能的事情。這樣做,不僅促進了秦國農業的發展,而且使秦國的軍隊戰鬥慾望旺盛。

但是,這樣的做法,卻是在改變原先舊的制度的基礎上拓展的,以前舊貴族的特權,被沒收了。戰場上沒有軍功,就不能得到升遷,奴隸作戰勇猛,皆可以升為貴族。秩序的改變,讓老秦人中舊貴族,對商鞅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

這個時候,秦國的主體變法已經成功,唯有老秦人舊貴族需要嚥下一口氣。殺商鞅,不會給秦國造成傷筋動骨的危害,反而會更家凝聚秦國人心,獲得老秦人支援。

第二,除卻心頭之恨。嬴駟小的時候,因為犯事犯法,殃及太傅。嬴駟的大伯,也就是秦孝公的大哥,為了給嬴駟擋下災禍,被處以削鼻之刑。

但是,為了維護新法,他們都忍了。這個時候,新法在秦國已經根深蒂固,人人遵守。但是,當年的流放之苦、大伯被削鼻的心頭之恨依然滿腔滿懷。

此時,殺掉商鞅,不僅可以爭取老秦人,更能得到嬴虔等舊貴族的大力支援。何樂而不為!

第三,正所謂功高蓋主之人,必殺之。秦孝公已亡,但是秦法的制定者商鞅還在,商鞅在新軍、朝政等方面,依然具有很高的威望。這些都對新君有掣肘之患。

正所謂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殺掉商鞅,嬴駟便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再有別人的教訓與指導!

2樓:

除去商鞅其實早就是註定,因為商鞅的變法或多或少會阻止貴族勢力的利益,而商鞅他對勢力有不懼怕害怕,這在朝廷中樹立仇恨。當秦孝公去世後,他依然我行我素,才有最後被秦惠文王給處死。

3樓:

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很大,他通過變法使得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後來秦孝公死了,他的兒子秦惠文王繼位,這個人上位就給商鞅來了個五馬分屍。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有功勞的商鞅下場卻這麼的慘呢。

商鞅在變法的過程中,有些地方很苛刻,讓底層的百姓,基層的人很不滿意,也讓中層的官很不滿意,也讓高層的名望貴族很不滿意。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商鞅把太子的老師,也就是秦惠文王的老師,他把人家的鼻子都給割了,商鞅的這個行為讓秦國的貴族都很傷心,對他沒有什麼好說的,人們都恨不得殺了他。得罪了中層的官僚和老百姓,還沒有什麼事兒,他們不會把商鞅怎麼樣。但是得罪了貴族,商鞅就會被人記恨。

商鞅在秦孝公在世的時候還沒事,秦孝公死了之後,沒有人保護他,那些貴族就會紛紛想要奪取他的性命,所以秦惠文王殺了他,可以平息很多人的憤怒,得到很多人心。秦惠文王剛剛上位,秦朝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威望的就是秦王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商鞅比起來,他簡直沒有一點立足之地。

所以為了達到自己的威望,就拿商鞅來開刀,殺掉商鞅讓自己的名望提高。

秦惠文王也知道商鞅立下了很多功勞,他是不應該被殺的,頂多找個罪名,然後把他的官職給撤掉。但是當時還有其他6個國家,他們眼看著商鞅把秦國變得強大了,他們也想把自己的國家變得富起來,所以他們一定會找商鞅,來給自己的國家變法。所以說,給商鞅養老,還不如直接殺掉他。

4樓:匿名使用者

即便沒有商鞅,他們也將捍衛新法,因為新法是他們利益的保障。所以,至少在拱衛新法的行動中,有沒有商鞅,已經不重要了。

5樓:活在瓜裡的籽

因為商鞅變法得罪了太多的人,秦惠文王覺得這正是他樹立形象的一個好時機。

6樓:

商鞅的變法觸碰了很多貴族的根本利益,他們早就容不下了商鞅,恰逢新王登位需要貴族支援,所以商鞅成了犧牲品。

7樓:丸子閒談文化

這是因為之前商鞅變法已經樹立了太多的敵人,秦惠文王這麼做也是為了給自己樹立威信。

8樓:泡泡小果奶

因為除去商鞅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也沒有什麼利用地方了,殺了商鞅可以平息貴族們的憤怒。

9樓:好好過看看

因為當時商鞅已經觸碰了貴族們的利益,已經樹立了很多敵人。而秦惠文王作為國君殺商鞅,可以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可以建立威望。

10樓:夜染凝

商鞅變法得罪了很多權貴,只要除掉了商鞅,朝廷權貴們的怒氣就會被平息,他也可以獲得這些權臣們的支援。

秦惠文王執政初期,為何一定要除掉商鞅?

11樓:

秦國本來只是西方的一個邊陲小國,但是卻在戰國時期實現彎道超車,最後甚至一統天下,離不開兩個人,秦孝公和商鞅。

沒有秦孝公的賞識,商鞅再厲害也難以發揮自己的作用。而沒有了商鞅,秦孝公空有強國之志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以說,商鞅對秦國的貢獻是巨大的。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功臣,卻在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以後,就被眾人以謀反之罪陷害,最終不得不起兵造反,兵敗自殺了。

那麼,秦惠文王為何一定要除掉商鞅呢?商鞅必須死嗎?

一、變法的成敗,不僅在於國君的支援,還在於矛盾的轉移

戰國時期,是一個變法的時期,也是一個從奴隸制王朝向封建制王朝過渡的關鍵時期。然而,眾所周知,推翻原有的制度從而建立新的制度,其阻力有多麼的大。

遠的不說,就說戰國時期的各國變法。除秦國外,楚國有吳起變法,魏國有李悝變法等等。

這些變法在提出來的第一時間,遭到的不是眾人的贊同,而是眾人的反對,來自貴族的反對。

以楚國為例。楚國楚悼王任用吳起實行變法。吳起變法期間,楚國國力強盛,一時間風頭無二。這些變化,楚國貴族看得見嗎?

他們看得見,但是他們依舊在楚悼王死後殺死了吳起,楚國變法宣告失敗。因為吳起變法觸動了貴族們的利益,他們可不管什麼國家強大。

吳起變法的失敗,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楚悼王的死亡,讓吳起變法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援,後續的國君不知道利用吳起來轉移矛盾;一個是吳起變法太過強硬,沒有有效地疏通楚國貴族的怨念,以至於貴族們的怨念無處排洩,最後殺死了吳起。

這很重要。

而秦國的商鞅變法,和秦國的吳起變法其實頗為相似。

同樣是秦孝公的有力支援,同樣是商鞅變法太過強硬(商鞅變法期間,當時還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法,商鞅堅持要對秦惠文王的老師懲罰,而這也是他日後生死的原因)。

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就有人誣告商鞅造反了,而商鞅也因此死亡。

但是,秦惠文王聰明得多了。他在滿足了貴族們請求的同時,繼續施行商鞅變法,這下,秦國的貴族們傻了。

這不對啊。秦君既然統一了我們陷害商鞅的請求,自然是不想承認商鞅變法了,這怎麼和想象中不一樣呢?

這應該是當時秦國貴族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他們知道如今的結局,恐怕寧願廢除新法,不殺商鞅。

二、商鞅的死,是秦惠文王君位穩固的保障

在戰國,君位繼承有時是十分凶險的。比如趙武靈王即位之初,各國聯軍就欺負他君位沒坐穩,聯合發兵,企圖攻打趙國。幸虧趙武靈王雄才大略,才化解了這場危機。

這是來自外部對君位繼承的威脅。來自內部對君位的威脅就更多了,春秋戰國時期,弒君的例子不要太多。

當時的秦惠文王就算沒有那麼大的危機,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商鞅的事情,恐怕也會影響他的統治。

而當時,商鞅變法已成,秦國已經強大起來,商鞅作為變法先鋒的作用已經結束了。此時,能夠用商鞅的姓名來換取自己國家的穩固,恐怕換成是誰,都會同意。

兔死狗烹的事情,一直在上演著。站在我們的角度,這自然是無情的,但是站在秦惠文王的角度,卻是再划算不過。

12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想讓自己的王位更穩固,需要得到貴族階層的擁護,因此要殺掉他們最憎恨的商鞅。

13樓:風逸安

因為商鞅變法觸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得罪了很多權貴。

14樓:緣分的灰色天空

因為商鞅變法之後,商鞅名氣大漲,擁護他的人很多,所以才導致秦惠王執政後下定決心殺他。

歷史上秦惠文王為什麼要殺商鞅呢?

15樓:

學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強大,在之後能夠一統天下,都有賴於秦孝公重用商鞅,讓商鞅在秦國施行改革變法,這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讓秦國和其他的六國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讓秦國真正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讓秦國明白了自己的眼界不光是地盤和利益,而是要一統天下為己任。商鞅變法既然如此好,那為什麼在秦惠文王上位後要殺了商鞅,處於五馬分屍之刑,他們究竟有什麼恩怨呢?

第一:商鞅與秦惠文王的私人恩怨。在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時,我們要知道想要大破現有的局面是非常難的,商鞅變法之初,有很多舊勢貴族肯定不會同意,因為那樣會損壞他們的利益,秦孝公和商鞅為了秦國的未來強制變法,那就要有人犧牲,殺雞給猴看,所以為了商鞅變法的順利,秦孝公和商鞅就拿當時的太子嬴駟當了例子,對自己兒子都不放過,更何況你們那些貴族呢?

給貴族很大震懾力。所以秦惠文王對商鞅懷恨在心,成為殺商鞅的原因之一。

第二:商鞅功高震主。我們知道商鞅如果需要順利變法,肯定要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秦孝公肯定會給他的,因為當時秦孝公還能壓得住商鞅,不怕他商鞅功高震主。

可是秦惠文王不一樣了,由於當時剛剛登基,資歷尚淺,聲望不足,導致了當時秦國的子民們只知道商鞅而不知道有秦惠文王這個人,這樣就大大威脅到秦惠文王,萬一哪一天商鞅要反,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秦惠文王必須殺商鞅!

第三:秦惠文王想要得到舊族的支援。剛才說秦惠文王登基之初,資歷尚淺,威望不足,商鞅功高震主。

所以秦惠文王需要得到舊族的支援,平衡權利。由於商鞅變法導致貴族勢力大減,為了收復人心,秦惠文王必須殺商鞅。收回自己大權,達到**集權,這樣既得到了貴族勢力的支援又收回自己的權力,還讓自己得到了威望,一舉三得!

從以上三點分析,不管是於公於私秦惠文王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國家必須殺商鞅,這是別無選擇的。秦惠文王其實做到很好,雖然殺了商鞅,但是一直在施行商鞅變法,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你們認為呢?

16樓:有常

我認為他之所以要殺商鞅,是因為商鞅變法觸犯了他的統治階級利益,所以他要殺了他。

17樓:卞尋綠

因為商鞅主張的商鞅變法損害了王公貴族的利益,使公爵和大臣的權力極大削減,百官很憤怒,如果秦惠文王不處置商鞅,大臣們的矛頭就會指向他。

18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秦惠文王不殺掉商鞅,自己的統治地位將受到威脅。所以出於政治目的,秦惠文王只能選擇殺死商鞅。

秦惠文王殺完商鞅後,為何仍不重用舊貴族們?

因為他殺商鞅的目的,就是清除貴族的勢力,穩固自己的統治,當然不會把權力下放了。因為他覺得如果重用舊貴族嘛,這些舊貴族並不一定會給他真心的做事,甚至有可能給他帶來非常多的麻煩,而且在朝廷上並不一定會尊重他,因此這也是不重用舊貴族們的原因。因為商鞅只是替罪羊,秦惠文王好不容易把權力完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秦惠文王繼續以商鞅之法治國,卻為何一定要車裂商鞅呢

在 史記 中,太史公也沒有對他的死具體分析,只用了 天資刻薄少恩 六個字的負面評價草草總結了商鞅的一生。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改革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也說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秦惠文王的上臺,直接給商鞅判處了死刑。在秦惠文王看來,商鞅必須死。當年商鞅一點不給自己...

公子華是秦惠文王最倚重的公子,為什麼不封他為太子

雖然公子華是秦惠文王最倚重的公子,但是因為他的孃親是魏國人,魏國人對公子華有所倚重,所以秦惠文王對公子華有所顧慮,因此遲遲不封他為太子。秦惠文王 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11年 又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 公元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