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為何最後單獨留下了衛國

2022-01-30 06:06:48 字數 5312 閱讀 7367

1樓:綠茵守望者

從情懷的角度來說,出自衛國的商鞅和呂不韋,都為秦國的崛起作出重大貢獻,秦始皇不對衛國動手,也正常。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衛國實力不強,而且早已臣服,對秦國已經毫無威脅,面對事實上的附庸國,就算秦國不出兵,衛國也已經名存實亡了,秦始皇又何必多此一舉呢(當然,秦二世時期,衛國還是被滅,這是後話)?

雖然衛國既沒入圍「春秋五霸」,也沒入圍過「戰國七雄」,但人家在諸侯國當中,也是老資格,橫跨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

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之弟康叔被分封到衛國,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周平王東遷之時,衛國可是出了大力,衛武公時期的衛國,也一度成為大國。

但好景不長,在那之後的幾百年,衛國幾度滅亡,又幾度復國成功,在實力上,早就不復當年了。戰國時期,魏國曾佔領衛國,讓衛國君主成為魏國的「封君」,雖然「衛」的招牌還存在,實際上已經喪失國家主權,已經不算「國」了,算是淪為魏國下屬的一個機構。

注:封君,是戰國時期諸侯國擁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諸侯,因此其領地也不能稱之為國。

之後的衛國首領,也不再是「衛公」,而是「衛君」。戰國後期,公元前241年,秦國攻擊衛國,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衛君角為衛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衛從魏國的附庸,又變成了秦國的附庸——一直到公元前209年,衛君角才被秦二世廢掉。

但在此之前,衛就已經不是獨立的「國」了,秦魏戰爭的結果,使得衛國從魏國「殖民地」變成秦國「殖民地」了,秦始皇當然沒必要刻意去「滅掉」已經不是「國家」的衛國了。對此,你怎麼看?

2樓:超級枕頭的貓

因為衛國直接臣服了秦國,衛國沒有抵抗秦國,直接投降了秦國,其次,衛國太小了,秦國沒必要派兵攻打。

3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這兩個國家在打仗之前就已經簽訂好了協議,而且後者對於秦始皇並沒有任何的威脅,而且願意接受秦始皇的領導

4樓:小什老師

因為衛國是一個小國,實力太小,不足以讓秦始皇興師動眾去討伐,因為征服這麼小的國家根本算不上什麼大的成就。

秦始皇滅六國時為何獨留下衛國,衛國後來又因為什麼被滅?

5樓:小小一個小明

其實,不打衛國,是因為衛國太小了,根本不值得打。

而衛國後來被滅,是因為秦二世貶衛君角為庶人,廢除了衛君的爵位。從此,衛國,被滅國了。

實際上,衛國的存在感很低。

論武力,對其他大國而言,衛國根本不值得一談。再加上衛國的領土很小,到時候人家大軍一到,直接包圍衛國,那麼,衛國就只能等死了。

所以,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就要學會如何避害趨利。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誰打衛國,那麼衛國就向誰稱臣。畢竟,你打我,不就是要錢,要糧食, 或者是要土地。那麼我臣服於你,你要啥我都給。

再加上,衛國人才濟濟。這些人在衛國這裡,難以施展拳腳。所以,他們都到其他國家那裡工作。

由於衛國比較小,所以,其他大國的人,對他們的戒備,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重。

畢竟,楚國人到燕國就業,就算你從小在燕國長大。但是,只要你是楚國人,一旦兩國發生戰爭。那麼,留在燕國的楚國人,就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間諜來的。

而衛國就不一樣了,就算給你1000個膽子,衛國人也不敢起兵攻打其他國家。

再加上很多衛國人在秦國做大官,例如商鞅和呂不韋;像呂不韋,是秦國的丞相,而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後代,都還能在秦國那裡,主持變法做大官。

所以,當秦國要打衛國的時候,估計就會有一些衛國人站出來,告訴國君攻打衛國沒有好處,替衛國解圍了。

6樓:廣州一統教育

秦始皇滅六國時為何獨留下衛國,衛國後來又因為什麼被滅?

公元前230年,經過六世的沉澱,秦王嬴政發動了秦滅六國之戰。從前230年攻打韓國開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僅僅10年時間,秦王嬴政便統一了天下,登基為帝,史稱秦始皇。按理說,以當時秦軍之強大,四海八荒應無敵手,然而在秦國的版圖上,還有一個國家沒被消滅。

這個國家就是衛國,追溯歷史,衛國比秦國還要久遠。早在周朝初期,三監之亂髮生後,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為衛君,這就是衛國的由來。作為諸侯國之一,不論是在西周還是在東周,衛國一直是個小國,實力比宋國和中山國都不如。

讓人奇怪的是,在大魚吃小魚的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卻一直生存著。

從前2023年建國,到前209年滅亡,衛國存活了907年,是存活時間最長的諸侯國。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衛國雖然不是強國,沒有存在感,卻是人才的搖籃,許多風雲人物出自衛國,比如李悝、吳起、商鞅、呂不韋等,他們自然不希望家鄉被滅;2.衛國國君識時務,誰打他,他就稱臣;誰欺負他,他就忍著不作聲。

就這樣,孱弱的衛國在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活了下來。但是,秦始皇滅了六國後,為何獨留弱小的衛國?

有人說,早在公元前241年時衛國便是秦國的附庸,地盤僅僅只有一城大小,用來祭祀先祖。雖然有些道理,但是理由不夠充分,真正的謎底是因為一個人,衛國人商鞅。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商鞅,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強大的秦國,但是商鞅後來又被秦國貴族害死。

因此,秦始皇為了報答商鞅對秦國做出的貢獻,決定有生之年不滅衛國。公元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後,正式下令廢除衛君的爵位,從此衛國斷了祭祀,就此滅國。

7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六個國家。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然而在這一時期卻有一個國家躲過了秦國的魔爪。這個國家就是衛國,是周王朝的姬姓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鶴壁、新鄉一帶,康叔為第一代國君,秦始皇滅六國,衛國因為弱小而得以儲存,

8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先前有利於秦國。所以留下一 衛國。其中也有不為人知的。 後來又滅掉衛國。有極大的可能觸碰到了秦始皇的底線。就像荊軻刺秦王那樣,刺殺失敗後導致燕國迅速滅亡。

9樓:李略略我可就

一個原因是衛國

是秦國的附庸,公元前242年,各個諸侯國懼怕秦軍的一再擴張,為了遏制秦國擴張的勢頭,戰國最後一次的合縱達成了,由楚國春申君帶領,趙國龐暖為帥的楚、趙、魏、韓、燕連同當時已經是魏國附庸的衛發兵攻打秦國,這次攻擊,龐暖帶兵打下了秦國曾經佔領的壽陵。繼續前進時,龐暖分析戰況,為了避免在函谷關前的空耗,聯軍渡黃河繞道至函谷關後,與呂不韋帶領的秦軍迎面相撞。這次戰鬥,呂不韋分析透徹,先擊敗楚軍,從而使得聯軍分崩離析,這次來之不易的合縱攻秦最終失敗。

但這次並不成功的合縱攻秦卻對衛國產生一定影響。

秦國打敗聯軍後,蒙驁於公元前241年攻擊魏國,佔領了魏國二十多座城池,衛國作為魏國附庸也被秦國佔領了濮陽。秦國設立東郡,廢了衛國的衛元君,扶立衛君角,衛君角被迫遷到野王縣,衛國也就只剩下一個小小的野王縣祭祀先祖了,衛國從魏國附庸變為秦國附庸。

第二個原因是呂不韋的故國情懷

呂不韋出身衛國,在經過一場天大的豪賭後,呂不韋成功扶立異人成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三年後去世,呂不韋又成為秦始皇的仲父,因為秦始皇年幼即位,呂不韋執掌大權。直至秦始皇21歲行冠禮之前,呂不韋都可以說是秦國的執牛耳者。

在秦國攻滅衛國的過程中,呂不韋對於故國應該說是有著一絲情感的。把衛國作為秦國附庸,廢了與秦國為敵的衛元君,立衛君角並遷到野王縣確保祭祀不斷,這和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國分晉國,留給晉公少量土地以祭祀先祖;田氏代齊後田和留給姜氏齊康公一座城池用以祭祀的作風有些類似,可以看出呂不韋還是認衛國為故國的,為故國保留祭祀之地也是一點心意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六國齊楚燕韓趙魏,根本就不包括衛國。

衛國在春秋時期算是中等國,但進入戰國由於位置太帥了,周圍的大國打仗總是忍不住要踹它一腳……東割地西賠款最後到秦始皇的時候只剩了一個城,說是衛國已經不準確了,就是個位置比較差的縣城而已。而且衛國(縣)很乖,也不去參合合縱連橫這麼高階的「國際事務」,滅六國之戰的時候打著打著就把它給忘了……

至於後來被滅,也是楚漢相爭的時候偷偷露了一小臉,然後被大家想起來了,然後就被滅了……

11樓:

因為商鞅本來就是衛國人,是秦國大功臣,沒有他變法,就沒有後來強大的秦國,統一天下之事大勢所趨,水到渠成的事。所以秦始皇才沒有滅掉衛國

12樓:

衛國,面積太小,而且沒有威脅力,懶得打。 一個原因就是商鞅本來就是衛國人,商鞅是秦國大功臣,沒有他變法,就沒有後來強大的秦國,統一天下之事大勢所趨,水到渠成的事。

13樓:人老是福

衛國根本不在六國之內。國力弱小,況且他所處的位置,都是兵家必經之地。經過常年各國的吞食。到戰國後期基本上不剩什麼土地了,根本不用秦始皇去滅掉他。

14樓:

商鞅和呂不韋都是衛國人,這兩人對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保留了他們的祖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為什麼能滅而不滅。不過從這點上看老秦同志不像歷史上說的那樣殘暴。

16樓:感性的坑爹

假意聯合造成沒有滅國獨霸的假象,再加以別的手段使得六國認為秦國不會去攻打他們,抱有僥倖心理

秦始皇滅六國時為何獨留下衛國,有什麼原因嗎?

17樓:廣東省高考蔡老師

這個原因沒有人知道,畢竟歷史上也沒有記載。現在有推論都是後人猜測的,不可以作準,也許等考古學家開發了秦始皇陵墓可能會得到答案。

首先,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全國,這個歷史故事各位小夥伴都知道,但是你們知道嗎?秦始皇沒有滅了衛國,單單留下一個衛國,是不是很奇怪呢?按照正常邏輯來想肯定是奇怪的。

畢竟秦始皇的實力這個不用說都知道是槓槓,他沒有必要為自己留下後患衛國,但是他就是留下衛國。

其次,衛國為什麼會讓秦始皇這麼特殊對待呢?有人就認為了衛國之所以被秦始皇留下來,那是因為衛國是人才的大國。比如呂不韋、許穆夫人、商鞅等人都是出自衛國,秦始皇為了自己以後江山社稷著想,肯定不會滅了衛國,不然以後國家怎麼有人才儲備力量。

簡單說秦始皇意識到人才對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

(ps:這樣看來秦始皇還是挺有遠見的,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會把人才大國留下,不然日後自己玩死自己......)

接著,有人不贊同上面的觀點,覺得秦始皇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來想,他肯定想滅了衛國,這樣才方便統一管理,他之所以沒有滅了衛國,那是因為衛國是呂不韋的母國。而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父親(根據野史,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父親,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解釋了),秦始皇出於這方面考慮,就沒有對衛國下手,從而讓衛國保留下來。

最後,根據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秦始皇之所以留下衛國,其實誰也不知道,現在有結論都是後人推測,一個都不可以做準。

秦始皇兵吞六國 哪六國,秦始皇併吞哪六國

齊楚燕韓趙魏 歷史上還應該有個中山 齊 楚 燕 韓 趙 魏 除了這六個國家外,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滅掉東西二週,統治中國達八百年之外的周朝正式結束,歷史上就不再以周王紀年,而改為秦王紀年。按照被秦國所滅的先後順序是 韓 趙 魏 楚 燕 齊 韓 魏 燕 趙 宋 衛 中山 據賈誼 過秦論 記載當此之...

秦始皇統一了哪六國六國叫什麼名子

韓國,日本,朝鮮,越南。阿富汗,蒙古,俄羅斯 regional indicator symbol letters ru 戰國七雄 秦 齊 楚 魏 韓 趙 燕 齊,楚,燕,韓,趙,魏,秦始皇滅六國,在所有的歷史書中都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 秦始皇滅六國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功績,而是秦國上下七代國君 含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如何處理六國後宮妃子們

秦始皇在歷史上是一個讓人既覺得佩服又讓人覺得殘暴的君主,很多人認為他焚書坑儒太過殘忍了,也讓我們後世失去了很多關於儒家記載的資料,當然其實他的焚書坑儒也存在著爭議。但無論怎麼說,秦始皇修築長城來抵禦匈奴,還有實行 集權的政治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實行的郡縣制,也有利於穩定地方統治,而且修築的靈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