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是如何取年號的,古代皇帝取年號都是按照什麼取的

2022-01-15 16:21:07 字數 5975 閱讀 5507

1樓:一三

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

2樓:夜晟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這年號一般是皇帝下旨,讓大臣們議論,選出幾個,最後再由皇帝最終裁決。

開祭壇祭天,最終昭告天下,社稷。

3樓:匿名使用者

年號 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

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十一個年號。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後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十四個年號。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4樓:閒擲葡萄

一、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二、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三、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年號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古代皇帝取年號都是按照什麼取的

5樓:萊駒為右

年號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紀年方式。年號的雛形可追溯到西周,西周時,周厲王殘暴無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2年 ,爆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逃離鎬京,此後周公、召公共同執政,行天子事,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直到14年後周宣王繼位。共和元年起,中國歷史開始有了明確紀年。

從公元前841年開始,我國曆史記載的所有事件,都以編年的形式有了明確的記載,每個君主在位的時間長短,他們在位時每一年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續起來。為了區別不同的君主,採用君主的諡號紀年,如春秋裡莊公三年,僖公四年。

直到漢武帝時期,好大喜功的漢武帝挾自己的文治武功想超越前代帝王,以示不同尋常,於是首創了年號,為「建元」。一般來說,年號的來歷有以下幾種:

1、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皇登基,為了區別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據自己的思想,起一個新的年號。如乾隆,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

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又如,「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2、有祥瑞事件、事物發生,比如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又如,宋真宗年號「大中祥符」,宋史中記載: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守門卒塗榮告,有司以聞。上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丁卯,紫雲見,如龍鳳覆宮殿。

戊辰,大赦,改元。」

3、對前代皇帝的紀念,以示自己要以前代為榜樣做出一番事業:如貞元取自貞觀開元,隆興取自建隆紹興,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紹熙取自紹興淳熙,慶元取法慶曆元祐、開禧取自開寶天禧等。

4、紀念歷史事件。如「元封」紀念漢武帝封禪泰山;元康,漢宣帝誅殺霍光後改年號為元康,明朝人王禕著《大事記續編》,在「漢孝宣皇帝元康元年」下附有「解題」曰:「改元誅霍氏故也。

」,霍氏之亂得平,不謹於禮的在勢者已經除去,天下重歸於小康世界,這應該就是「元康」這一年號的寓意。又如「同治」,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5、宣示正統,表示自己即位是天意民意。如:天授,武則天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周並且改元為天授(意思是上天所授)。

天冊即上天冊命,如同天授,都是證明自己君權神授之意。因上天所授,故運祚綿長萬歲。

6、祈求上蒼。如天漢,天佑大漢。太初四年破大宛,漢武帝欲乘勢徵匈奴,改年號為「天漢」。

漢,即銀河的意思,當時苦旱連年,漢武帝希望「天漢」降雨,保佑漢的子民。太初末年,天氣連年苦旱莊稼無收。朝廷著急,有的想到《詩經·大雅》上有篇《雲漢》詩,是周大夫仍叔所作,讚美周宣王遇大旱勤修德政感動上天下了甘霖,於是改換年號「天漢」,用來祈禱甘霖。

又如「地節」,意思是「令地得其節」。古人認為**是異常現象,要讓它恢復正常,有節度合乎準則。關於「地節」這一年號的寓意,東漢人應劭在說明西漢諸帝年號的涵義時,曾經解釋說,是「以先者**,山崩水出,於是改年曰『地節』,欲令地得其節」。

7、昭示天下太平、普天同慶,萬民稱頌、歌頌文治武功,反映皇帝的美好願望。如:永寧、永平、鹹平、永樂、嘉慶等等。

6樓:請叫我丶學霸

一、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二、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三、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年號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皇帝的年號是怎麼取的?大神們幫幫忙

7樓:手機使用者

年號是皇帝為了這一段時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設立的。如宋太宗太平興國的年號,就是要在太平的期間使國家興盛。據記載,年號是由漢武帝首創的。

8樓:兔兒爺鬷

年號大多是大臣給取的,如諸葛亮給劉備取的年號

古代皇帝都會有封號,是如何取的?

9樓:級的汗顏

古代歷史上的一些統治者,喜歡把自己稱為某帝某宗,如漢武帝,魏文帝等等,再者就是一些過時的統治者喜歡把自己稱之為某宗,例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等。

而這些諡號,到底從何而來?歷史上最早把統治者稱之為皇帝的,應該從秦始皇那個朝代所談起。在此之前,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統治者把自己也稱之為王,例如楚王,齊王,趙王等等。

但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作為秦朝的統治者,一舉滅掉了六國,從而平定了天下。當時他自認為自己功不可沒,所以他一直研究應該得到怎樣的稱號才能證明自己的偉大功績,

經過秦始皇的反覆考慮,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所以決定諡號為「帝」稱之為皇帝。而其實這些時候都是統治者用來蓋棺定論的,但是唐高宗李治死後,當時他的皇后便是武則天,而武則天也是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后,

他給李治的封號,便是天皇大帝。後來武則天一思考,這個諡號並不合理,總不能把李治稱之為唐天皇大帝吧,所以後來只能把諡號改為某祖某宗了。

自從武則天開了先河之後,從此帝王的諡號便如脫韁的野馬,越來越長。直到明清時期,諡號的字數已經長達二十多字,比如慈禧的諡號就有26個字,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真的是寫字不嫌累啊。

當時武則天之前的皇帝唐太宗,本來封號就是唐文帝。在武周時期之後給太宗多次加諡,之後便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10樓:曉侃

首先,這個問題就不對,皇帝沒有封號。封號是帝王加封、賜予給他人的稱號,皇帝乃天下之主,先秦稱天子,祖龍之後又稱皇帝,天子、皇帝就是他們的稱號,但這個稱號不是誰封的,或者說是上天封的,所以皇帝是沒有封號的。

皇帝的稱號有四種,尊號、諡號、廟號、年號。

尊號、年號,是皇帝在世時就有的,都是皇帝自己取的。

年號,顧名思義就是用來紀年的,比如貞觀、開元、康熙、乾隆,這些都是年號。年號始於漢武帝,第一個年號為建元。

年號都是有寓意的,比如建元,建,建立;元,首,第一個(也有說法元的意思就是指「年號」這件事,所以新皇帝登基建立年號也叫「建元」。)。比如建元元年、康熙元年,都是指第一年,建元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建立第一個年號。

又比如康熙,寓意: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貞觀:

取自《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規律就是「正」。

年號一般是皇帝自己取的,建立年號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追求,比如隋煬帝的年號——大業,取自《易·繫辭上》:「盛德大業,子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簡單來說就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想要建立一番偉大的事業。事實是,他也是按這個目標去做的,開疆拓土,以衛華夏;改革科舉,開科取士;修鑿運河,貫通南北……當然,也有的年號是以皇帝的名義取的,比如登基的皇帝年齡小,則可能是掌握朝政的太后或重臣們商議下來取的,比如康熙。

在明代以前,同一個皇帝可能會有好幾個年號。皇帝登基後開始建立年號稱為「建元」,在位的時候更改年號稱之為「改元」。一般只有當遇到重大事的時候才會改元。

比如唐玄宗,登基的時候建元「先天」,三年後,經過「先天政變」剷除了太平公主,真正掌握了皇帝實權後,改元「開元」,字面意思是開始新的紀元,要重新開始,同時也表明自己真正掌握實權了,另一個意思也是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事實上他也做到了,開創了大唐最鼎盛的時代,所以我們也稱那個時代為「開元盛世」。而之後玄宗有點自得意滿了,覺得自己的功業完成了,所有的事也都安排妥當了,天下安寧,四海昇平,萬國來賀,於是改元「天寶」。

天寶,天然的寶物,已然是至寶了,不需要再雕琢,也就是指接下來不需要再有什麼作為了,享受就好了。所以,天寶之後的唐玄宗基本沒什麼大作為了,但沒想到又十幾年就發生了安史之亂……

明代以後,年號開始終身制,也就是一帝一年號,所以從明代開始,我們常用年號來稱呼那些皇帝,比如永樂皇帝、嘉定帝、崇禎帝、康熙、乾隆什麼的,都是用年號來稱。

尊號不限於皇帝,還有皇后、皇太后以及先賢什麼的,也有尊號,一般是由實權掌握著來加尊的。比如像孔子、老子、關羽,都曾被一些帝王給加賜尊號,以示重視。

諡號、廟號都是死後才有的。

諡號,不限於皇帝。屬於蓋棺定論的性質。對於一些功臣勳故,死後皇帝們會根據他們的生平功績賜予諡號,比如諸葛亮,諡號忠武,也有的是再之後的皇帝給追封的諡號,比如岳飛諡號忠武、武穆。

同樣皇帝的諡號也是接位的皇帝和大臣們商量著按照皇帝生前的功績給定的。比如漢武帝,「孝武」是他的諡號,我們一般簡稱為漢武帝。從西周中期,就有諡號了,周公制諡,諡號是有專門的諡法的。

諡號是既定的有褒有貶,每一個諡號都有它的標準,所以諡號是不能隨便定的,必須符合標準。儘管如此,但實際一個皇帝的功過實在複雜,後代君主有時覺得給先祖的諡號不夠完整就會再追諡,於是就造成有的皇帝的諡號有一兩個字,有的皇帝的諡號多達二十個字,這跟尊號有點像,所以,對於一些帝王級人物,人們常常分不清尊號和諡號。諡號的組成是「諡號」+皇帝,比如,高皇帝、孝武皇帝、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

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廟號很好區分。

帶有「祖」、「宗」的就是廟號,比如「太祖」、「太宗」、「仁宗」、「聖祖」,這樣的是廟號。

就像前面所說,明代以後皇帝我們常以年號俗稱,永樂、嘉靖、萬曆、康雍乾等等,明代以前,我們常用廟號或諡號俗稱,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是廟號,漢文帝、漢景帝是諡號,也有諡號廟號合成的,比如劉邦,他的諡號是高皇帝,廟號是太祖,但我們俗稱他為漢高祖。

所以,皇帝是不會自稱自己是什麼某宗某帝的,那是死後才有的稱號。皇帝通用的自稱是「朕」,自祖龍後「朕」這個字為皇帝專用。

古代帝王為什麼要確定年號,古代皇帝年號怎麼定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 臣服的標誌之一。一個年號可能與這個在位皇帝的行為 愛好 重大事件等有關。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複雜。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

古代的皇帝是誰,古代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1 古代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2 簡介 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 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 正 秦莊襄王之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 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 皇帝 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

我國古代哪個姓氏的皇帝最多,古代皇帝中,哪個姓氏的皇帝最多?

談到我國古代的百家姓,最著名的就是這本編自宋代的 百家姓 編者是錢塘 今浙江杭州 的一位士大夫。雖然名為百家,實際上不止百家。據有關資料記載,它共收錄姓氏438個,其中單姓408個,複姓30個。各個姓氏的排列次序不是以人口多少,而是以政治地位為準則的。如它以 趙 姓開頭,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姓趙 接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