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劉秀的歷史地位及評價,如何評價漢光武帝劉秀的歷史地位?

2022-01-09 13:24:29 字數 4094 閱讀 4131

1樓:匿名使用者

劉秀,即漢光武帝,後漢(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撥亂之主。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漢室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

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歷史評價

《漢二祖優劣論》三國(魏)曹植   客有問餘曰:「夫漢二帝高祖、光武,俱為受命撥亂之君,比時事之難易,論其人之優劣,孰者為先?」餘應之曰:

「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身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

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

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

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

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禍?

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

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夫世祖體乾靈之休德,稟貞和之純精,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懿才。

其為德也,聰達而多識,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樂施而愛人。值陽九無妄之世,遭炎光厄會之運。殷爾雷發,赫然神舉。

用武略以攘暴,興義兵以掃殘。神光前驅,威風先逝。軍未出於南京,莽已弊於西都。

夫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湧。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鹹鴟視狼顧,虎超龍驤。

光武秉朱光之巨鉞,震赫斯之隆怒,其盪滌凶穢,剿除醜類,若順迅風而縱烈火,晒白日而掃朝雲也。爾乃廟勝而後動眾,計定而後行師。故攻無不陷之壘,戰無奔北之卒。

是以群下欣欣,歸心聖德。…………量力則勢微,論輔則力劣。卒能握乾圖之休徵,應五百之顯期。

立不刊之遐跡,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詩書載其勳懿。故曰光武其優也。

」——《太平御覽》卷四百四十七/ 《藝文類聚》卷十二   《論光武》三國(蜀)諸葛亮   曹子建論光武:將則難比於韓、周,謀臣則不敵良、平。時人談者,亦以為然。

吾以此言誠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光武二十八將,下及馬援之徒,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曩時。

所以張、陳特顯於前者,乃自高帝動多疏闊,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語有「曲突徙薪為彼人,焦頭爛額為上客」,此言雖小,有似二祖之時也。光武神略計較,生於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

光武上將非減於韓、周,謀臣非劣於良、平,原其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金樓子》卷四《立言篇》(《金樓子》一書為南北朝時期的梁元帝蕭繹所著。)   王船山:

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指西漢高帝劉邦)而尤難矣!自三代(指夏、商、週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讀通鑑論》卷六   《後漢書·張純傳》:

(光武)實同創革,名為中興。   司馬光:自三代(指夏、商、週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   梁啟超:東漢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為儒學最盛時代。——出自梁啟超《新民說》之《歷代民德升降原因表》(見《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 2023年版)第6冊《新民說》篇)。

  附:梁啟超《新民說》之「歷代民德升降表」與「歷代民德升降原因表」(二圖表出自《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版)第6冊《新民說》部分之《論私德》篇):

班固:於時之亂,生民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書契已來未之或紀也。——《後漢書·班固傳》   注:

班固言,秦末大亂和楚漢相爭的慘烈程度不及西漢末年亂世的一半,自有史籍記載以來,未嘗有過如此的大亂(指西漢(新莽)末年之亂)。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晉書· 載記第五· 石勒下》   黃留珠(當代秦漢史學家):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即開國皇帝之意)兩項頭銜的皇帝。劉秀的「中興」,是重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漢」的稱謂罷了。——《劉秀傳?序章》

2樓:泡麵的塔羅牌

位面之子,大魔法師,劉秀。

如何評價漢光武帝劉秀的歷史地位?

3樓:夕陽

我國漫長的封建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君王,其中對於他們的評價,有的英明神武,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有的褒貶不一,例如秦始皇嬴政;有的荒唐透頂,例如晉惠帝司馬衷。這些皇帝的在執政時期的行為直接決定了其在後世的評價,並且這種評價會一直儲存下去。

(**源自網路)

那麼今天,就來談論那位讓漢朝重新進行延續的劉秀,他的歷史地位應該如何評價。總的來說,他是一位明君,通俗的說就是一位好皇帝,他的行政風格不像朱元璋那樣極端,也不像劉邦那樣疑心重,他採取的方式以「柔」為主,不僅對待百姓如此,對於那些驕橫的開國功臣,一樣如此,這點說明劉秀做事擅長將事情處理的比較緩和,而不是將矛盾簡單的擴大化。

劉秀相仿以前朝代出現的明君,嚴格自律,從不恣意放肆,豪華奢侈。不好飲酒,不喜聽**,不貪戀錢財。劉秀對外表現出一種慷慨大度,平易親和的氣質,他的這種對自己和對大臣們的嚴格要求,令東漢初年逐漸開始有了興盛之勢。

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創者,在其執政期間,開創了「光武中興」的大好形勢,為東漢後來的發了一個好頭,因為劉秀,令漢朝又延續了195年,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建立時間最長的記錄。劉秀的功績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他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使命,是一位偉大的封建君王。

劉秀在上位之後,為了避免自己新成立的朝代重走王莽的老路,進行了一系列緩和階級矛盾的改革,這些改革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並且對東漢的發展影響深遠。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劉秀,是真的秀。

(2018·襄陽)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

(2013·襄陽)東漢劉秀統治時期,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史稱光武中興。

請對漢光武帝劉秀的功績進行點評。

5樓:大朗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劉秀的「中興」,是重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只不過這個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漢」的稱謂罷了。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5] 、諡號光武皇帝。

6樓:繼潤

劉秀本人兼有太學生、貴族、豪強三種身份,他的文武部署也全是這三種人。這個以南陽豪強集團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它的必然勝利。劉秀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

但是他也代表著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倒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之,他是一個對當時歷史有著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

7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評價黨的十八大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八大其歷史地位是很重要的。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鉅,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

蔣介石的歷史地位,蔣介石的歷史地位?有什麼功與過

蔣介石對現代中國有兩大功勳是可以彪炳史冊的 一是結束了軍閥長期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 具有初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共和國。二是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肯定。蔣介石的歷史地位?有什麼功與過?如果我們從五百年後看上個世紀的歷史,蔣的歷史地位不應低估。他的兩大歷史功績,一...

詩經的歷史地位

詩經 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詩經 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它對於中國後世的詩歌創作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詩經 奠定了中國詩歌藝術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詩經 的創作奠定了中國詩歌創作的民族文化傳統,這個傳統就是 1 抒情詩的傳統。中國是一個抒情詩最為發達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