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是什麼樣子,歷史上真正的曹操是什麼樣子

2022-01-07 19:41:58 字數 4060 閱讀 2468

1樓:拾遺輯

古代的斷案高手,在民間名頭最響的有兩個人,一是包拯,另外一個就是狄仁傑。

2樓:黑暗的第一歷史

1、狄仁傑在歷史當中確有其人,真實的狄仁傑和電視劇裡一樣被武則天貶過,但武周後期被重新啟用,擔任內閣宰輔,相當於宰相了。狄仁傑並不是神探,也根本不會驗屍,對於刑事類的案件沒有太大的亮點,之所以說他是神斷,是因為在其上任地方官時,曾經在三個月內審理判決案件1萬多宗,這個故事後來被歐洲人看到並在近**成神探狄仁傑的故事,其實當時只是當堂判決案件,並非查證,歐洲當時流行偵探懸疑**,所以歐洲人才會這麼寫。但是狄仁傑的行政能力確實是非常高的。

2、狄仁傑確實也是李唐王朝的保衛者,力保李顯為太子,並推薦了唐朝中期著名的大臣張諫之,後來的張諫之整合了狄仁傑的復唐意願,在玄武門發動第三次玄武門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了位。

3、狄仁傑一生官場起伏,但後期官居高位,體恤愛民,清正廉明,在武則天時期剛正不阿,正面表達要恢復李唐的政治意願,雖然遭到貶職,但沒有更改意志,無愧為中華的明相。

3樓:金果

歷史上有狄仁傑。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

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擴充套件資料:

狄仁傑的「神探」之名,也並非空穴來風。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狄仁傑擔任大理寺丞,掌管國家刑法之權。

到任僅一年,便親躬審案,處理前任積案無數,牽涉人命17000多件。他明察善斷,循律準確,拆訴冤獄,頗得時人稱讚,一時名聲鵲起。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探案細節,但高度肯定了狄仁傑的秉公執法、「斷案如神」。為後世留下了好素材,為「神探狄仁傑」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狄仁傑諍臣,敢犯言直諫。有兩人(權善才、範懷義)誤砍昭陵前的柏樹,唐高宗下詔誅之。狄仁傑上書反對,高宗大怒說:這種(砍伐我父親墳前柏樹的)行為是要使我成不教之子。

必須要殺。狄仁傑以漢時一人盜高廟玉環當族誅,而得張釋之一句諍言,卒殺其一人之事諫之。於是兩人免死。皇帝要從長安去山西汾陽宮,幷州長史徵發士卒數萬修路改道。

狄仁傑不以為然,說「天子之行,風伯清塵,雨師灑道」,於是勞役之事遂罷。皇帝聽說了頗壯其行,說,「真丈夫哉!」武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

惟獨狄仁傑直言當以廬陵王李顯承繼大統。武則天大怒,罷是議。又,武則天召狄仁傑與王方慶問之:

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兩人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

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啊!

並且太子是天下之本,本若搖則天下危。太宗皇帝親冒鋒矢,勤勞而有天下,傳之子孫;高宗皇帝重病,才下詔令陛下監國。陛下臨朝稱尊十幾年了,又想以武三思為後。

試問姑侄與母子誰親呢?陛下立廬陵王,千秋萬代常享祭於宗廟,立三思,(可則可矣),但宗廟裡有祭姑姑的道理嗎?」武則天有感於斯言,便令朝臣迎回廬陵王。

在迎回李顯這件事上,起初吉頊、李昭德等都曾數次言及,但武則天不置可否。只有狄仁傑常常以母子天性來啟發,武后雖不愛聽,而終究不能完全無動於衷。

武則天將造浮屠大像(《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那佛像高可通天,靈感該是**於此),所需花費連官府都拿不出來,下詔讓天下僧人每天化緣一錢襄助其事。

狄仁傑又上書,以損百姓、邊陲未寧、有損農時等理由諫止。武后問他,你在汝南為官時,雖有善政,然而依然有說你壞話,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謝曰:陛下以為過,臣當改之;以為無過,臣之幸也。譖者(說壞話之人)乃不願知。

4樓:匿名使用者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生肖為虎。唐代幷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區)人。生於隋大業三年,即607年(一說生於唐貞觀四年,即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

(《狄公案》中有註解證明)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5樓:

公元692年,酷吏頭子來俊臣誣陷狄仁傑謀反,將他逮捕入獄。當時,武則天重用酷吏來打擊異己,因此,被酷吏陷害的大臣都難逃一死。

按一般人的做法,要麼是認罪等死,這樣可以避免酷刑,要麼是熬刑不招,這樣最後還是一死,但是可以留下清名。狄仁傑久經宦海,對這兩種做法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且,他也知道,這兩種做法,最終都難逃一死。那麼,就沒有不用死的辦法嗎?

狄仁傑很冷靜,他仔細思考著,終於,他想出了一條妙計。

不久,酷吏把狄仁傑帶了過來,還沒開口問,狄仁傑就直接承認了謀反罪行,連酷吏都嚇了一跳。按當時的潛規則,犯人主動承認罪名,就沒必要在拷打了,等其他犯人也招供了,直接行刑就是了。從現在來看,狄仁傑也沒什麼了不起嘛,不就是怕捱打才招供嗎,真是一塊十足的軟骨頭。

但是,狄仁傑畢竟是狄仁傑,跟其他人不一樣,他考慮過了,熬刑不認一點好處都沒有,最終酷吏還會給你捏造一個罪名,而且他當時已經年過花甲了,根本承受不住。那主動承認行嗎,也不行,這就相當於送人頭。狄仁傑思考之後決定。

承認但不送死,先主動承認,讓對手放鬆警惕,再在暗處做工作。

歷史上真正的曹操是什麼樣子

6樓:清華外語達人

1.曹操在亂世中積極追求個人抱負的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以最終獲得完全的「優越感」。對於自我的掩飾,曹操由於對自我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這使得他變得極為殘忍,且經常猜疑別人,行為複雜多變,令人難以捉摸。換言之,人格狀態不協調是曹操的悲劇。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歷史上的狄仁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7樓:西門和暢惲司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

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

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子的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

諸葛亮其實是個典型的內政人才,從他對蜀地的治理就可以看出來,所謂七擒孟獲對西南少數民族的勝利主要不是靠軍事勝利,更多的是靠民政方面的政策合適,從歷史上看無論是什麼時候,如果僅靠軍事,對西南少民都很難取勝。看他的出師表也能看出來一些,對人事,對內政那真是遊刃有餘。至於軍事上,確實沒什麼出眾之處,大多數...

歷史上真正的玄奘是怎樣的,歷史上真的有唐玄奘麼?

很多人因為四大名著之一帶給我們的深刻影響而奠定了唐僧這個人物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而對於佛教也略有涉及。實際上佛教也不是降妖除魔的,武功也不必高強。因為玄奘他首先是一個僧人,殺生對他而言是大忌諱。可這並不影響他被稱作為一個強大的人,這種強大不同於旁人可以赤手搏柴虎之類的強大,而是發自內心的,更為深度的...

誰知道歷史上真正的沈萬三的情況,歷史上真有沈萬三這個人嗎?

有 沈萬三,名富 字件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鉅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元朝中葉,沈方三的父親沈 由吳興 今浙江省湖州 南潯沈家漾遷徒至周東 土宅 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援過平江 蘇州 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