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的詩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麼特點?求解

2021-10-12 02:33:21 字數 2695 閱讀 278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時期詩歌中重要的現象,是以黃遵憲為代表的「新派詩」的興起,和梁啟超對「詩界革命」的提倡。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廣東嘉應(今梅縣)人。光緒舉人,曾任駐日、英使館參贊及舊金山、新加坡總領事。回國後積極參加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後去職家居,老死鄉里。

有《人境廬詩草》、《日本雜事詩》等。

黃遵憲很早就有詩歌革新的意識,二十一歲所作《雜感》,對「俗儒好尊古」提出批評,宣稱「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不過這還是泛泛之論。戊戌變法前夕,他提出了「新派詩」的名目,《酬曾重伯編修並示蘭史》雲:「廢君一月官書力,讀我連篇新派詩。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詩中他是以「文章巨蟹橫行日」(指橫寫的西洋文)和「世變群龍見首時」為其「新派詩」的背景。換言之,這是對西學日興的形勢的反應,並有著欲為群龍之首、領風氣之先的用意。後來在《人境廬詩草自序》中,他對自己在詩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更詳盡的說明。

其要旨大體是最廣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現實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終「不失乎為我之詩」。尤具特色的有兩點:

一是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這表明他重視以詩反映不斷變化和日益擴大的生活內容;

一是提出要「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並「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這表明他的詩歌愛好有散文化傾向,這一傾向同他多以詩敘事寫物有關。

在具體創作方面,多記時事是黃遵憲詩的一大特點。如《馮將軍歌》、《東溝行》、《哀旅順》、《哭威海》、《度遼將軍歌》等均反映了中法、中日戰爭中的大事件,對國家的衰危表示了極大的憂慮和悲憤。另外,《拔自賊中述所聞》、《天津紀亂》、《聶將軍歌》等則記述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中的事件,並表示強烈的反對。

今人對上述兩類作品的評價不同,但在作者本身而言,卻是同樣性質的。黃氏以詩為史的意識很強,這些詩也確有史料價值。

黃遵憲詩以

五、七言古體長篇最具代表性。五古擅於鋪陳,七古縱橫變化,而均有筆力雄健、富於氣勢之長。不過,他在給梁啟超的信中自稱五古「凌跨千古」,七古「不過比白香山、吳梅村略高一籌」(《與任公書》),其言甚誇。

黃氏的詩常寫得張揚外露,力求新異,但思想並不深刻,也缺乏能夠表現獨特人生感受的意象。他的時事詩篇有意為史,因此敘述和議論多,抒情則流於簡單的誇張;反映國外風情的詩,偏重於介紹新事物,「差能說西洋制度名物,掎摭聲光電化諸學,以為點綴、而於西人風雅之妙、性理之微,實少解會。故其詩有新事物,而無新理致」(錢鍾書《談藝錄》),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把西方文化中深切的東西引入到詩歌中來。

但黃遵憲在詩史上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他清楚地意識到古典詩歌傳統不足以充分表現日益複雜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知識,要求詩與時為變,在題材、風格、語彙諸方面打破一切忌諱,對於推進詩歌的變革有重要意義;他的創作有力地擴充了中國詩歌的內容,表現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態

2樓:姬又琴王舞

尤具特色的有兩點:一是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這表明他重視以詩反映不斷變化和日益擴大的生活內容;一是提出要「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並「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這表明他的詩歌愛好有散文化傾向,這一傾向同他多以詩敘事寫物有關。

詩在形式上有哪些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年少輕狂時,我曾擁有

自由,但我並不明白它的意義. 我曾擁有時間,但我沒有意識到它的珍貴. 我曾擁有愛,但我從未用心去體會.

時光流逝、光陰打磨後,我終於理解了三者的真諦. 現在我已褪去輕狂,這種理解已經逐漸變成一種滿足. 愛、自由和時間曾一度被我揮霍,而今成為了我前進的動力.

而我將最特別的愛,獻給親愛的你和我們的未來, 並獻給賦予生命的那壯美奇妙,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世界.

4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整齊有格律,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清朝晚期,詩歌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5樓:漫閱科技

2023年鴉片戰爭後,清代進入晚期,中國社會進入近代,並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此時的詩歌創作主要體現出如何適應社會變革需要這一特點。

首開風氣的人物是龔自珍。龔自珍(1792~1841)是近代最早呼喚改革的先進思想家。他的詩以其先進的思想,縱橫議論,抒發感慨,有力地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上脫離現實的傾向,詩風也以瑰麗奇肆著稱,足能矯拔頹風。

如他熱情呼喚新思潮的到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疒音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己亥雜詩》),這些「傷時之語,罵座之言」不能不動搖人們對舊制度的懷疑,震撼一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心靈,為後來的思想界、文學界注入新生命。

隨著資產階級改良思潮的發展,「詩界革命」亦成為其中的一個有機部分。發起者是黃遵憲和梁啟超等人。黃遵憲(1848~1905)是最早從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給「詩界革命」開闢道路的人。

黃遵憲在理論上提倡「我手寫我口」(《雜感》),「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詩集自序》);同時又提倡利用古人優秀的傳統,加以變化求新,從而創造一種「古人未闢」的新體詩。他的創作也確實達到了「以舊風格含新意境」,「融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的境界。如《今別離》將輪船、火車、電報、照相等新鮮事物寫入詩中;《馮將軍歌》等寫中法、中日戰爭;《哀旅順》等寫喪權辱國;《出軍歌》等大力鼓舞抗敵救亡士氣,不愧為一代「史詩」和「新派詩」。

黃遵憲像

梁啟超以其崇高的聲望大力提倡「詩界革命」,其詩作敢於打破傳統形式,自由抒寫,對促成新體白話詩的產生有一定積極影響。之後,雖有「同光體」詩人陳三立、陳衍大力表張宋詩,工門豈運大力表張漢魏六朝詩,力圖在新詩派發展時,用舊形式作最後的一搏,但無奈大勢已去,影響甚微。

語文閱讀中段落句子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內容和結構有什麼

一 文章結構是指對材料的組織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文章思路具體的外在表現。具體如下 1 在文首 引出下文 2 在文中 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 承接上文 開啟下文 照應前文 3 在文尾 多是前後呼應或首尾照應,呼應了 照應了 呼應開頭 照應上文 二 1 在文首 總領全文 開篇點題 2 ...

閱讀詩經楚辭的感受,你覺得詩經和楚辭在內容上有什麼區別?

詩文欣賞說 詩經?關雎 近年賞析之風頗為流行,但我認為這類文章並不好作。尤其是講 詩三百篇 中的作品,首先須通訓詁,其次還要明詩旨。因為風 雅 頌距今已遠,其可賞析處往往即在字 詞的訓詁之中。加以舊時奉三百篇為經典,古人說詩每多附會 不明詩旨便如皓天白日為雲霾籠罩,必須撥雲見日,始能領會詩情。這裡姑...

《武漢的年味》在內容和寫法上。這篇短文與《北京的春節》有什麼異同快快快快點!很急

過年 和 北京的春節 相同點 都是按時間順序來寫,寫的都是過春節的習俗 不同點 北京回的春節 答 是採用了說明的方法來寫的介紹了很多的風俗,有詳有略。語言平實自然。過年 1.是以記事的方法來寫的只重點介紹了舞龍燈2.語言生動,重在描寫 啟發 在以後的習作中可以用說明或記事的方法來習作,介紹風俗.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