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的中心主旨是什麼?各位朋友幫幫忙

2021-09-09 05:06:50 字數 1194 閱讀 5712

1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這是一篇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2樓:我是龍的傳人

中心主旨: 這篇文章對燭之武的善於辭令,寫得極為出色。他去說服秦伯,雖然目的是求和,但決不露出一點乞憐相。

他利用**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頭頭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說辭裡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該文故事背景是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秦、晉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

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

3樓:戢巨集闊

本文記敘了秦、晉圍鄭,鄭國派燭之武說服秦兵,從而解除了鄭國危險處境的一件事。刻畫了燭之武的愛國行動和能言善辯。

4樓:匿名使用者

灼之武退秦的謀略,智慧高人一等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實詞和虛詞,燭之武退秦師的虛詞

重要實詞 1 貳 二 的大寫。例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 隱公元年 副職 例 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 不專一 例 貳則疑惑。荀子 解蔽 離心,背叛 例 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再,重複。例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雍也 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2 鄙 邊...

燭之武退秦師背景

歷史背景 該文故事背景是秦 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 魯僖公三十年 九月甲午時。秦 晉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對秦 晉之間的矛盾的記憶,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 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春秋左丘...

燭之武退秦師課後問題,求 高一語文 燭之武退秦師 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答案

答 1 藉口是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 鄭國背盟想接近楚國。當然,根本原因是 兩個想擴張實力。2 是對鄭伯此前沒有重用他的一種不滿。3 第二步是說明攻鄭對秦無益,第四步是說明真正獲利的是晉國,一旦晉國強大,對秦國也不理。4 鄭伯誠懇地向燭之武道歉,並說明鄭國滅亡事關燭之武。5 晉文公從道義 客觀事實兩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