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紙質書籍有雙面印刷的嗎,中國古代啥時開始有紙質書籍

2021-08-18 04:37:08 字數 4816 閱讀 6009

1樓:9點說史

西漢初期。

中國考古發現有西漢時的紙質地圖,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但當時文獻的載體主要還是竹簡和帛。魏晉以來,隨著佛教發展,紙本經卷才發展起來,早期的紙質文獻多為卷軸裝或經摺裝,到了唐代後期隨著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現了蝴蝶裝,就與現在的書形式差不多了。

宋元流行蝴蝶裝,元明流行包背裝,明清流行線裝。

裝幀形式不是鑑定書籍版本最主要的依據,要從內容、印刷、紙質等方面綜合判斷。

擴充套件資料

紙張起源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湧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係。

南中國在2023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鹹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2023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

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早在2023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2樓:蔡玄芝

東漢蔡倫發明了紙。這之後應該就有紙質書籍,但主要是手抄,宋代印刷術出現後,才有大量印刷書籍的出現,根據蘇軾的敘述,他年輕時候看到喜歡的書還得抄錄,因此印刷書籍的大量流行是在這以後。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考古發現有西漢時的紙質地圖,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但當時文獻的載體主要還是竹簡和帛。魏晉以來,隨著佛教發展,紙本經卷才發展起來,早期的紙質文獻多為卷軸裝或經摺裝,到了唐代後期隨著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現了蝴蝶裝,就與現在的書形式差不多了。

宋元流行蝴蝶裝,元明流行包背裝,明清流行線裝。

裝幀形式不是鑑定書籍版本最主要的依據,要從內容、印刷、紙質等方面綜合判斷。

4樓:匿名使用者

紙應該是西漢就發明的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才減少了造紙成本

要說有書籍...西漢就應該有了吧

5樓:紳士披掛館

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卷的出現, 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

」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出現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2023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 (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 紙的卷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縑書)。

6樓:匿名使用者

ence and allowance for

古代怎麼印刷書

我國古代紙質書籍的裝訂形式是怎麼樣的,有哪些

7樓:浮安雙

簡策裝 「簡策」是由帶有孔眼、寫或刻有文字的一根根長條形竹(或木)片,用繩連結起來,形成一篇著作的竹木書籍。其中有字的單根竹片謂之「簡」;用繩編連起來的「簡」謂之「策」,通常稱作「簡策」;編簡成策的繩子謂之「編」。繩有絲繩和皮繩兩種。

用絲繩編的叫「絲編」,用皮繩編的叫「韋編」。《史記·孔子世家》裡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的記載。這一方面說明孔子讀書之認真、刻苦;另一方面卻記載了「簡策」這種裝訂方法。

用「簡」編連起來的「策」,其前面的兩根簡為空白竹片,叫「贅簡」。贅簡的背面一般都書寫書名或篇名。策的最後一根簡叫「末簡」或稱「尾簡」。

當以末簡為軸,將策捲成一束時,贅簡背面的書名或篇名就露在外面,成了這部書事實上的封面。它既類似於後來卷軸護首外面的題簽,又像現代書籍的封面。起著保護書頁(內簡)和書寫書名、篇名等封面的作用。

2卷軸裝 卷軸裝始於帛書,是由卷、軸、飄、帶四部分組成的、類似於簡策捲成一束的裝訂形式。卷軸裝型制,在其一長卷文章的末端設一較幅面寬度長出少許的軸(一般為木軸,但也有考究者),以軸為軸心,將書卷卷在軸上。縑帛的書,文章是直接書寫在縑帛之上的;紙寫本書,則是將一張張寫有文字的紙,依次粘連在長卷之上。

卷軸裝的卷首一般都粘接一張叫作「飄」的、質地堅韌而不寫字的紙或絲織品,飄頭再系以絲「帶」,用以保護和捆縛書卷。閱讀時,將長卷開啟,隨著閱讀進度逐漸舒展。閱畢,將書卷隨軸捲起,用卷首絲帶捆縛,置於插架之上。

3 旋風裝 印刷術發明後,隨著社會、文化、乃至印刷事業的不斷髮展,印本書日益增多,為便於翻閱,書籍的裝訂形式逐漸由卷軸裝向冊頁裝演變。作為過渡形式,出現了「旋風裝」和「經摺裝」。其中,旋風裝近於卷軸裝,而經摺裝則近於冊頁裝。

4經摺裝 經摺裝是將一幅長卷,沿書文版面間隙,一反一正地摺疊起來,形成長方形的一疊,首末二頁各加以硬紙的裝訂形式。這種裝訂形式已完全脫離卷軸。從外形上看,它近似於後來的冊頁書籍。

是卷軸裝向冊頁裝過渡的中間形式。據說,這種形式始於唐朝末年。可能是受印度「貝葉經」的影響而產生的,故與「梵夾裝」迄今所見到的著作,談到「梵夾裝」時,都說是「經摺裝」的別稱,即「梵夾裝即經摺裝」。

其實,梵夾裝乃由印度傳來,為印度「貝葉經」之裝式,東漢時傳入中國。遠早於經摺裝。一般認為經摺裝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梵夾裝的影響。

但經摺裝並非梵夾裝 5.蝴蝶裝 將印有**的面紙頁對摺,再把折縫粘連在預製好的訂口條上,形成一本書籍,這是散頁裝訂的最初形式、稱為蝴蝶裝(8-5)。 蝴蝶裝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頁的折縫集中在一邊,形成訂口而成冊。

由於蝴蝶裝在鎖線時,線是串在拼貼條上的,所以在書頁的折縫中間沒有線縫,並且在翻閱時可以攤得很平,便於閱讀,現在重要的地圖集,精美的畫冊等,仍有采用這種裝訂方式的。 蝴蝶裝的書頁,適合於單面印刷,**向裡對摺,現在地圖集中採用正面印了個雙頁圖,背面印文字說明或印用色較少的單面圖用蝴蝶裝,使正面雙頁圖平整。 6.

和合裝 和合裝的特點是內芯和封殼可以分開,內芯可以調換,而封殼硬而耐用。在封殼裡層的上下接槽處各相連著一條供串線訂本用的訂條,一般與內芯訂口的寬度相同,上面打孔2~3個(圖8-6)。裝配使用時,將對摺或單頁組成的內芯,在訂口部位根據訂條上的孔距位置相應打上孔洞,然後用帶子或羅釘與訂口條串起來紮緊,這種裝訂方式稱為和合裝。

7.包背裝 把印好的書頁白麵朝裡,**朝外對摺,然後配頁後,將書頁折縫邊撞齊、壓平。再把折縫對面的級邊,粘著千供包背的紙頁上,包上封面,使其成為一整本書。

這樣的裝訂方式稱為包背裝(圖 8-7)。包背裝實是線裝本的前身。 圖8-6 和頁裝 圖8-7 包背裝 8.

線裝本 將單面印好的書頁白麵向裡,**朝外地對摺,經配頁排好書碼後,朝折縫邊撞齊,使書邊標記整齊,並切齊打洞、用紙捻串牢,再用線按不同的格式穿起來,最後在封面上貼以籤條,印好書根字(即書名),成為線裝書(圖8-8)。 9.三眼訂 摺好書頁,配好頁,碼撞齊相鄰的兩邊,用重物壓住書頁,手工打眼,穿線打結後,就成為一本書籍的書芯,最後包上封面,再裁切,就成為一本平裝書籍(圖8-9)。

圖8-8 線裝書 圖8-9 三眼訂 10.鐵絲平釘 將書帖按三眼釘同樣的操作方法,配成書芯後,用鉸絲訂書機將鐵絲穿過訂口的書芯,並在書芯的背後彎曲,把書芯訂牢,再包上封面,三邊切光,就成為書籍(圖8-10)。這種裝訂方式稱為鐵絲平訂(writ side-stitching)。用鐵絲訂書籍,因鐵絲容易生鏽,故容易損壞書籍。

8樓:手機使用者

卷和冊是中國古書的兩種計數單位。 「卷」:早期的書絕大多數是用竹簡刻寫後,再用繩子編起來的。

這樣的書都是捲起來收藏。因此早期人們都用「卷」來作書籍的計算單位。 「冊」:

後來紙發明,並且用於儲存書面文獻。這時的書籍都裝訂成一本一本的,一本稱為一冊。 紙質書籍相對竹簡更加輕便,人們就把很多早期竹簡形式的書籍謄寫為紙質書籍。

但是保留了以前的習慣,仍用捲來對書籍進行標號。因為寫在紙上的文字量大大多於同等面積的竹簡所能儲存的文字量。這樣,同樣的一冊紙質書的文字,往往就是好幾卷竹簡的文字容量。

所以,對於同一批書,冊數絕對比卷數少得多。

古代書籍的版式有哪幾種?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書籍的版式有六種:木簡(牘)、卷軸、雕版印刷線裝本、手抄(絹、紙)本、活字刊印本、刻印本。

1、記錄文字用竹木,在竹子上稱簡。木者,稱牘。把字寫在狹長的竹片或木條上叫做竹簡或木簡;寫在較寬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牘或木牘。

2、隋以前,其形式基本為卷軸。史料記載:「宋以前之書籍均系若干卷,並無若干本……」刻印技術,始於隋。

唐朝時宰相馮道、李愚等奏請刊印九經,從此,重要經書均要刻印。刻書風氣,由此轉入鼎盛。

3、雕版印刷;造紙術的發明,人們便開始利用紙作為書寫材料,雕版印刷技藝的傳承方式按組織形式可分為官刻、坊刻和家刻,官刻、坊刻、家刻這三種傳承方式對傳播和傳承揚州雕版印刷技藝,都曾起到重要作用傳承的特點各不相同。宋版書有「紙香墨潤,秀雅古勁」的美譽。

4、刻印本;明以後,其字均為匠人雕刻,不古不今,字型奇異,與宋元均不相同。正文字型是宋體,白紙,黑字,彩色評點,令讀者賞心悅目。清初的刻本,字型分為軟、硬兩體。

硬體是明末的方筆體,軟體為手寫體。康熙後,又恢復了呆板平庸的「宋體字」。

5、東漢時期,出現了成熟的造紙術。唐朝7世紀,已出現雕版印刷術。但在古代,印刷出版的書仍是少數。

大量的個人作品,是用手抄的形式留存的。文房四寶是每個文人書房裡必備的書寫工具。書法也是士大夫的必備素養之一。

中文古典典籍按照書寫、還是印刷而成,區分為「抄本」和「刻本」兩種。「抄本」即「手抄本」的簡稱。名家抄本具有更珍貴的收藏價值。

我國古代紙質書籍的裝訂形式是怎麼樣的,有哪些

卷和冊是中國古書的兩種計數單位。卷 早期的書絕大多數是用竹簡刻寫後,再用繩子編起來的。這樣的書都是捲起來收藏。因此早期人們都用 卷 來作書籍的計算單位。冊 後來紙發明,並且用於儲存書面文獻。這時的書籍都裝訂成一本一本的,一本稱為一冊。紙質書籍相對竹簡更加輕便,人們就把很多早期竹簡形式的書籍謄寫為紙質...

中國的經典書籍都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經典書籍

四書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而五經是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諸子百家叢書 老子 莊子 管子 列子 墨子 荀子 屍子 孫子 孔子集語 晏子春秋 呂氏春秋 賈誼新書 春秋繁露 揚子法言 文子纘義 商君書 韓非子 淮南子 文中子中說 山海經 陰符經 關尹子 亢倉子 鬻子 公孫龍子 鬼谷子 子華子...

古代有那些關於醫學方面的書籍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醫學書籍?

一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 又稱 本草經 或 本經 託名 神農 所作,實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 中 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神農本草經 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多數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