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醬和味增和中國東北大醬有何區別

2021-07-03 00:09:03 字數 3725 閱讀 8228

1樓:一級棒的小卷發

一、吃法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是用來做湯的,做成大醬湯和大醬味增湯;而中國的東北大醬則是用來蘸生的蔬菜或者是拌麵吃的。

二、原料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的材料:大豆,糖稀,鹽,麥麩;中國的東北大醬的材料:黃豆、自制醬引子(玉米麵製成)、鹽。

三、口味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口感細膩,適合做全素湯;而東北大醬味就相比鹹一些,而且更粗一點,裡面有很多碎豆瓣,所以更適合蘸生青菜吃或者拌麵吃。

2樓:有情面包王

韓國大醬和味增和中國東北大醬有以下3點區別。

1、吃法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是用來做湯的,做成大醬湯和大醬味增湯;而中國的東北大醬則是用來蘸生的蔬菜或者是拌麵吃的。

2、用料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的材料:大豆,糖稀,鹽,麥麩;中國的東北大醬的材料:黃豆、自制醬引子(玉米麵製成)、鹽。

3、味道不同:韓國大醬和味增口感細膩,適合做全素湯;而東北大醬味就相比鹹一些,而且更粗一點,裡面有很多碎豆瓣,所以更適合蘸生青菜吃或者拌麵吃。

3樓:尼瑪全存在

韓國大醬和味增和中國東北大醬的區別如下:

1、分類不同

東北大醬主要分豆瓣醬和盤醬。豆瓣醬主要材料有蠶豆、黃豆等,輔料有辣椒、香油、食鹽等。盤醬的主要材料是黃豆與食鹽。

韓國味增主要分赤色味噌及淡色味噌,顏色深淺主要是受制曲時間的影響,制曲時間短,顏色就淡,時間拉長,顏色也就變深。

2、製作工藝不同

東北大醬是僅通過大豆自然發酵製造的,主要的微生物是黴菌和枯草桿菌。而韓國味增是用大豆與大米(大麥)混合用白麴黴制曲製造的。

3、口味不同

東北大醬味鹹更粗一點,裡面有很多碎豆瓣;而味增則口感細膩,香氣豐富醇厚,味道也更淡,更適合做全素湯。

4、用法不同

東北大醬一般是用於蘸生的蔬菜,比如春天的野菜,小根蒜,婆婆丁等,夏天的黃瓜、大蔥也是每餐必備;而和味增主要是以味增湯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魚、肉、蔬菜時也會加入味增。

4樓:禾木由

1、用法不同:

東北大醬一般是用於蘸生的蔬菜,比如春天的野菜,小根蒜,婆婆丁等,夏天的黃瓜、大蔥也是每餐必備;而和味增主要是以味噌湯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魚、肉、蔬菜時也會加入味噌。

2、口味不同:

東北大醬味鹹更粗一點,裡面有很多碎豆瓣;而味增則口感細膩,香氣豐富醇厚,味道也更淡,更適合做全素湯。

3、製作工藝不同:

東北大醬是僅通過大豆自然發酵製造的,主要的微生物是黴菌和枯草桿菌。而韓國味增是用大豆與大米(大麥)混合用白麴黴制曲製造的。

4:分類不同:

東北大醬主要分豆瓣醬和盤醬。豆瓣醬主要材料有蠶豆、黃豆等,輔料有辣椒、香油、食鹽等。盤醬的主要材料是黃豆與食鹽。

韓國味增主要分赤色味噌及淡色味噌,顏色深淺主要是受制曲時間的影響,制曲時間短,顏色就淡,時間拉長,顏色也就變深。

5樓:

釀造黃豆醬 最早可能起源於中原地區,至少2023年,吉林省黑龍江省特有的大醬是黃豆醬的一個分支,韓國大醬類似遼寧黃豆醬,口味介乎河北和吉林之間,吉林深度發酵,河北輕度發酵,河北和遼寧的醬 沒啥味道,吃的挺沒意思,

所謂的大醬,就是吉林省 黑龍江省,特殊的氣候環境,居住方式,導致的釀造方法,聞著臭,吃著香,至少2023年曆史,最初流行於穢貉民族(包裹更古老的所謂當時的肅慎,已被穢貉民族融合掉了),後來逐步向周邊流傳拓展,,在古代流行於 吉林省中東部有平原 糧食產量穩定的地區,山間平原 鬆嫩平原,哈爾平原 牡丹江平原,,根據目前本地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的考察,估測當地種植黃豆的歷史 不超過2023年,

吉林省 ,松原市,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這兩個地方的 我最喜歡,能吃到長夏裡傍晚的空氣和微風的味道,

我居住在吉林省中部嗎,幾乎每日外出閒逛翻山瞎走,注意觀察過個鐘遠古遺址 和地勢風水,,鬆軟的衝擊平原的土地,被翻耕了3000多年,沼澤草甸子地方也斷斷續續的被翻耕了2000多年,那麼大醬也至少是流傳了2000多年,

6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大醬用的醬塊子是在比較溼度高的環境發酵,黴菌長得多。發酵液較稀大醬也是稀態。

韓國 大醬有兩種。傳統大醬用醬塊子。醬塊子發酵環境乾燥,黴菌生長少。

大醬發酵醬塊子整塊用鹽水浸泡,分出醬油後大醬比較幹一些。還有釀造大醬,系用黃麴黴制曲發酵的。也是比較幹一些的。

日本味增是黃麴黴制曲做的釀造大醬,用的原材料是黃豆和大米 各半。有赤味增和白味增。比中國和韓國的釀造大醬味道甜。

7樓:匿名使用者

韓國任何的東西都是盜版東北的,東北是他們的祖宗。

韓國的比東北的微辣,但是沒有東北的好吃。

東北最有代表的就是營口大醬。

韓國大醬和普通大醬有什麼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和中國豆瓣醬的製作略有不同,大型超市的進口食品專架有盒裝的成品,常見的有新鬆大醬,可以買來直接用,很方便。配料表:大豆,糖稀,鹽,麥麩(可能是廠家批量生產的配料)

找到的大醬製作方法及相關介紹如下:

1、將大豆洗淨煮熟、控幹。

2、將其粉碎,做成豆坯。

3、把豆坯晾置於清潔的空中一段時間,接受菌種發酵。

4、把發酵後的豆坯掰碎放置於缸中,並放適量的水、鹽等。

5、發酵一段時間即可。

(注:目前家中自做的醬多是混菌發酵,味道較好,但未必對人體健康有益,尤其是黃麴黴。)

大醬 在古代朝鮮,做菜主要是用醬來調鹹淡。醬是朝鮮民族飲食的基本調料,又是主要的副食品。醬有清醬、大醬、辣椒醬、汁醬、青苔醬、黃醬等種類。

烤肉、烤魚有時要抹上辣醬或大醬,還可以用醬燒製各類菜餚和湯汁,十分美味。中國古文獻《三國志》曾提到朝鮮半島的大醬,而日本則稱大醬為「味噌」。在《大長今》中,長今也將大醬叫「味噌」。

朝鮮民族一般在農曆十月製作大醬,《大長今》對制醬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先將大豆煮到呈煙色後,在石臼裡舂碾成豆沙狀之後製成醬坯。大醬坯一般製成方塊形或圓形,重三五斤,放

置在陰涼通風處,風乾三五天,然後用稻草等將大醬坯繫好,懸掛在房樑上,晾晒40天左右,取下來,再一層醬坯、一層稻草擺放在溫度、溼度適宜之處,使其自然發酵。

數月後,將醬坯開啟、弄碎,將其浸入淡鹽水中,如果醬坯漂浮在鹽水上,說明鹽水的濃度適宜。再用鹽水浸泡發酵半個月左右之後,取出已發酵的醬坯,再將深褐色的鹽水煮開到一定濃度,便成了醬油。這種醬油兼有甘、鹹、微苦等醇厚味道,主要用來調味。

而將已發酵好的醬坯根據口味鹹淡製作成糊狀,便成了大醬。

《大長今》中有一段情節講到,宮廷裡儲存的大醬變味,宮廷上下異常驚慌,因為按照流傳的說法,大醬變味意味著國家將遭受災難。韓尚宮和長今被派往民間調查大醬變味的原因。聰明好學、善於觀察思索的長今發現,宮廷裡大醬變味的原因是有人將醬缸周圍的槐樹砍伐掉的緣故,原來這些樹的花粉可以使大醬更加美味。

根據古代朝鮮人的說法,大醬蘊涵著「五德」:一是「丹心」,與其它味道混合時依舊不失其固有香味和獨特滋味。二是「恆心」,放置很久也不會變味或變質,反而歷久彌新。

三是「佛心」,可以祛除魚肉的腥味。四是「善心」,可以減弱辛辣等刺激性味道。五是「和心」,可以與任何食物相搭配。

戶戶最棒了~~

**是差不多10元左右(小盒裝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有,「新鬆辣醬」,紅色小扁盒子的那種,9元多。購物網上大概也有。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常見的調味醬分為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的甜麵醬,和以豆類為主要原料的豆瓣醬兩大類;肉醬、魚醬和果醬也可以作為調味醬,區別主要是以醬的製作原料來區分,你說的大醬是以黃豆為主料的。

韓國大醬有哪些用處韓國大醬和普通大醬有什麼區別?

大醬肋排原料 肋排一小盒 大概7兩 小土豆若干,白蘿蔔半根。配料 姜 蒜 紅辣椒 韓國大醬 老抽 冰糖。做法 1 肋排洗淨焯水後撈出瀝乾,備用。小土豆洗淨蒸一小會後取出去皮,對半切開。白蘿蔔去皮洗淨,切大塊。大蒜 姜去皮,分別用刀背拍扁。2 舀一大勺韓國大豆醬放入小碗裡,放少許水懈開調勻備用。3 不...

中國和韓國哪個國家厲害些韓國和中國誰的影響力厲害一些

軍事,經濟,土地,人口,國際影響力,中國都完勝,奇怪最近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拿韓國和中國做比較呢,韓國除了表面做得好看一些,內部其實虛的厲害 韓國國土面積不到十萬平方公里,很小的還沒有我們的浙江省大。國家gdp只比廣東省多了一點拉。人口更沒的比。不過韓國現在屬於發達國家,人均gdp到了發達國家水平。軍事...

中國文化和韓國文化的差異,韓國和中國的文化有什麼差異?

韓國和中國文化的差異 很意外,韓國和中國文化的差異在於 勺子 喜歡看韓國電視劇的中國人整理了陌生的韓國文化。特別是,和自己國家的人用筷子同時吃飯和菜的習慣不同,韓國人還使用勺子,他們對這個事實感到很新奇。另外,他們還對 韓國女人抓著頭髮打架 長輩打晚輩的時候一定會打後腦勺 的現象感到奇怪。他們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