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脊柱側彎

2021-06-21 04:51:39 字數 1775 閱讀 1275

1樓:剎

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病,其實這樣的人很多。

介紹一下矯正鍛鍊方法:

造成特發性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是:因重力不均,影響脊柱兩側肌肉的發展不平衡而形成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畸形。自我矯正的訓練方法是:

一、俯臥向前伸單臂:

在墊子上俯臥挺身,使脊柱側彎的另一例手全力前伸,同側手後伸,同時做抬頭挺胸動作。例如胸椎骨有凸者,可做向前伸左臂的動作,俯臥腿和臂同時上舉,俯臥在墊子上,用脊柱側彎的另一側手和同側腳,同時做挺身和上舉的動作。重複20~30次,共練習4組。

二、體轉動作:

兩腳開立,扭轉軀幹,做向胸椎曲凸的同方向的體轉運動。完成一次體轉後,兩臂輕置體側,再重複上述動作(不要做另一方向的體轉動作),在動作過程中強調雙腿伸直,不要移動雙腳,以免減低練習效果。重複20~30次,共練習4組。

三、單臂外振動作: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彎側臂伸直空手用力向體外側振舉到極限,用力放下到體前內側極限,做30~50次。接著手持重物(2.5~5公斤)重複練15~20次,共做4組。

四、持棒向側上方擺動伸展:

俯臥在墊子上,兩手寬於肩距,持棍棒或繩子或毛巾,抬起胸部挺腹,彎曲胸椎曲凸面的另一側手臂,伸直同側面的手臂用力向側凸面使勁做擺振式體側動作,並同時使上體和兩臂盡力向上抬起。如持繩子和毛巾,務必繃緊,不讓其放鬆下沉。重複20~30次,共練習4組。

五、肋木是垂移握把:

面對助木,直臂攀握懸垂身體,然後徐徐向左或向右擺動腰腿,同時順勢移動攀握肋木的雙手。重複練習,不計次數。

六、手扶肋木體側屈:

身體正側面對肋木下站立,用胸椎側凸面方向的手扶持肋木下檔。另一側的手攀握在頭頂上的肋木側,然後向反肋木方面不斷作體側屈運動,必須抬頭、挺胸,收腹,上體不能前傾。重複用30~50次,共練習4組。

七、懸垂體側擺:

正面雙手握單槓或肋木。兩腿併攏,向左右側擺,以使“s”形的脊柱逐漸伸直。重複30~50次,共練習4組。

八、單槓單臂懸垂運動:

凹側臂手握單槓懸垂20~30秒鐘,跳下休息1分鐘,重複練習6~8次。

九、單臂拉引橡皮筋:

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手握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掛在固定物上),凹側臂側平舉,用力向身體另一側拉引,重複30~50次,共練習4組。

十、單臂上舉啞鈴運動:

身體直立,兩隻腳與肩同寬,凹側手持啞鈴(10~15公斤),向上舉起時伸直臂,放下時屈肘,啞鈴位於肩側停止為1次,自然呼吸,重複10~15次,共練習4組。

〔說明〕採用上述矯正訓練方法,在於重點加強脊柱較弱一側的肌肉力量,逐漸把側凸的脊柱拉直。同時,還要注意經常保持較好的動作姿勢,從而達到矯正側彎的目的。

2樓:cookie阿丟

說不好不能提重物

說是女生長大懷孕也有可能加重

儘量睡硬床

平躺,矯正坐姿

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來問我

我也是脊柱側彎患者

3樓:養蘊納喇淳雅

如果是輕度的,則進行姿勢的調整與配戴矯正器是比較理想的辦法。手術是中重度的時候才要考慮的,或是輕度經過調整無效的情況才考慮的。

4樓:昨夜天晴

輕微脊柱側彎通過**能完全恢復,如果脊柱側凸輕微,對正常生長沒有明顯影響,可以去醫院拍整張脊柱站立的**,看看脊柱側凸的具體嚴重程度,平時多注意休息,改善生活中不好的姿勢習慣,會有逐漸的變化,可以多做些運動,可以繼續改善這種現象.

建議選擇具有醫保資質的骨科**專科醫院,這樣**更具有針對性,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對病情的**有著很大的幫助,醫保收費更合理,也能減輕經濟壓力,希望對你有幫助.

先天性脊柱側彎是怎麼引起的,脊柱側彎是怎樣形成的?

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原因,至今醫學上沒有定論。可能是孕婦受過驚嚇或者營養不良導致胎兒脊柱發育畸形,也或者是基因突變。我想電腦輻射也許會是一個誘因,但是並不確定。這個脊柱側彎的成因不好說的,但是先天性的可能是基因變異吧。我是特發性的,上個月在做了手術,我的一位病友就是先天性的脊柱側彎,她的父母也不知道為什...

脊柱側彎會導致駝背嗎,駝背是脊柱側彎的一種嗎?

我有位朋友是脊柱炎,是有些駝背,但以後到什麼成度就不知道了。主要為矯正體操。是早期輕度側彎,特別是功能性與纖維側彎的理想矯正法,也是結構性側彎的重要輔助方法。對脊柱側凸的 作用原理是有選擇地增強脊柱維持姿勢的肌肉。通過凸側的骶棘肌 腹肌 腰大肌 腰方肌的訓練調整兩側的肌力平衡。應該是會吧,可以去醫院...

脊柱側彎怎麼辦

急性期 脊柱側凸多為緩慢進展,嚴重者將影響呼吸及心臟功能,勞動或上樓時會感到呼吸困難或心慌。此時需要患者休息,保持呼吸通暢,吸氧,如症狀無明顯緩解,應立即撥打120行高階生命支援 一般 脊柱側凸的型別及嚴重程度不同,方法各異。觀察主要目的是觀察脊柱側凸是否發展。每4 6個月隨診1次,常規行站立位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