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一句話說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2021-06-19 06:11:25 字數 1795 閱讀 8678

1樓:熙妮軒倪

有人說:世界是物質的.

一說這話的時候他往往會忘記是大腦中樞神經對發音的控制.

而還死犟非堅持.而這是從旁觀者得出的結論.因為他們“清”嘛.

其實我是反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應改為當局者清,旁觀者迷,為什麼呢.

因為旁觀者商量總是有權威的,也就是說權威說了算,更因為當局者是當局的主體,迷也只是物件局事認識不清,沒有認清發生的局事,而第一局內人是當局者與局事,而不是旁觀者,而發生的任何可能性是當局者承擔,故此經驗與理性是當局者清,而當把局事告訴此時的旁觀者的時侯,旁觀者是當局者的物件,而旁觀者是不在當局主體內的,而是外在當局者的,迷的,起碼部分是迷的.

如何才當局者清,旁觀者迷?

局內事實說了算,即當局者相關聯的局內事實“真”來論證當局的清.

提醒對於問題千萬搞不得內外因辯證關係,是混亂的模糊的判斷.

2樓:我真不叫猴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樓: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樓:百小度

身在局中的人很迷惑局外的人卻很清楚知道該怎麼做。

的詩句中什麼說明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道理

5樓:中公教育

蘇軾《題西來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源,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

中。這句詩說明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道理。

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認識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觀的人看得清楚。

6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7樓:國健醫藥諮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8樓:劉呂勝田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題西林壁》中,哪一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9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0樓:夕顏丶拜月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哪兩句詩是說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

11樓:駝晒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寺壁》 橫看成嶺專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屬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詩今譯: 橫看是蜿蜒山嶺側看是險峻高峰,遠近高低看過去千姿百態不相同。

遊人之所以不能認識廬山的真實面目,只因為身處在這層巒疊嶂深山中。 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蘇軾用形容的語言,揭示了這一人生哲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人們在觀察事物時,必須從各個角度進行周密調查,才能明白事物的真相和把握事物的總體。

1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詩“題西林寺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形象的說明了立場不同,結論就不同的道理。

說一句有內涵的一句話,說一句有內涵的一句話。

人的心裡啊,總有看中的東西,只是有的時候註定得不到罷了。有的人生就執念,不惜為此粉身碎骨,有的人生就慧根,知道得不到那就放下,去過另一番生活。可是還有另一些人,想得又得不到,卻要自己硬生生的放下,那就是心底裡的苦了 愛情裡,總有一個主角和一個配角,累的永遠是主角,傷的永遠是配角 有一天,你會明白,善...

什麼是幸福一句話,能否用一句話說出幸福是什麼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就在我們眼前 就在時空的分秒間。1 人生最寶貴的不是你擁有的物質,而是陪伴在你身邊的人。2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回家後吃著媽媽為自己精心準備的佳餚,幸福就是聽著媽媽關愛的嘮叨,幸福就是我每次返校時溫馨的送別。3 幸福像風,來無影,去無蹤 幸福像蜜糖,甜到我們的心裡 幸福像早晨的...

你最窮的時候,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句話說說你最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窮身在穴下,意為非常窘困之意,而在簡化成會意的時候,指的是力在穴下,有勁使不出,所以窮這個字很多人都不喜歡,那麼窮是什麼樣的體驗呢?記得小時候家裡比較窮,窮到什麼地步呢?老爸老媽分家的時候就分了一個破碗,還分了一身債務,家裡兄弟姐妹5個都是老大的衣服穿了之後給老二,以此類推,在我記事的時候還有挖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