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白居易寫出了什麼思想情感

2021-06-18 07:13:27 字數 4192 閱讀 8667

1樓:妍熙世家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全詩意在戰亂給家庭帶來的災難,懷念諸位兄弟姊妹。表達了身世飄零的感傷情緒。

題目很長,題中直接交待了寫作的原因、背景,可以當作序言: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後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悽清。

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

“時難年飢世業辛,弟兄羈旅各西東、”時難,即指題目中所說的“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到白居易和產業,經過這場戰亂已蕩然無存,骨肉兄弟們為了生計也不得不背井離鄉、各奔東西。下一聯寫戰亂結束後的淒涼景象。

戰亂紛爭終於結束了,然而,田地荒蕪,雜草叢生,骨肉親人仍流離失所,漂泊者相望於道。這兩聯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寫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歷來,戰爭帶給人民的都是無窮無盡的災難,親人們有家不能回,戰爭一起,田地、產業個部付諸東流,勞命傷則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來承擔,興、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弔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麼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

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弔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悽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

結尾,詩人用“明月”這一自古以來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點明瞭題意。孤單的詩人悽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他想:

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裡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形成了默契。

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

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2樓:匿名使用者

望月有感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約作於公元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秋天。其時詩人到符離(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亂後過流溝寺》詩,流溝寺即在符離。題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詩人自己均在符離,因此合起來就有五處。

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春,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接著中、光、蔡等州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當時南方漕運主要經過河南輸送關內。

由於“河南經亂”使得“關內阻飢”。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

白居易的 《望月有感》全文,背景和意思

3樓:先天下之憂而

《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註釋1、世業:世代傳下的產業。 2、羈旅:

猶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兩種**,這裡指戰爭。 5、根:

喻兄弟。 6, 弔影:對影自憐,身邊沒有親人,獨對著自己的身影感傷. 7.千里雁:

指離群之雁,孤獨的雁 8.九秋蓬:秋天蓬草脫離本根隨風飛轉,古人用來比喻遊子在異鄉漂泊 9.九秋:秋天

翻譯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上浮樑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和在烏江的十五哥,並給符離和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時勢艱難兵荒馬亂,家業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異地,各自西東。

戰亂以後處處寥落,田園荒蕪; 骨肉分離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離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弔; 同根兄弟隨風飛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無不垂淚; 今夜思鄉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背景《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詩,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

《望月有感》白居易

4樓:雨眾不痛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5樓:巨蟹多多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東西,田園廖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為何是他一生中最奇葩的詩?

6樓:

望月有感這首詩是白居易年輕時寫的詩,和他後面寫的詩風格大相徑庭。詩中表達的意思和中心思想,也都出現了跑題的情況,所以才被稱為最奇葩的詩。

這首詩中所說“弟妹”,其實並沒有真的的親情含義。可能和詩人自己均在符離,因此合起來就有五處。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

而當時的河南發展問題又是居多。

那時候南北方的運輸道路,都是在河南邊關的輸送關。這首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詩以白描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每個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

言辭清麗,不加雕飾,句句扣緊主題,意蘊精深,情韻動人。雖然和白居易平常的風格不一樣。

《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豐富的詩詞,讀起來能聽出民間百姓遭受的離別之苦。在這個戰亂四起,百姓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上傳下的龐大家業也都蕩然一空,兄弟姐妹們都是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多年後再回首過去的故鄉田園,全是一片寥落悽清。

總而言之這首詩就是和白居易平常的詩詞風格完全不一樣,平常都是奔放性詩詞作家,而這首是就有一些小家碧玉的感覺,書寫的更多是兒女情長。

7樓:九方海倫

(月夜寄人)紙裡分明淡墨痕,正如閃閃天上辰。春宵千里無顏色,夜宿xiu萬雙有眼神。

8樓:魔方課堂的忠粉

因為這首詩的全名50個字,詩句卻只有56個字。

9樓:浮生晨風

白居易的詩一般都比較的豪放,而這首詩的風格卻一反常態。

10樓:星期一要吃糕

我覺得他應該當時是想寫一首抒發骨肉相思之情的詩句,但是好像有點跑偏了

11樓:雪

我覺得這是他對於詩不太理解的時候,乾的事情吧,畢竟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12樓:樾玥越躍

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寫的一點都不是他的風格,所以讓人覺得很奇葩。

13樓:大夢子的秋小秋

奇不奇葩詩人自己的看法,並不是留給我們來評價的。

14樓:僧妞

因為這首詩跟他的整體的詩風格完全不符,甚至說奇葩無比。

15樓:不三不四的女子

因為他的文章寫的非常的奇特,所以是他最奇葩的詩

16樓:幸運的夜輕染

因為這首詩用詞非常的簡單,向小兒所做,所以不像是他的風格。

17樓:善燕

小時不識月,喚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掛青雲端。

18樓:erman爾曼

詩呢?帖子裡沒有白氏作品,呌人如何回答?耽誤事!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詩歌的頸聯有哪些意

白居易的 望月有感 詩歌的頸聯有 千里雁 和 九秋蓬 兩個意象。附錄 望月有感 並序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 於潛七兄 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

無窮碧寫出了蓮葉的什麼

夏天 bai 接天蓮du葉無窮碧,映日荷zhi花別樣紅 詩人用 dao一 碧 一 紅 突出了蓮專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屬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巨集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 與 荷花 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

文段寫出了小雨滴的什麼特點

清晨,幾陣隱隱的春雷過後,下起了人春以來的第一場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條條雨絲。層層的雨雲遮住了東昇的太陽。不一會兒,遠近的景物都被迷濛的雨霧籠罩了。早飯過後,雨雖然沒有停,卻也沒有再下大,仍然淅淅瀝地滴著。我拿起傘,走出了家門。雨確實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霧,眼前的世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