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和閩南語在發音上為什麼有很多相似之處

2021-06-05 19:06:32 字數 5458 閱讀 8320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現在的南方話和古代話變化得並不是很大.而北方,自北宋亡以後,被蠻夷所治,語音變化很大,蠻夷化了.現在的河南已是以前的中原了.北平,天津,東北音是變化最大的.

而倭奴呢,學習中國古代音,中古時的也就是隋唐宋這時的音,所以和南方話近啦..北方話變化太大了嘛,所以和南方話才差這麼遠的,以前不是差這麼遠的,都怪北方話蠻夷化了.

2樓:匿名使用者

8.而我的老師說過一句話:你要真得還會古音,你不用學日語,自然就會說。

哇,ai的老師的這句話好厲害

日語跟華南的很多地方的音都象

日語和閩南語發音有些相似,有同感的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日語的語法和朝鮮語、滿語都比較接近,而詞彙的發音方面,日本在唐代直接引入了很多當時的漢語發音,並且是取道吳越引入的(故稱「吳音」)。閩南語的文讀層基於唐代漢語,並且中原移民最早也是取道吳越進入閩地的,閩語和吳語淵源極深……這些用來解答日語部分詞彙發音近似閩南語的東西多半都是常識了。

臺語跟閩南語是同一種語言嗎?為什麼臺語裡日語發音很多?臺語又有哪些是日語發音的詞

4樓:稜毫法廈坡論

您好,據我自己的經驗,都是閩南語的。因為我自己也是講閩南語的,但和臺語還是有些不一樣。我身邊就有臺灣人,與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的語速還是比較快的,有些詞還不怎麼能聽懂。

說到臺語和日語的關係,那就得講到臺灣曾一度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當地人被迫學習日語,所以臺語受到日語的影響。就好像東北地區有的老人也都會講日語一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上臺灣人和閩南人用臺語交流是沒問題的,至少我們在家看臺灣電視講臺語的是都聽得懂的,但是兩個地方畢竟有點地域差距,所以雙方說話各有自己的語言習慣,也有微小的口音區別。不要說閩南和臺灣這兩個地區還是隔開的,就是泉州和漳州,中間隔著個廈門,也是有口音的,但是都能用閩南話交流。

還有一點,就是臺灣的拼音跟我們不一樣,不是與二十六個字母組成的,很怪,我也看不懂。也不是日語。

6樓:知日居士

您好,都是閩南語,但是有些音發音或者語調還是不一樣,閩南話一般以臺語,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最為正宗。

因為2023年以後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教授日語,當地語言就受到影響了。這就是很容易知道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很多臺灣人都能說日語的原因。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

日語為什麼和閩南語這麼像?

7樓:虛構

第一次從日本人嘴裡聽到日語,這種語言聽起來與福建(閩南)話十分相似。

如,日語的「世界」發音和福建語「世介」一樣;同樣,「人類、佛教、氣、家、人民、軍事」等詞彙都與福建人發音相同,甚至水果的名稱如「布多」(葡萄)幾乎也與福建話差不多。

為什麼日語的發音與福建話如此相似?

人們通常認為,在中國文字傳入日本前,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型系。日語源於阿爾泰語系,與古老的土耳其語、蒙古語、朝鮮語和建立中國清朝的滿族人的早期語言,屬同一語系。

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方法對日本古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方法很快由從大陸到日本列島去的移民傳入日本,在幾個世紀裡被日本人採用,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種時代標誌。

王仁把中國儒家經書《論語》10卷和《千字文》1卷帶去日本,這是把漢字正式傳授給日本人的開端。日本人便開始學會使用漢字和寫作漢文,並創立了所謂訓讀的開端,就是將漢字按字意譯成相對的日本語詞。

後來,漢字標記日本語音和紀事的方法,在日本民間流行起來。到奈良時代和平安朝前期,日本更努力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天智天皇(公元668年?

671年)仿唐制建立學制,在**設立大學,內建音博士2人,專司教授漢字發音、書寫漢字和閱讀漢文。

8樓:冷含巧

錯覺 有一部分古漢語字發音一樣 語序 大面積其他單詞發音不同

閩南語和日語相像嗎

9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閩南人,但家裡長輩是廣州人、所以也會說廣州話。

硬要說閩南話和日語像的話,也可以理解,畢竟閩南語是唐朝的官話,但日語發展到今天,雖然不能說完全去中國化、但受其它外來文化影響和自我民族文化。要說閩南人學日語容易的話,我覺得還是太牽強!(我還聽過江西人說他們家鄉話和日本很像呢=.

=)廣州話也一樣,有些字詞發音,你說它像吧?也對,但又不全一樣。

日語就是日語,它有自己的一套發音規則。學日語的時候就把它當一門語言在學,不要想和什麼像不像的,培養日文的語感和節奏才能學好。(就像學英文,我從來沒見過用中文諧音「學」英文的人能把英文學好!!

)迴應zgz0205:扣掉在外唸書和遊歷的5年,我在閩南生長、講了18年閩南話,然後學日語也3年了。麻煩你先看清楚我前面講的,我並「沒有」否認某些字詞的發音的確像(包括廣州話),但也不全一樣(比如你舉的新婦しんぷ確實發音差不多,但新鮮しんせん閩南話裡就沒有n的音、新聞しんぶん在閩南話裡「聞」的音也不一樣不是嗎?

)。何況還有其它發音完全不一樣(或其它國的外來詞)的呢?

所以不能因為「某些」字詞發音像就說它們像、不要以偏概全。(我強調「某些」)順便提一下,我學外語從來都儘量培養它們的語感(首先撇開中文思維方式,更別說方言了,所以我還真沒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發音像」的樂趣/好處)。

本人經濟專業、「本來」學日語是為興趣,偏偏那麼巧大學時代**指導教授是從日本keio university回來的閩南人、教我的日文老師是廣州人、,他們雖然有提到「某些」發音像的地方,卻並不贊成這種方言記憶方式:

就像我「一直」強調語言是一套系統、不是隻有單詞而已,問的是「閩南語和日語像嗎?」我當然說牽強——如果只是某些字詞發音像的話就說像,難道拋開日語本身獨特的句型結構、語法規則等等嗎?

請問單詞都"會背會念"可以把一門語言學得好嗎?或者要求簡單一點,這樣就會說日語了嗎?!

我個人覺得學語言是靠天分+努力。你們班「有個」北方人發音不好,可我在北京、陝西、山東……卻認識很多日文講得很棒的「北方人」。再次不要以偏概全!!

p.s:沒有要筆戰的意思,只是想把側重點分清楚。

以上,自己的經驗。

10樓:經玥源賦

nhk:

閩南語還好...但我覺得...粵語會更像日語...單單是"系"(=

"はい")這個字的發音和用法...己經一模一樣....喎呵呵呵.........

11樓:匿名使用者

像,都喜歡賓語前置,比如 「酒矸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

12樓:金桃排案

我的母語是河洛話,我的體會不相像。

13樓:手機使用者

我是閩南人,有些地方的確很像,比如,數字之類的,所以,我在學日語的時候,我們老師也說我們這裡的人學日語的比其他地方的來得容易

補充:inener你真的是閩南人嗎?或者說你是正在學習日語的閩南人嗎?

上面那句話確實是我們老師說的,我們老師話的意思是,閩南人在學習日語中,記憶單詞和發音的部分,比如,我們班上有個北方人,他的發音經常就沒有我們閩南人來的準確了,你要是正在學習的話,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能發現吧.....再擧幾個例子:設計せっけい、修理しゅうり、新聞しんぶん、新鮮しんせん、新婦しんぷ等等

參考資料:南方話和古代話變化得並不是很大.而北方,自北宋亡以後,被蠻夷所治,語音變化很大,蠻夷化了.現在的河南已是以前的中原了.北平,天津,東北音是變化最大的.

而倭奴呢,學習中國古代音,中古時的也就是隋唐宋這時的音,所以和南方話近啦..北方話變化太大了嘛,所以和南方話才差這麼遠的,以前不是差這麼遠的,都怪北方話蠻夷化了.

回inener:我只是要回答提問者的問題,"閩南語和日語相像嗎?"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爭論閩南人學日語是不是比較容易,而,我要說的是"說日語和閩南語像,是指某些單詞和發音而已,這裡我要強調的也是「某些」,他畢竟還是2個東西,要學習的話,一樣還是要下點苦功的"這就是我的答案,接下來的判斷就交給提問者了

14樓:專打小抄

粵語和日語的當用漢字的片語 發音很像

閩南語和日語就不知道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zgz0205的朋友講的很對,日語中有許多發音象閩南音.我贊同他的看法.

16樓:匿名使用者

開始這個詞的發音貌似一模一樣。。。

閩南語中的字與古漢語發音和意義相同,是古代官話嗎?

17樓:盧鮮兒

閩南語屬於尚未消失的漢語方言,雖然與現代標準漢語有點區別、但也步入了現代漢語的行列,定義為古漢語不夠恰當。也許閩南語曾經是古代官話,但是古代官話不止一種、這與朝代更替有關,其實粵語、客家話、吳語、贛語等也有與古漢語音近義同的例證。漢語書同文卻有多個語音系統,一套語音系統對應著一類方言,好似百花爭妍。

18樓:無名小卒

參考 臺語(閩南語)為什麼又被稱為「河洛語」或「中原古音」呢? 關於「河洛語」的解釋有很多,比較為人採信的是「河南洛陽的語言」的意思。洛陽長期以來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國都,這裡的「河洛話」相當於官方語言,如今天的普通話。

閩南在古時候被成為「南蠻之地」或「南荒之地」,但也有自己的土著居民。在唐或更早的時候,由於朝代的興衰更迭,舊的王朝往往被迫逃亡偏遠的閩南地區。因此,他們的語言也就帶入了閩南。

又由於在競爭中,閩南土著不佔優勢,因此當時中原的語言很快得到發展,因而閩南語儲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語音語意。 據考證,唐朝的關方語言就是現在的「閩南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李白、杜甫等詩人都會講閩南語。這些在他們的詩歌中都能體現,這也就是為什麼用閩南語讀唐詩反而更押韻的原因了。

所以也叫「中原古音」 這裡再補充一點,現在我們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而北京是何時成為國都的呢?沒錯,元朝。而在此之前,北京一直屬於邊關,萬里長城不就是證據嗎?

而現在的北京話,融合了很多地方的語言,特別是在元朝和清朝時,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更使北京話包容了多樣。所以,北京話在一定時期內是變化最快的語言。故現在用普通話讀一些古書,會有一些讀音或意思上的差別。

19樓:走馬雪海邊

不是的,語言是會不斷變化的,北人南遷會帶來中原的語言習慣,然後兩種語言會結合在一起,就像普及普通話以後,閩南語中也夾雜了很多普通話的習慣

20樓:好名都讓y起了

1 首先每個朝代的官話是不一樣的,比如清朝是以天津話北京話為官話。地方**第一次上京時都要提前到某些地方學習這種口音,再去上朝。而閩南語中的幾個字與古漢語發音意義相同並不代表有確鑿的直接因果關係。

歷史學上叫孤證,推論是不成立的。

2 你都說是據說了,材料不一定真實。其次,追溯到春秋戰國的古漢語在傳播時肯定會有改變。比如英語翻譯成中文後的一些變化。(具體請自查)

3 當今的閩南語與古代的閩南語發生了變化,不可同日而語。

4 綜上所述,個人並不認為閩南語是古代官話。推薦題主翻一下說文解字,不過我國研究地方語言的比較少,還主要是北京天津話,難度較大,資料較少。

普通話和粵語,閩南語哪個更接近古漢語發音。其餘兩個又和哪個語

閩南語同粵語等南方語言均相當接近古漢語,此處的接近是相對於普通話而言。現代人只能通過廣韻 集韻等古籍揣測出古漢語的體系同規律,並不能真正還原之。粵語同閩南語包括潮州話都大程度保留了很多古漢語所特有的特徵,譬如閉音 鼻音 一些聲母韻母等現代普通話丟失的音韻 其實這些因素在客家話 吳語等都有一定程度保留...

為什麼臺灣人會說閩南語,為什麼臺灣人老說臺語不是閩南語?

正常啊.每個人的家庭又不一樣.那很多新竹人就會客家話不會臺語 桃園泰雅族的就只會泰雅族語不會花蓮阿美族語也不會臺語臺語是我們的母語,國語是通用語,所謂的母語主要是由家庭所教導的,像現在一堆外籍新娘,我們的母語就更多種了 像我小堂妹的媽是吉林人,每次回吉林玩個暑假回來,說的話哩哩拉拉的,就是學了 吉林...

日語和韓語的發音,韓語和日語為什麼發音和意思差不多一樣?

日語和韓語的發音是有些類似,但是日語發音要簡單得多,基本母音只有五個 a,i,u,e,o,然後用子音k,t,s,n等分別和五個基本母音相拼,例如變成ka,ki,ku,ke,ko等,這樣就組成了日語裡的五十音圖,另有濁音 促音和拗音等也是在這個基礎變出來的,因此並不難學 當然,記住五十音圖的平假名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