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蹬是什麼時侯出現的

2021-05-10 02:50:10 字數 3685 閱讀 6751

1樓:wjia佳醬

中國最遲在西漢時期就有鐵馬鐙的替代物--布馬鐙。

在沒有成熟馬鐙的3世紀前,由於以有馬鞍的發明和推廣,有大量騎士作戰的記錄,如西周晚期的數千騎作戰記錄,到了公元前4世紀戰國兵法對騎士作戰的兵書《六韜》,六韜中就有大量訓練和選拔騎兵的方法,如要求騎士能「絕塵跨溝壑」」衝敵險阻「云云,

可見當時中國騎兵的選拔和訓練之嚴,差不多同時代的中東,更是重灌騎兵的天下,都是沒有馬鐙的夾馬騎行的騎兵,可見在沒有馬鐙的年代,騎士只有更強化的訓練才能彌補;

另外如南歐的亞歷山大的軍隊,大名鼎鼎的夥伴騎兵更是亞歷山大軍隊破敵的突擊所在;北亞遊牧民族的騎士更是從小騎行訓練,加之高橋馬鞍的發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強的機動性和騎術。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上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卻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正如英國史 學家林恩•懷特所言,「就像中國發明的火藥在歐洲封建主義的最後階段為摧毀封建制度做出 了貢獻一樣,中國發明的馬鐙卻幫助歐洲建立最初的封建制度立下大功。」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 馬鐙的出現,人類戰爭史才能出現騎兵時代。馬鐙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準確發明時間目前史學界還無定論。

2023年,中國考古人 員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縣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發現了一對產於公元3世紀 中期到公元4世紀初的木芯包銅皮馬鐙。這對馬鐙長24。 5釐米,寬16。

8釐米,是國際上發現 的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由此可見,馬鐙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以前。

2樓:正康三年

馬鐙應發明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時期,,由北方遊牧民族發明,具體年代不可考。秦朝出現馬鐙是不對的,西漢時期與匈奴人騎兵大量征戰說明西漢可能已經有馬鞍馬鐙。

雖有文獻證據證明漢代鞍鐙的存在,但缺乏考古方面的實證卻是不爭的事實。始皇陵兵馬俑中具有表現細緻的馬具,卻惟獨沒有高橋馬鞍與馬鐙,也始終沒有在考古中發現西漢馬鞍和兩漢馬鐙的實物和雕塑、繪畫等方面的證據。在中國所發現的最早表現高橋馬鞍的文物是東漢末年作品,如雷臺漢墓出土的騎俑和鞍馬彩繪木雕;而最早具備馬鐙的雕塑作品是長沙西晉永寧二年墓中的騎馬樂俑,因這批俑中有馬鐙者只是在馬身左側鞍下有一個三角型鐙具,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側則沒有,且騎者的腳也未踏於其中,所以被認為是馬鐙的雛形,即用於上馬的器具;致於最早的實物雙馬鐙,則是遼寧北票十六國時期北燕馮素弗墓的鎏金銅裹木質馬鐙(圖4)。

但迄今為止,對於西漢和東漢初年的高橋馬鞍及兩漢馬鐙,卻始終沒有發現其實物和能夠證明它們存在的藝術作品。

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東北方的草原地區,約在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就已開始出現馬鐙。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市。

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今北票市)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3樓:匿名使用者

馬蹬是現代騎馬必備的一種工具,使用時拴於馬上,騎馬者馬蹬的腳部懸掛處。最早見於《南齊書》的記載,唐朝以後被廣泛應用。秦漢之際,更加靈活機動的騎兵逐漸取代了戰車。

至唐朝,騎兵成為主戰兵種,用於大規模作戰。唐王朝正是憑藉強大的騎兵一舉擊敗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等周邊遊牧民族,創造了農業民族大規模戰勝遊牧民族的戰爭奇蹟。馬蹬大多使用鐵製成,為的是使馬蹬更牢固,不被脫落。

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蹬的民族;西歐則至8世紀時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馬蹬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雙手,騎兵始可以靠雙腳控制平衡在馬上衝、刺、劈、擊,大大提升了騎兵戰鬥力,並可能依此擊敗歐洲人。西晉時有單蹬,東晉16國時有雙蹬。

馬蹬是匈奴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這之前,人對於馬的操縱十分不便,一旦山路難走,雙腳很難發力。在馬蹬馬蹬發明之前,騎手必須至少一手扶鞍韉,即使發箭也只能一發,很難換剪枝,只能使用單手兵刃和輕型兵刃,雙手刀、錘、斧等兵刃根本不能使用,這一時期騎兵除速度佔優外,其戰鬥力是遠不如腳踏實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騎兵到達目的地後,往往下馬作戰。

馬蹬發明之後,加上長筒靴的普及,讓騎手可以擺脫馬匹對手的限制,大大增加了雙手在騎行中的作用,可以雙手持兵器弓箭,戰鬥力大大增強,而在同時,中原地區卻沒有普及馬蹬,因此匈奴騎兵戰鬥力十分驚人,對中原地區造成巨大的威脅。 除開作戰之外,馬蹬的作用也很明顯。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危險且極容易疲勞。馬蹬馬蹬的出土

相關資料:中國出土馬蹬最早的是東晉, 制式已相當完備.。孫恭恂教授認為三國時期的曹軍已經裝備了馬蹬,考慮到西晉僅延續了28年,雖然沒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國時期已經使用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

但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事實,既曹軍曾一日一夜追擊敗軍500裡,如果沒有馬蹬,大概騎兵們半路上就全都掉下來,也不用追趕了。別小瞧馬鐙這個小玩意兒,西方的騎兵哪個時期可都是騎在光背馬上的,稍微一撞就會掉下來,而並非像電影裡描述的那樣具有做為主力使用。所以中國歷史上對馬的使用並不落後,馬蹬的使用就使騎兵控馬和戰鬥能力大幅提高。

4樓:奔尼帽

秦朝時候是肯定沒有的,三國時期倒是有可能。

最早的馬鐙實物,發現於公元3世紀中葉到4世紀初的中國東北的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出土地點在遼寧省西部與內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市。2023年,考古人員在北票縣(今北票市)北燕貴族馮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對木芯長直柄包銅皮的馬鐙。這對馬鐙長24.5釐米,寬16.8釐米,是國際上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202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

北燕是慕容鮮卑所建立的王朝,當時在東北地區與高句麗互相爭奪地盤,雙方都很重視發展騎兵。由於慕容鮮卑與北方草原遊牧地區關係更為密切,便率先發明瞭馬鐙,從而使其騎兵的戰鬥力猛增。

2023年至2023年,南京象山發掘了東晉琅琊王氏族墓群,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裝雙鐙的陶馬,墓葬年代為東晉永昌元年(322)或稍後。這件陶馬的雙鐙是已知馬鐙的較早例項。

2023年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掘了北燕馮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一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

墓中出土了一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面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5樓:御劍化三清

我個人覺得應該在漢早期應該出現了,不然霍去病的騎兵怎能縱橫沙漠?打的匈奴遠遁漠北~

6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期間基本確定還沒有出現馬鐙,根據秦皇兵馬俑和漢朝銅馬可以證明。最早有明確馬鐙出現的朝代是東晉,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絕對沒馬蹬的,騎馬時必須人大腿夾住馬復。想想也辛苦,腰以下要用力夾住馬,腰上還要用力揮**- -

8樓:匿名使用者

匈奴人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說不準,反正現在出土最早的馬鐙是東晉時期的。

9樓:應詠思

馬鐙大概出現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朝,之前人們上馬都很麻煩,只在馬的一側有皮革制的像繩圈一樣的東西,既不能使人固定在馬上,人的一隻手還要操控馬匹,元朝時出現了雙蹬的馬鐙,並且在繩圈上固定上了木頭做的底,這樣人上馬就變的很方便,由於是雙蹬,只要夾緊雙腿就可以固定在馬上,解放了雙手,使得雙手都可以操控**,所以元朝的騎兵當時在世界上幾乎是無敵的。。。。一直打到了小亞細亞。。。秦朝時不可能有的,三國只有簡易的原始馬鐙。。。

最接近現代的馬鐙就是出現在元朝。。。

戲子誤國亂國殃國的說法是從什麼時侯出現的呢

戲子 的說法是從晉朝出現的,而後衍生的戲子誤國 亂國 殃國的說法則是內來自於不同的歷史事件。容首先,戲子的說法誕生於晉代。中國在漢代就出現了源自對狩獵活動模仿的角抵戲,在漢之前它被稱為 蚩尤戲 戲子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一隻是個貶義的詞語,因為在 士農工商 的古代階級觀念中,戲子屬於最低階級,是一種低...

標點符號起源於哪個國家,是什麼時侯開始用的

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只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罷了。闢如在戰國時代的竹簡中就可以見到 型符號,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結束 又如 作用就融合了現代的逗號與句號,用來表示斷句。在古人的記載中,宋史 何基傳 稱讚何基 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

夢見女兒小時侯一起洗澡的情景是什麼意思

夢見洗澡,一方面表示你想 渴望愉快的性經驗 或是想要淨化心靈,徹底改變眼前的生活,帶來人生的轉機。另一方面,也可能預示疾病。男人夢見洗澡,表示身體健康,同時也暗示有 的衝動,在心理分析中,被稱為典型的 洩烘夢 在年輕的男生中,這是個很常見的夢。女人夢見到自己洗澡,也暗示了內心中對 的渴望。已婚女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