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書法大師 張旭的“肚痛帖”內容是什麼

2021-05-07 22:55:36 字數 3715 閱讀 1961

1樓:cy辭言

《肚痛帖》內容: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肚痛帖》為宋嘉佑三年(1058)摹刻上石,傳唐張旭書,一說為宋僧彥修書,但歷來多沿承張旭說。內容為瑣事書牘。

《肚痛帖》:單刻帖。無款。草書,6行30字。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趣濟,內撅外拓,千變萬化,神采飄逸,極有情趣。

2樓:叫那個不知道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擴充套件資料唐(618—907年) 張旭書。高41釐米,寬34釐米。此石為 北宋嘉由三年(2023年)摹刻。

  明 王世貞跋雲:“張長史 《肚痛帖》及 《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此《肚痛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

從刻帖中可以看出,寫此幅字時是蘸飽一筆一次寫數字至墨竭為止,再蘸一筆。這樣做可以保持字與字之間的氣貫,還可以控制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使整幅作品氣韻生成,產生“ 神虯出霄漢,夏雲出嵩華”的氣勢。  釋文:

忽 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 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3樓: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肚痛帖》:單刻帖。無款。

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千變萬化,神彩飄逸。全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氣韻生成。明王世貞跋雲:

“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

拓展資料:

張旭 (唐代草書書法家)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4樓:哲學鼎端

《肚疼帖》考略

一帖肚疼草書好,!

八竿難打臨床棗。!

二刻字數通天妙,!

百態神韻寓意好。!

三思診術詮幾遭,!

五車愚知本然昭。!

十界芳花彼岸俏,!

九荒靈識笑柄撈。!

耿閣:草於2023年11月10日上午10點21分。

●●●本詩文的之其成因的因果因素之原因:“就是其《肚疼帖》的內容的不確定性的認知上的那麼一點點一縷愚見略識之思緒而才得以使其本詩文所能成立之的”。也就是說:

“《肚疼帖》文有其被譯字的不確定性才使得本詩文能所得以成立面世的”。說到《肚疼帖》文字內容原貌的問題若如按其眾識共知的理性的認知認為:“望文生義·望形生義·望景生字·望情生字·的臆想臆唸的所為恐怕都是不妥或有待商榷的”。!!!!!

●●●看來還是得情理兼顧才能是其真然實際化。按理說:“張旭所處的時代是不可能有其“臨床”的字情字事易理的字眼出現的之其所謂的“臨床”只不過是現代醫學所出現的一個醫學上面的一個學醫術語辭而已罷了”。!!!!!

●●●《肚痛帖》真跡不傳,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西安碑林。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文曰: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耿閣:

語】:其之《肚疼帖》的最後一句:“或概然或實然或本然之謂:

“如何為汁,非診術。(整篇的意思就是:“肚子疼了,非常難受,痛不堪言。

服大黃湯,冷熱病癒。如何為汁,本意熬藥;不歸診術,而屬湯法。”如何熬製湯藥的問題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這不屬於醫療診治方面的醫療技術的性的問題”。

)已結束的愛:

2018-03-2-8:00   大家經常聽說“臨床”這個詞,醫生在討論一種病情時就經常說“從 臨床上講……”,但許多人不一定知道臨床是什麼意思。臨床,從字面上 就可以瞭解,那就是“醫生親臨病床”,也就是去檢視病人的病情,引申 後的意思就是一般病症的治病經驗。

“臨床”是現代醫生的說法,古代叫“行醫”。        古代的醫生都是行走天 下來救濟蒼生,如扁鵲醫生雲遊天下,四處^醫,到處都留有他的蹤跡, 以至今天的人們都難以判斷出他的家鄉。      再如孫思邈,他生於陝西銅川, 而墓地卻在濟源王屋山。

古代的醫生行醫就是走到病人家裡,去掌握最真 實的病人資料,這樣不僅可以免去病人去尋找醫生的勞累之苦,又可以使 醫生對病人的病情瞭解得更加細緻人微。

5樓:采采柔逸

1、《肚痛帖》相傳是唐代張旭所書,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內容為“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2、《肚痛帖》真跡不傳,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在西安碑林。這幅作品開頭的三個字,寫得還比較規正,字與字之間不相連線。從第四字開始,便每行一筆到底,上下映帶,纏綿相連,越寫越快,越寫越狂,越寫越奇,意象迭出,顛味十足,將草書的情境表現發揮到了極致。

可以看出,張旭這種縱橫豪放的情懷,張揚恣肆的宣洩,泰山壓頂的氣概,變幻莫測的態勢,在奮筆疾書的狂草中,橫空出世,讓觀者驚心動魄。

拓本(見下圖)

3、、張旭,字伯高,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以草書知名。傳其嗜酒,與李白、賀知章等號“飲中八仙”。

6樓:匿名使用者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7樓:山野綠竹

最後三字為“非冷木”,古時“冷木”是一種病。哈哈,僅功參考

張旭《肚痛帖》還在世嗎

8樓:匿名使用者

肚痛貼無款,傳為唐張旭書。草書6行,共30字。

明王世貞跋雲:“張長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數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測。”此《肚痛帖》僅30 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

從刻帖中可以看出,寫此幅字時是蘸飽一筆一次寫 數字至墨竭為止,再蘸一筆。這樣做可以保持字與字之間的氣貫,還可以控制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使整幅作品氣韻生成,產生“神虯出霄漢,夏雲出嵩華”的氣勢。

釋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熱所/ 致欲服大黃湯/ 冷熱俱有益 。

張旭 字伯高,吳郡人,世稱張長史,生卒年月不詳。他得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新意。他的楷書端正謹嚴。

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韓愈說:

“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 ,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他能把書法藝術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書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藝術境界。在書法藝術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可以說,他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己的個性,而在書法上成了有創造力的無愧於自己時代的書法家。

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遠超過了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盛唐氣象。

9樓:匿名使用者

《肚痛帖》:單刻帖。無款。

草書,6行30字。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趣濟,內撅外拓,千變萬化,神采飄逸,極有情趣。原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已失傳,現為宋代摹本

10樓:匿名使用者

肚痛貼早就不再世了.

張旭草書的人物簡介唐朝時期,草書的代表人物是?

唐開元 天寶 公元714 756年 間吳 今江蘇蘇州 人。張旭,唐朝開元 天寶 公元714 756年 間吳 今江蘇蘇州 人,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 飲中八仙 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 裴文劍舞並稱 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 賀知...

小草和大草書法的區別,大草書法怎樣寫

1 小草 小草是一種在繼承章草的基礎上,適應隸書向楷 行體發展趨勢和形體上的變化,進一步省減了章草的點劃波磔,成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體。2 大草 大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脫胎於小草,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在小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 一筆書 總結 相對來說,小草偏於閒適 優雅,大草則極...

請問顏真卿的草書名篇是什麼,顏真卿書法代表作

祭侄稿 全稱 祭侄季明文稿 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 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麻紙本,行書 縱28 2釐米 橫75 5釐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 趙氏子昴氏 大雅 鮮于 樞 鮮于樞伯幾父 鮮于 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 元張晏 鮮于樞 明吳廷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