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歷任社長,西安易俗社的簡介

2021-05-12 14:47:51 字數 5001 閱讀 1374

1樓:奶茶櫜

原為「宜春原」,清末固原提督張志行(蒲城縣人)之子張少雲愛好二簧,內購地建築室內劇場,以容演二簧為主。**五年(1916),軍閥陸建章督陝時整修,裝置了西安最早的轉檯,作為京劇演出場所。**六年賣給易俗社,該社又對原舞臺進行改造修葺。

由當時陝西督軍陳樹藩書題「易俗社」牌名。「宜春園」始更名為「易俗社劇場」,成為陝西最早的現代化劇場之一。 劇場由前廳、觀眾廳(含樓座)、舞臺、演員化妝室組成,磚木結構。

設座席九百零四位.該劇場長期為陝西易俗社(今西安易俗社)固定演出場所。自其建成後秦腔正式進入劇場演出,三十年代的現代燈光佈景也首先在這裡出現.

西安易俗社的介紹

2樓:瑪麗

西安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創辦於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2023年,迄今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藝壇三大古老的劇社之一。位於西安市關岳廟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2023年,易俗社劇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十年前李淑芳作為易俗社的當家花旦,為什麼迫不得已離開了自己心愛的舞臺呢?

3樓:小張同學

李淑芳,十年前那絕對是易俗社的當家花旦。但是她卻迫不得已離開了舞臺,對於這段往事,李淑芳不願再提起,可是在她的藝術生涯當中,這無論如何又是她跨不過的坎。

我認為李淑芳之所以在她表演事業的上升期選擇離開舞臺,一是因為當時社會面臨的文化背景。2023年,西安市在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西安秦腔劇院****整合了五一劇團和尚友社到三意社和易俗社,改制最直接的結果是兩大劇團的一批著名演員撤離一線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各方利益角逐,很難達到一個平衡點。

正在李淑芳個人表演技藝最純熟的時刻,卻和其他一些優秀的秦腔演員一樣,被一刀切的排除在外,從而基本上離開了她自己為之奮鬥的秦腔舞臺,讓人唏噓,不得不說是秦腔界的一大損失。 本來易俗社近年來就沒有培養出幾個有名氣的演員,骨幹演員李淑芳的退休可以說是對易俗社致命的打擊,肖派唯一的中堅力量徹底從易俗社前線舞臺上下來了。

二是因為李淑芳雖唱功一流無人能及,但她的社會關係網不如旁人那麼堅固,再加上一些人情世故的影響,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上相對薄弱的人自然而然就要吃虧,因此上李淑芳離開易俗社,離開秦腔舞臺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淑芳雖然離開了自己深深熱愛的舞臺長達十年之久,但是她一刻也未停止傳承和發展秦腔藝術。靠民間力量搶救、保護、傳承幾乎斷代的劇種流派,其艱苦與堅守,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4樓:星空

因為雖說她是當紅花旦,卻並沒有什麼人脈,而且他又不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利益,恰巧碰到文化體制改革就被,排除下來了,但是儘管說他離開了自己喜歡的舞臺,卻開闢了另外一片天地。

5樓:生如夏花路子野

西安秦腔劇院****整合了五一劇團和尚友社到三意社和易俗社,在整改時涉及多方利益,李淑芳並沒有什麼人脈資源,因此逼不得已,離開了舞臺。

6樓:

李淑芳離開了自己心愛的舞臺,主要是當時西安秦腔劇院****整合了五一劇團和尚友社到三意社和易俗社,而面對大改動,李淑芳沒有什麼人脈資源,社會資源,只能被迫離開。

7樓:

一個人的人生之路並不時候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有利益衝突時我們就不得不去迴避,李淑芳即使演技再好,但是沒有人脈也是不行的。

8樓:只怕是紅顏難逝

還是現實問題,因為越來越多的新事物的出現。就比如現在人工智慧也代替人類的很多方面。本來行業可能發展不好,又面臨劇組改組,最直接的利益關係。就導致人無可奈何離開劇組。

9樓:選擇的坑

其實以前的演藝圈兒和現在的是一樣的,如果你沒有人脈,或者是大公司來捧你那麼你想火是很難的,所以說李淑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得已才離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李淑芳雖然唱得好是當家花旦,但是她並沒有什麼人脈資源,又恰巧碰上易俗社被西安秦腔劇院****整合,在涉及多方利益無法選擇的情況下只好選擇離開。

11樓:nice心歸途

2023年,西安市在進行文化體制改革的時候,正在李淑芳個人表演技藝最純熟的時刻,卻和其他一些優秀的秦腔演員一樣,被一刀切的排除在外,從而基本上離開了她自己為之奮鬥的秦腔舞臺。

12樓:一個電風扇

那個時候局勢有點動盪,而且,她沒有強大的背景。

可能在一段時間來說,她比較出名,但是如果人們一旦厭煩了這樣的面容,那麼她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高培支的人物經歷

雙錦衣故事情節

13樓:瘋狂的王老闆

西安著名秦腔劇社——易俗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一路西段,是最重要的秦腔藝術社團,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該社2023年8月創立於西安,原名「陝西伶學社」,後改名「陝西易俗社」。易俗社建立時的最初地址是西安城內西南鹽店街的順、直、熱、察、綏五省會館。

創辦人為同盟會成員與當地社會名流,如楊西堂、李桐軒等。楊西堂為易俗社首任社長。其初創時期的宗旨為「移風易俗,輔助社會教育,改良戲曲,救濟貧寒兄弟」,因此規定不上演傳統劇目。

為此社員新編了大量新戲,如《山河破碎》、《一字獄》和《人月圓》等。約在**五年,易俗社遷到武廟街(今西一路)的原「霓春園」,佔地六十多畝。劇場後面的空地上建有露天劇場,並提供部分空地出租給商販作為市場。

露天劇場和市場東南向設門通往案板街。易俗社與莫斯科大劇院和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也是我國第一個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團體。

易俗社在百餘年來始終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為秦腔乃至中國戲曲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演出數百部經典劇目《三滴血》、《火焰駒》等劇目歷經百年,久演不衰,儼然已成為秦腔的代名詞,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提起易俗社,就不得不提到它為中國戲曲舞臺所創作的800多部戲曲劇本,在中國僅此一例,這800多部原創的戲曲劇本也預示著它和其他的戲曲班社有著極大的不同,它努力使秦腔成為當時市民階層的文化,所以避免了劇作中以行當齊全的傳統劇目講故事、鋪張揚厲的花臉戲和鬚生戲,取而代之的雙生雙旦的故事結構,改用對傳奇故事的藝術表現,從而加重秦腔的舞臺效果,以達到輔助社會教育的作用。由呂南仲先生擔任編劇的《雙錦衣》便是這樣一出經典之中的經典。

從早期的劉箴俗、劉迪民、沈和中、路習易、馬平民、湯滌俗到八十年代的肖若蘭、尹良俗、全巧民、王芷華、張詠華、郭葆華、張錦華、孫莉群、任慧中、桑梓……他們的演繹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2023年,魯迅從北京赴西安西北大學講學,正巧此時易俗社上演《雙錦衣》,由當家花旦劉箴俗主演。來自南方的魯迅很快被秦腔慷慨激越的戲曲形式打動,並察覺到編劇移風易俗、啟迪民智的良苦用心。後來,魯迅還在易俗社陸續**了《大孝傳》《人月圓》等秦腔名劇,感佩之至,特為易俗社題寫了「古調獨彈」四字,製成匾額至今仍掛於易俗社內,見證這段往事,並將講學所得五十塊大洋贈與易俗社。

自2023年6月15日起,由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惠敏莉帶來的秦腔戲《雙錦衣》將在西安易俗大劇院上演,這部戲精彩紛呈,令人期待。《雙錦衣》以南宋抗擊金兵為背景,講述了姜家兩位女兒的愛情故事,情節坎坷曲折。劇中出場的主要人物多達30餘位,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易俗社實力演員將悉數登場。

為了這次復排,易俗社還特意邀請了王芷華、張詠華、孫莉群、郭葆華、任慧中等多位老藝術家前來指導。從3月開始,老藝術家們修改劇本、整理唱腔、設計舞美,排練時更是精益求精、親自示範。據孫莉群老師說,「原本《雙錦衣》要演7個多小時,可為了符合現在觀眾的看戲習慣,我們保留精華、刪繁就簡,把時間壓縮到了5個多小時,分成前後本演出。

」秦腔《雙錦衣》是易俗社老社長呂南仲先生的作品,上演於2023年元月。呂南仲,浙江紹興人,清末附生,早年到陝西,雖是南方人,卻酷愛秦腔。在易俗社工作近九年,創作出了《雙錦衣》《殷桃娘》等多部大戲和《端陽節》《十二金釵》《十二錦屏》等十餘出經典摺子戲。

但創作、首演於2023年的《雙錦衣》無疑是其巔峰之作,近百年來,只要這齣戲掛牌演出,必然座無虛席。該劇講述了宋時,洛陽鄉臣姜景範生有二女,長女名雪春,許學生王善;次女琴秋,許學生吳給。姜命二女各繡錦衣一件,以送各自未婚夫婿。

王、吳有兩個同學,名叫蔣成史、許本德。此二人系紈絝子弟,對姜家二女垂涎三尺,同**害王、吳而奪其妻。一日,蔣、許約王、吳同去釣魚,蔣推吳落水。

蔣向琴秋求婚,未得應允。姜設宴招待王及許、蔣二學生,命琴秋與之相見。是夜,蔣、王被安排在園中不**間歇息,蔣臨時與王更換了住房,琴秋來窺,將王誤認為蔣。

王覺室外有人走動,冒然出,恰將燈籠碰滅,琴秋倉惶逃走。時許在暗中見琴,即冒充雪春,強求王善苟合,企圖達到奪取雪春目的。王以為此行無恥,怒斥退之,留下休書而去。

蔣又冒充王善至雪春房中求歡,被雪春以鏡擊昏。蔣求婚不成,即誣雪春因姦殺人,在其父逼迫下,雪春自縊,被入室盜物得女俠金相鳳救下,逃往外地。琴秋逃入尼庵。

後金兵南下,落水獲救的吳給又扶康王自立,官拜御史,審明瞭雪春冤案,兩對未婚夫婦終於在江南相遇,共慶團圓的故事。

《雙錦衣》劇情脫胎於《宋史紀事本末》,以雙生雙旦、生旦淨末醜行當齊全著稱,當年是易俗社的看家戲。易俗社的傳承,不僅僅是表演的傳承,更有**、舞美等一系列舞臺呈現的全方位傳承。據易俗社老藝術家介紹,《雙錦衣》在2023年前後、2023年前後、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進行了復排和修改,距今最近的一次復排演出是2023年易俗社80週年社慶時候的復排演出,已經過去了23年。

此劇行當齊全,情節曲折複雜,一直是易俗社的看家戲。在「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易俗社青年一代新復排《雙錦衣》將在6月15——24日,每晚19:45在易俗大劇院獻禮上演。

該劇重回舞臺不單是為了承傳秦腔這種活態文化,更是為了弘揚以傳統為根,價值為魂的文化觀點。在普通觀眾眼中,對《雙錦衣》的印象大多源於其中的重點場次《數羅漢》一折,尤其是其中主人公姜琴秋的核心唱段突破了秦腔十字句和七字句唱詞格式,唱詞是這樣:「一個兒、兩個兒、三個兒、四個五個六三六一十八尊羅漢。

我問你喜的、笑的、怒的、愁的都是為那般。難道說喜我、笑我、怒我、笑我、愁我情根未能斷,怎知我心似冰雪寒……」通過這些創新的唱詞,促進了秦腔聲腔藝術的改革出新,也使人物的內心感情一步步加深。此次復排演出,現任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社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第二十四屆梅花獎得主惠敏莉飾演姜琴秋,由於她高超的演技,對角色的準確把握,加之對每一個細節的認真雕琢,終於演繹出了一折全新的秦腔經典「數羅漢」,不由讓人擊節讚賞。

古都西安歷史悠久,西安有哪些地方更能體現歷史文化

還有不得不去看的就是兵馬俑,這個太有名了,就不詳細介紹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西安畢竟是千年古都,有太多歷史文化名勝古蹟,比如大雁塔 鐘鼓樓 古城牆 大明宮都是非常值得去的,還有很多吃的地方也很有名,不過口味上都是經過改良的,和歷史上的原味一定有很大的區別。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和華清池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