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戲和曲的關係

2021-05-02 11:35:40 字數 4689 閱讀 3793

1樓:

我覺得演員和戲曲,是誰成就了誰?這是閒暇時間腦子裡突然蹦出的一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因為許多人對戲曲不感興趣,所以一時也沒有答案,但我們試想一下,演員和戲曲的關係,就好比影視演員和影視劇的關係,對於影視劇,大家一定不陌生,層出不窮的電影、電視劇充滿了我們的娛樂時光,對於明星的日常動態,吃瓜群眾瞭如指掌。

提到周星馳,會想到他那無厘頭的搞笑;提到成龍,會想到他那趣味性的打鬥;提到吳京,會想到他敬業和大國情懷等等,對於戲曲,大家最熟悉的還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我們很難武斷的說,是誰成就了誰,今天就以豫劇前輩張自立先生的故事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在早些年,初入戲曲行業內的小白,似乎還對張自立先生不熟悉,別人口中的「自立哥」,也吊足了一眾小白的胃口,跟著人群去聽一次,因為對戲曲瞭解甚少,也沒有感覺唱得有多好,反而認為他嗓子沙啞、沉悶,唱腔不好聽,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表演的生活氣息十足。或許這就是對於張自立先生的第一印象,不好也不壞,但是隨著之後的相處和工作上的來往,對他有了更多的認識。

張自立,2023年出生,自幼在郾城豫劇團學戲,學成以後,因為生活所迫,曾流落至新疆、西華等地擔任主演,有專業的也有業餘的演出團體,最後在漯河市豫劇團擔任業務主任直到退休。有一次,一部新劇要登上舞臺,參加戲劇大賽,可在確定人物時,一個反派人物花臉卻在劇團中找不到合適的,而當時身在劇團的張自立,最擅長的就是花臉,雖然因有事辦理了留職停薪,但是他主動請纓,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停掉,積極投入排練,之後的排演、參加比賽都如期參加了,戲劇的名次雖然不理想,但是他塑造的極具個性的人物卻在觀眾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望採納!

2樓:都有華

謝邀…這個題目太大了,我也實在是才疏學淺,而且我也只研究崑曲,姑且從傳統戲曲的一方面——崑曲的角度來答答吧。崑曲,或者說崑劇,這個劇種比較特殊,清末以後好幾次面臨失傳的局面。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劇目,名為傳統,實為新「捏」,和明朝、清中葉時期的演出情況肯定有很大的出入,比方說北昆的「馬西廂」、省昆的《桃花扇》等等;或者說由於舞臺表演的需要,各個劇團對劇本進行了一定的刪改,實際演出時又和《綴白裘》《六十種曲》有一些出入,比如說北昆的「時牡丹」。

所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傳統劇目」,它實際上是「創新」的,所以說一味地反對創新,我覺得是不好的,從崑山腔到崑劇,崑曲之所以能延續六百年,就在於「合時宜地創新」:魏良輔改革是一種創新,哺育其他劇種時又接受其他劇種的反哺也是一種創新…………再來聊聊題主提到的一些新編戲的情況。一個是政治原因,尤其是北昆的一些新編戲吧,政治氣息相對濃厚些,這個就不多說了;再一個近年的新編戲也不是說都「丟了老東西」,上面的一個回答把日本捧到極高處,把中國戲曲踩在腳下,我個人認為不太客觀。

省昆的《紅樓夢》,前幾天蘇崑上演的《琵琶記·蔡伯喈》,這些劇目的美學觀仍然是很傳統的,指導老師也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再比如《憐香伴》和「觀其復」《玉簪記》則是恢復了清代的妝扮,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對傳統的迴歸。至於某些確實值得批判的新編戲,我相信時間和觀眾會對它們進行過濾。

崑曲迴歸的時間還很短,它既古老又年輕,它也需要時間去摸索,需要時間去探尋與時代結合的更好的方式,當然了,如果不是摸索而是故意譁眾取寵、媚上而為,則值得口誅筆伐,應另當別論。上面聊了發展,接下來說說傳承。崑曲的傳承其實非常艱難,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很多老輩會的戲都來不及傳授。

為了不再造成遺憾,現在的老藝術家都非常敬業非常勤懇地在「傳戲」,七八十高齡了仍然在演出、在教學,非常讓人感動。但是在傳承過程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方說南派的《夜奔》,很少上演和傳授,基本現在都是侯派的路子了。綜上所述,我覺得應當是傳承中有發展,發展中不忘傳承。

至於那些「走歪了」的創新,時間會給我們答案。我敬佩崑曲人的敬業,我欽羨崑曲人真誠的熱愛,這樣總結吧,「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3樓:不下雨的雲

中國的傳統戲曲中的戲和曲的關係,他們都是相互關聯的,都是用五線譜組合的曲子,戲曲戲曲自然包含有「戲」有「曲」兩個層面,而戲是偏重於事,曲是偏重於樂。

4樓:單身戒嚴令

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唸做打,綜合了對白、**、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   戲曲是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又說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漢族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

漢族的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一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戲曲始終紮根於漢族民間,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看戲至今仍然是漢族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

一般說來,北方人多喜看京劇,南方人則多愛好越劇,各種地方劇種都有其自己的觀眾物件。遠離故土家鄉的人甚至把聽、看民族戲曲作為思念故鄉的一種表現。   釋義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

是包含文學、**、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各種表演藝術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更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戲和曲的關係?戲主要是詞,曲主要是樂,戲劇之詞和**的完美結合。

6樓:梅雨時節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細河區實際上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部分。二者也是相等相輔相成的關係。戲是表演,曲是配樂,好的戲能引人入勝,而好的配樂能夠烘托的氣氛。

7樓:在生活中成長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戲側重於表演和情節,而是主要體現在唱和吟方面,二者結合在一起稱為戲曲,包含唱唸做打各方面。

8樓:北靜秋梵

傳統戲劇中的戲和曲的關係是戲,有表演的成分曲就是演唱的曲目和唱腔,這是他們兩者互相協調又統一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的戲曲

9樓:佛又槐

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10樓:往事只能回味

1、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它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它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的綜合性,使中國戲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詞、**、美術、表演的美熔鑄為一,用節奏統馭在一個戲裡,達到和諧的統一,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國獨有的節奏鮮明的表演藝術。

2、中國戲曲中最重要的一點特徵是虛擬性。舞臺藝術不是單純模仿生活,而是對生活原形進行選擇、提煉、誇張和美化,把觀眾直接帶入藝術的殿堂。

3、中國戲曲另一個藝術特徵,是它的程式性,如關門、上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戲曲中既有規範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戲曲藝術被恰當地稱為有規則的自由動作。中國傳統文化之戲曲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

它有著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集體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中華民族對於人類的偉大貢獻。 中國傳統文學藝術是中國古代人們思想感情的直接抒發和真實展現,其涵蓋面很廣,包括詩歌、散文、**、戲曲、繪畫、書法、**、舞蹈、雕塑等,所有這些都承載了人們的情感,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戲曲作為我國一個獨特而富有魅力的一個傳統文化,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的沉澱和陶冶,已經成為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繽紛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獨樹一幟。戲曲代表了對整個中國藝術的總結,其原則在戲曲裡得到了一種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虛擬化。 戲曲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它既是個文學概念,指戲中之曲,是一種韻文樣式,又是一個藝術概念,指中國的傳統戲和現代的國劇——京劇及各種地方戲。

 中國戲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記載和影象表達的原始時代歌舞,但此時代的歌舞雖有摹仿性質,但它的宗教性質卻決定了它並非審美靜觀之物,不是純粹的表演,還不能稱為「戲曲」。 先秦是戲曲的萌芽期,經過長期的形成,到隋唐時期,中國戲曲開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參軍戲、歌舞戲,宋金時期的雜劇,元雜劇的形成將中國戲曲藝術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明清傳奇的形成是戲曲藝術的又一高潮。

 清代地方戲的繁榮,促進了中國近現代戲曲的發展,以崑曲和京劇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戲曲以其本身的綜合性把各門藝術結合在一起並使之精緻化。 戲曲藝術綜合性、程式化、虛擬性的特點,使戲曲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在世界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使戲曲保持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基於中國戲曲劇種歷史發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豐富性、複雜性及多元多樣,對中國戲曲劇種保護與發展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區別、劃分齣戲曲劇種的差級來,是有針對性、保持劇種個性風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護。

保持和發揚地方地域文化藝術特色、戲曲劇種特色,才能體現該劇種作為一種藝術的個性獨特性,才能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觀眾,才能在豐富的戲曲大家庭中凸顯自己的個性魅力和藝術價值、文化價值。

11樓:

中國傳統戲曲中,戲指的是歌舞,說唱滑稽戲。曲指的是體裁。

12樓:

中國傳統戲曲中,戲偏重於事, 曲偏重於樂。戲是歌舞,曲是體裁。

13樓:楊柳依依

中國傳統。其中的戲和曲,他是兩個不同的節目,一個是唱詞,一個是曲調。現在的人都弄混了,不知道他是怎樣的。

14樓:相伴直至遠方

除「傳統戲曲」的定義不太明確外, 「戲」的指涉也不明確——是指「劇本/劇情」, 還是指「表演」。

撇開上述問題不論, 戲曲的**是戲曲血緣的標誌, 但表演不是。

另外, 「生書熟戲, 聽不膩的曲藝」(雖然這話很沒邏輯) 也顯示出「戲曲」是可以甚至常常在脫離完整劇情的情況下, 單純欣賞其唱腔本身的。

傳統戲曲中主要角色也稱什麼,中國傳統戲劇中的四大角色是什麼

京劇行當的發展演變,總的趨勢是由繁而簡,直到今天,生 旦 淨 醜成為京劇的四大行當。上千出的京劇劇目中,有不可勝數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可以歸入生 旦 淨 醜四大行當。1 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 小生 武生 紅生 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

中國傳統戲曲由盛及衰原因透析

戲曲bai 的衰落主要是近幾十du 年的事。最粗淺的原因有幾zhi條 dao 劇團國營,工資制。一內個劇團中演員容不僅要養活自己和行政冗員,還要聽從外行行政人員的指手畫腳,很多劇目禁演失傳。名演員被捲入各種政治風浪之中,難以展現藝術才華。文革前後,傳統劇目徹底停演,眾多戲曲名家含冤而死,演員出現斷層...

中國傳統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應該是怎樣的呢?

發展速度是比較緩慢的,而且中國傳統戲曲的種類比較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戲曲文化,比如說崑曲,京劇,晉劇,黃梅戲,花鼓戲,培養了很多優秀的戲曲傳承人,也將裡面的文化進行了傳揚和繼承。戲曲的發展過程是豐富的,一直在不斷的創新,一直在不斷的演變,繼承了一些戲曲文化,但是也有了新的發展。應該是豐富的,中國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