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問題求解,地理問題 求解

2021-05-02 10:17:26 字數 5068 閱讀 3189

1樓:慎平梅

中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和問題

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主要空間場所,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需求的增加,土地資源緊缺的狀況也日益嚴重。面對這種局面,認真研究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對策,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一、中國土地資源的特徵

1.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 中國國土地面積144億畝。其中,耕地約20億畝,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9%,林地18.

7億畝,佔12.98%,草地43億畝,佔29.9%,城市、工礦、交通用地12億畝,佔8.

3%,內陸水域4.3億畝,佔2.9%,宜農宜林荒地約19.

3億畝,佔13.4%。

我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佔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頃,我國人均僅0.

1公頃,人均草地世界平均為0.76公頃,我國為0.35公頃。

發達國家1公頃耕地負擔1.8人,發展中國家負擔4人,我國則需負擔8人,其壓力之大可見一斑,儘管我國已解決了世界 1/5人口的溫飽問題,但也應注意到,我國非農業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將逐年減少,土地的人口壓力將愈來愈大。

2.型別多樣、區域差異顯著 我國地跨赤道帶、熱帶、**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其中**帶、暖溫帶、溫帶合計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71.7%,溫度條件比較優越。從東到西又可分為溼潤地區(佔土地面積32.

2%)、半溼潤地區(佔17.8%)、半乾旱地區(佔19.2%)、乾旱地區(佔30.

8%)。又由於地形條件複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類地形交錯分佈,形成了複雜多樣的土地資源型別,區域差異明顯,為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難以開發利用和質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較大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是難以開發利用的。在全國國土總面積中,沙漠佔7.4%,戈壁佔5.

9%,石質裸岩佔4.8%,冰川與永久積雪佔0.5%,加上居民點、道路佔用的8.

3%,全國不能供農林牧業利用的土地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6.9 %。

此外,還有一部分土地質量較差。在現有耕地中,澇窪地佔4.0%,鹽鹼地佔6.

7%,水土流失地佔6.7%,紅壤低產地佔12%,次生潛育性水稻土為6.7%,各類低產地合計5.

4億畝。從草場資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場有9億畝,分佈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場約有20億畝,草質差、產草量低,約需60-70畝,甚至100畝草地才能養1只羊,利用價值低。全國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每公頃只有79m3,為世界平均110m3的71.

8%。二、土地資源利用型別

由於我國自然條件複雜,土地資源型別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型別。土地資源利用型別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礦、鹽場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積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資源,1983》一的可比資料,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土規模較大的國家相比,農業用地比重偏小(表1)

表1 各國農業用地所佔百分比(%)

從土地利用型別的組合看,我國東南部與西北部差異顯著,其界線大致北起大興安嶺,向西經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寧夏鹽池同心地區,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轉向青藏高原東南緣。東南部是全國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佈區,耕地約佔全國的90%,土地墾殖指數較高,西北部以牧業用地為主,80%的草地分佈在西北半乾旱、乾旱地區,墾殖指數低。

水土資源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顯,長江、珠江、西南諸河流域以及浙、閩、臺地區的水量佔全國總水量的81%,而這些地區的耕地僅佔全國耕地的35.9%。黃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諸河流域水量佔全國水量的14.

4%,而這些半溼潤、半乾旱區需用灌溉的耕地卻佔全國耕地的58.3%(表2)西部乾旱、半乾旱區,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水量的4.6%。

表2 我國水土資源統計

耕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所在的14個省市,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的59%。水田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約佔全國水田總面積的93%,旱地分佈遍及全國,但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佔全國旱地總面積的85%,其中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最為集中,佔全國旱地總面積60%左右。

全國林地面積115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2.98%,林木蓄積量105.

72億立方米,森林集中分佈在東北和西南地區,面積佔全國的50%,蓄積量佔75%。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華北、中原、長江下游地區,森林資源卻很少,只佔全國森林面積的4%。

草地主要分佈在降水量少於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區,面積約43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約33億畝。北部草地呈帶狀分佈,草原面積約佔30%,荒漠地帶約佔64%,其餘為山地草場。

南方草山草坡約有10億畝。

三、土地質量與潛力

我國土地生產潛力、地區間差異很大。東部溼潤半溼潤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而生物生產量卻佔全國的90%,並且集中了我國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產肉量,95%以上的人口。1km2已承載225人。

以光、熱、水資源作為指標的氣候生產潛力的估算表明,東部大面積的平均產量還只有氣候潛力的20—40%,尚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乾旱缺水,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的4.6%,年生物生產量還不到全國的10%,生產能力低,土地的承載能力也僅為全國承載能力的4.

3%。根據計算,20億畝的現實生產力(生物生產量)約佔總農業用地的3/4;林草用地合計約60億畝,而現實生產力卻僅佔農業用地的1/4,產值僅佔1/10,不僅糧、棉、油全靠耕地提供,而且全國產肉量的96.2%也由耕地生產的飼料轉化,農村用材亦大部分依賴於農由林網和農區綠化。據計算,到本世紀末,耕地的生物生產量將達23×108噸,佔農林牧用地總生產量的68%,林草地僅佔32%。

到2023年,耕地生物量仍佔70%。因此,不難看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20億畝的耕地都是我國國土資源的精華所在,保護耕地資源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國策。

1.據《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量測結果,在現有耕地中,***的一等耕地約佔全國總耕地的41.6%;對農業利用有一定限制、質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積約佔34.

5%;對農業利用有較大限制、質量差的三等耕地約佔20.3%,不宜農用而需退耕者3.3%。

據統計資料推算,如果以播種面積(統計數字)畝產150千克為一個臺階計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產田佔21.0%,高於300千克的高產田佔22.5%,150—300千克的中產田則佔56.

5%。由此可得以下幾點結論:

l)中產田面積最大,而且其產量(佔56.5%)和縣份(佔56%)都佔一半以上。

2)中產田大體包括兩種土地,一是土地***的,無限制因素的一等耕地。由於投入少、管理粗放,產量未達到應有的水平。這類耕地約有2000萬畝,只要增加投入,加強管理,產量將會很快提高。

二是有輕度限制因素的二等耕地,以輕度洪澇、輕度鹽鹼、輕度水土流失地和緩坡地為主。其中排水限制佔24%,侵蝕、坡度限制佔17.5%,鹽鹼限制佔13.

5%。這類耕地可以按其適宜性調整作物生產佈局,或採取簡單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

中產田的增產效益比高產田與低產田高。高產田再高產,由於報酬遞減,效益不會太高。以2023年統計資料看,在高產田中畝產300—350千克的佔高產田面積約63.

64%,350—450千克的佔34.48%,450千克以上的佔1.87%。

產量越高,比重越少,增產的難度愈大。低產田多為陡坡地、乾旱、瘠薄地、風沙地、重鹽鹼、重澇漬地,是具有嚴重限制因素的耕地。改造低產田需要大量投資。

由此可見,當前應主攻中產田,改造二等地,達到大面積增產與均衡增產的目的。與此同時要鞏固提高高產田,有計劃地改造低產田。

2.全國農用後備土地資源約5億畝,按其質量評價,其中一等荒地僅佔3.1%,二等荒地佔49%,三等荒地佔47.9%,包括鹽鹼地、沼澤地、紅黃壤山丘、高寒地、乾旱地和沿海灘塗等。

且大多地處邊遠,交通不便,開墾所需投資較大,要經大力改造後才能使用。

宜農荒地主要分佈在35°n以北地區,以三江平原,鬆嫩平原,東北山區的山間谷地及山前丘陵,內蒙古東部,河西走廊,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這些地區的荒地面積約佔全國荒地面積的80%。

宜農荒地既可以開墾用於農耕,也適於發展牧業與林業,必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農、林、牧爭地的矛盾。宜農荒地中約有40%為天然草地,主要適於開墾種植飼草飼料,將天然草地轉變為人工牧草地。另外,約有16—20%的宜農荒地分佈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區,主要適宜發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

3.我國西部牧區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但草原牧區土地生產力低,平均每畝草場僅產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農作物秸杆,農副產品的剩餘部分作為飼料量計算,則西部的飼料量僅佔全國的11%,產肉量佔4.

9%。西部牧區草場不僅生產力低,而且普遍過牧超載,導致草原退化與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區當前不宜大幅度增載入畜量,而應休養生息,嚴格地控制牲畜數量。

飼草資源開發潛力,一是加強草原管理,使4億畝退化草場恢復到原有生產水平,估計每畝可增產幹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場,建設人工、半人工草場,通過開闢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學的放牧管理制度,規定合理的載畜量;三是開發缺水草場。據調查,全國牧區約有3—4.5億畝缺水草場,平均利用率僅有30—40%,經過開發水源,可擴大利用率;四是合理開發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場牧草生長期長,產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潛力。

4.我國林業用地為37億畝,其中森林面積為18.7億畝。森林中中幼林佔10億畝左右。

據林業部資料,目前有21個林業局可採森林資源已基本枯竭,按現有生產水平繼續下去,到本世紀末將有近70%的林業局可採森林將全部採完,而南方集體林區亂砍濫伐更為嚴重,形勢十分嚴峻。因此,無論從保護生態環境,還是供給木材角度看,對林業建設與林地佈局都有必要進行戰略調整。即在繼續搞好平原、城市綠化和三北防護林體系的同時,把林業建設的戰略重點儘快轉向山區。

這不僅是因為我國山區面積大,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於山區多屬江河上游,或是平原農區屏障,對於從總體上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庇護農田、草場,都至關重要。從全國土地資源特點分析,東北、西南兩個老林區恢復資源需時較長,應抓緊籌建新的林區。要重視南方**帶山丘的開發,那裡山丘面積佔土地面積的80%,近 2/3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熱量豐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較肥沃,土地生產力高,林木生長快,適宜樹種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奏效,發展林業條件優越。

因此,應集中力量,加速建設,力求在本世紀末成為國家最大的用材林、經濟林基地,以避免到時可能出現森林資源青黃不接的問題。

應加強中幼林撫育,改造低產林、改造更新疏林、灌木林(全國約7億畝),及時進行跡地更新,保持水土,永續利用。

全國後備林地約10億畝,主要分佈在東北和南方丘陵山區。經過造林綠化,預計到本世紀末,森林覆蓋率可達17%。

求解地理問題,求解高中地理問題?

圖中左側橫直線是0點經線,與180度經線之間相差180 135 西經45度 經度向東減小是西經 與北京時間 東經120度 相差45 120 165度,時差是11小時 經度每相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165 15 11小時。東經比西經的時間早,所以北京時間是0點 11小時2 11點。180度經線對應的...

求解答幾個地理問題,急!幾道地理問題求解答

1 a 2 c 3 a 4 b 1 b項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c項亞洲的氣候型別複雜多樣,d項非洲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 2 毋庸置疑選c中國人都知道。3 中東自古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古代沒有石油,那裡也沒有金礦,巴勒斯坦問題只能說是中東問題的表現。4 ad不合邏輯,c項如果說當地晝夜溫差大的話,那麼...

高中地理 洋流問題求解

呃 路線怎麼走的?有好幾條路線啊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9303330 我都給你解釋一下,你自己選吧 路線1.從倫敦向東經直布羅陀海峽 蘇伊士運河至上海 首先是北大西洋暖流,逆水 然後進入地中海,地中海鹽度比大西洋高,海平面低於大西洋,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