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的下面介紹潮汕工夫茶的表演程式

2021-05-01 08:38:46 字數 5922 閱讀 3933

1樓:鹹蛋超人

潮汕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的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

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

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十九)謝茶敬客:完成整套潮汕工夫茶的沖泡程式。

潮汕工夫茶的表演以沖泡兩次茶為宜,最多不超過三次。這樣既給來賓一個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時間過於冗長。如果在生活中,則可以繼續沖泡下去,且每一次沖泡,時間上應有一段間隔,不可一壺泡完緊接著又泡一壺,間隔時間大致為10分鐘左右。

潮汕茶文化的發展

2樓:特效百草丹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至少在距今2023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類行走的腳印了。潮汕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它的存在和影響,早已超越本土,跨越重洋。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品茶一是講究茶的精美,二是不求解渴,而是追求一種精神享受。范仲淹在鬥茶歌中有這樣的句子;「吁嗟天產石上英,**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獨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古人對品茶是一往情深的。我對茶稱不上多麼痴情,但我從懂事以來,品嚐了不少茶,唯獨嗜工夫茶。

今年暑假,舉家赴潮州去拜訪親戚。叔叔以上等的工夫茶敬我們。

潮汕人品工夫茶是很講究的。一套小巧的宜興紫砂茶具,精美之極,但見「紫玉金砂迎客至」幾字繪於如滿月似的紫紅色茶具上,分外雅緻;那蜜橘般大小的紫砂壺,胡桃大的茶杯,玲瓏小巧,精緻之極。未曾品茶,先被這如古玩般的茶具醉了。

叔叔將沸水注入茶壺內,而後迅速倒在杯子裡,一是洗茶,二是暖杯。之後,再將水壺懸高而衝,先快後慢,徐徐遍淋茶壺之外,此時隨著水霧的升起,頓時茶香四溢。好茶!

媽媽禁不住叫聲好,此茶不愧是茶之上品。這時叔叔將三個小杯緊挨著放在一起,端壺緩緩斟茶,挨次數匝於杯內。叔叔把這工夫茶操練得如此嫻熟,真是一種由技術到藝術,再由藝術臻至一種境界的奇妙歷程。

我們端起茶杯,先聞上一聞,一股清香直入肺腑,再小啜一口細細品味,甘甜與茶香令我「飲罷清風生兩肢」,一杯入肚,齒頰彌香,如入仙境。

潮汕工夫茶的習俗早已聞名遐邇。然而,這一地區的婦女從前愛喝「女子茶」的風尚,卻鮮為人知。

曾聽媽媽講,「女子茶」可與「工夫茶」相媲美。「女子茶」是以「油麻茶」為主,配以「潮汕米方」的飲茶方式,稱她為「女子茶」。

這種「女子茶」,選用福建武夷山的「鐵觀音」,潮汕鳳凰山的「鳳凰茶」,放入帶齒的缶缽內,用番石榴樹削制的「擂茶槌」,將茶葉擂成粉末,然後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黃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鹽,將其拌合在一起,衝上開水。飲用時,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鹹甘澀諸味俱全,獨具一格的「潮州油麻茶」。喝著「油麻茶」,再配上一快「潮州米方」,那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潮汕茶文化,很有特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潮汕茶文化會一代代地發揚光大。

有潮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一壺工夫茶,成為他們對故土親朋眷念的唯一方式。所謂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

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廣東的潮汕地區一帶的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泡製工夫茶,一般是烏龍茶葉,潮人獨鍾烏龍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最受青睞。潮人煮茶,多用絞只炭。

絞只炭的優點是木脂盡脫,煙臭無存,敲之有聲,一經點燃,室中還隱隱可聞「炭香」。泡製時先將水燒開後沖茶。衝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

「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

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

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

無怪乎人們說,沒有工夫就莫飲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飲茶不僅可以解渴,更是一種藝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發生悄然變化。傳統茶藝的發展越來越精深;飲茶的方式在變,品茶的地點也在變,這一切給潮汕的茶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也給傳統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有人說茶文化屬於農耕文明,與現代化格格不入,與城市的發展建設步伐不協調,我認為此論大謬。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現代社會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需要「和諧」的引領。

作為飲食文化、禮儀文化、休閒文化相交匯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領」中越來越成為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動力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在重視家庭傳統、禮貌親情的潮汕地區,茶文化的內涵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中庸》說:

「盡人之性而後可以盡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人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的。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進行潮汕茶文化建設,都必須「以人為本」,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濟的關係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發展中來。

一切有悖於茶文化精神的行為,都要加以糾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業永遠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發展。

關於茶文化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至少在距今2023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類行走的腳印了。潮汕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它的存在和影響,早已超越本土,跨越重洋。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品茶一是講究茶的精美,二是不求解渴,而是追求一種精神享受。范仲淹在鬥茶歌中有這樣的句子;「吁嗟天產石上英,**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獨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古人對品茶是一往情深的。我對茶稱不上多麼痴情,但我從懂事以來,品嚐了不少茶,唯獨嗜工夫茶。

今年暑假,舉家赴潮州去拜訪親戚。叔叔以上等的工夫茶敬我們。

潮汕人品工夫茶是很講究的。一套小巧的宜興紫砂茶具,精美之極,但見「紫玉金砂迎客至」幾字繪於如滿月似的紫紅色茶具上,分外雅緻;那蜜橘般大小的紫砂壺,胡桃大的茶杯,玲瓏小巧,精緻之極。未曾品茶,先被這如古玩般的茶具醉了。

叔叔將沸水注入茶壺內,而後迅速倒在杯子裡,一是洗茶,二是暖杯。之後,再將水壺懸高而衝,先快後慢,徐徐遍淋茶壺之外,此時隨著水霧的升起,頓時茶香四溢。好茶!

媽媽禁不住叫聲好,此茶不愧是茶之上品。這時叔叔將三個小杯緊挨著放在一起,端壺緩緩斟茶,挨次數匝於杯內。叔叔把這工夫茶操練得如此嫻熟,真是一種由技術到藝術,再由藝術臻至一種境界的奇妙歷程。

我們端起茶杯,先聞上一聞,一股清香直入肺腑,再小啜一口細細品味,甘甜與茶香令我「飲罷清風生兩肢」,一杯入肚,齒頰彌香,如入仙境。

潮汕工夫茶的習俗早已聞名遐邇。然而,這一地區的婦女從前愛喝「女子茶」的風尚,卻鮮為人知。

曾聽媽媽講,「女子茶」可與「工夫茶」相媲美。「女子茶」是以「油麻茶」為主,配以「潮汕米方」的飲茶方式,稱她為「女子茶」。

這種「女子茶」,選用福建武夷山的「鐵觀音」,潮汕鳳凰山的「鳳凰茶」,放入帶齒的缶缽內,用番石榴樹削制的「擂茶槌」,將茶葉擂成粉末,然後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黃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鹽,將其拌合在一起,衝上開水。飲用時,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鹹甘澀諸味俱全,獨具一格的「潮州油麻茶」。喝著「油麻茶」,再配上一快「潮州米方」,那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潮汕茶文化,很有特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潮汕茶文化會一代代地發揚光大。

有潮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一壺工夫茶,成為他們對故土親朋眷念的唯一方式。所謂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

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廣東的潮汕地區一帶的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泡製工夫茶,一般是烏龍茶葉,潮人獨鍾烏龍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最受青睞。潮人煮茶,多用絞只炭。

絞只炭的優點是木脂盡脫,煙臭無存,敲之有聲,一經點燃,室中還隱隱可聞「炭香」。泡製時先將水燒開後沖茶。衝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

「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

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

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

無怪乎人們說,沒有工夫就莫飲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飲茶不僅可以解渴,更是一種藝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結構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發生悄然變化。傳統茶藝的發展越來越精深;飲茶的方式在變,品茶的地點也在變,這一切給潮汕的茶文化帶來一定的衝擊,也給傳統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有人說茶文化屬於農耕文明,與現代化格格不入,與城市的發展建設步伐不協調,我認為此論大謬。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現代社會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需要「和諧」的引領。

作為飲食文化、禮儀文化、休閒文化相交匯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領」中越來越成為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動力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在重視家庭傳統、禮貌親情的潮汕地區,茶文化的內涵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中庸》說:

「盡人之性而後可以盡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人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的。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進行潮汕茶文化建設,都必須「以人為本」,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濟的關係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發展中來。

一切有悖於茶文化精神的行為,都要加以糾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業永遠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發展。

介紹潮汕文化作文,介紹潮汕文化作文

茶葉的種類有很多,總的說來可分為紅 白 黑 青 烏龍 綠五大類。烏龍茶又可分為三種,其中之一的鳳凰單樅茶和鐵觀音就是潮汕地區盛產的品種。這種單樅茶是由十種花蜜香型珍貴單樅組成,分別是烏崬 水仙 宋種東方紅 八仙 通天香 黃枝香 芝蘭香 玉蘭香 蜜蘭香。聽父親說,經常飲茶對身體有好處,我本來是不相信的...

廣州的飲茶文化,廣州的飲茶文化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 飲左茶未 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 食在廣州 的一大特色。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 茶水又 點心,而且建築規模...

介紹英國人下午茶文化

國的下午茶,源起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因此也稱維多利亞下午茶。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最為強盛的時代,在全球各地佔據著很多殖民地和附屬國,自詡為 日不落帝國 國家的強大和富足,促使人們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別是一些豪門貴族更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希望追求新的刺激,來填補生活的空虛和無聊。在18...